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我和保险那些事儿】保险,我终身的事业

发布时间:2018-10-10 08:46:37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张正宝

1979年初,我在江苏银行学校接触保险课程,毕业时正值国内保险业筹备恢复,十分有幸成为一名保险员工。近40年来,我经历了保险的启蒙、恢复、研究、改革、发展等不同阶段。我不是保险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我对保险的热爱发自内心,我对保险的奉献无怨无悔,改革开放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的职业生涯深深烙印着保险业的发展年轮。

接受保险启蒙

1976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次年国家恢复招生考试制度,我有幸迎来了“跳龙门”的机会。在当公社中心学校校长的堂哥指导下,我选报了淮阴地区财经学校银行综合专业。我们这届就一个班30名同学,属省人民银行委托招生,学校不久同时挂出了江苏银行学校的牌子。第三学期,也就是1979年上半年,学校开设了银行国外业务(含保险)、信贷、农业会计和应用写作等课程。老师都是来自银行的资深专家,如国外业务课的老师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当时的省分行)派去的,其中一位是去年去世的百岁老保险人、当年已61岁刚从泗洪下放回归的吴丹荪,他讲课时不时用英语表述保险名词,如insurance、commission等,引起我们对保险的新奇和浓厚兴趣。应该说吴老是我的保险启蒙老师。

197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决定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是年11月中下旬,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中断20年后再次在北京举行。

1979年下半年,江苏银行学校“独立办学”,我们班与第二届的4个班共230人,分赴全省各地人民银行实习。我们班30人分别被安排在扬州、泰州和镇江3个县级市支行,我实习的单位是扬州支行,坐落在扬州市东方红路上,当时还挂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扬州支公司的牌子。我们的毕业典礼也是在那边举行的,毕业照是在扬州柴油机厂院内照的。当时就一家保险公司,还是仅仅在办涉外业务,省分公司名称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公司主要负责人李继明事先向学校提出进人及选人标准,并赴扬州参加了我们的毕业典礼。1980年1月25日,我和同学周家义、赵宏凭省人民银行的通知到中山东路3号报到,从此开始了保险的职业生涯。

参与保险恢复

1979年底,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当时名称是南京分公司,从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分设后独立经营,直属省人民银行领导,即从一个科级单位升格为处级建制。我们报到时公司仅23人,一间半办公用房,其中15位国外业务人员和3位科级副经理挤在一间办公室,另外5人共用4张办公桌,分别是刚归队的两位50年代老保险人、青海支边回苏的一位会计和共用一张办公桌的负责人事秘书行政的两位叔叔阿姨,其中一位就是后来任省分公司总经理的许兴铭。我们新来的3人,暂时无座,好在也无暇坐下。总公司用麻袋从北京寄过来的国内企业财产保险、汽车与公众安全责任保险、船舶保险、家财保险等险种的投保单、保险单、批单、保费收据、出险通知书等诸多单证,要进行整理、登记并分发到正筹备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市支公司,还要筹备召开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全省保险工作会议。恢复业务的第一次全省保险工作会议,是1980年3月4日在南京大桥饭店召开的,各地市人民银行和保险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人员边报到,公司负责人李继明边写讲话稿,主要是传达总公司会议精神,宣导恢复国内保险的意义和背景,明确江苏省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安排。我很荣幸地被安排在会议现场为李继明誊写讲话稿。有人开玩笑地说,小张不简单,一工作就当秘书了。李继明诙谐地说,秘书是我(他自己写稿),他是文书。李经理说得很对,誊写材料,是只有文书的资格。

值得自豪的还有一件事,1980年3月份,省分公司所在地——中山东路3号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的牌子是我挂上去的。负责文秘的许总安排我到靠近鼓楼的木器厂把他订制的公司木牌子扛回来,公司当时没有任何车辆,约3米长的大牌子是我扛回来的,按领导要求,找个梯子,将木牌挂到大门框上已有的钩子上,就完成了挂牌“仪式”。1980年4月,常州和无锡两个市支公司先后开出本市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第一单,标志着全省国内保险业务正式恢复。过了两个月,全省恢复国内保险所收保险费就超过了1958年停办时的全年业务量。我是国内保险恢复后第一任统计员(兼),据算盘汇总,1980年全省收入国内业务保费4118万元。

1980年5月,省人民银行宣布省人保机关科室设置及人员任职。三位副经理是李继明(主持工作)、黄远屏和吴丹荪;我和周家义同时分在国内业务科,科长是抗战老干部、50年代人保的老科长纪连城。原人保财险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许兴铭任人事秘书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原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总经理张蕴明任国外业务科副科长。

1980年-1981年,我先后到南京、兴化、武进参加过一线的展业工作。1981年9月-12月,我荣幸地参加总公司委托金融干部进修学院组织的国内保险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同时省分公司国内保险第一期培训班在常熟举行(此班号称江苏人保干部培训的“黄浦一期”);培训结束后,我即被调到新成立的防灾理赔科。这两年公司搬了4次家:先在省人民银行院内二楼搬三楼,再从院内搬到铁管巷,后又搬到大公巷12号(南京空军一招),1982年初搬到北京东路57号(南京空军二招),当时搬家的交通工具是三轮车,我们年轻人是主力,以至于我的三轮车比自行车骑得还溜。

1982年春夏之交,当时的江阴县璜土公社遭遇龙卷风,我陪科领导赴受灾的纸箱厂现场查勘,坐火车到常州转汽车,当时常州往江阴的公路还是沙石路,中午时分,当地安排了午餐,科领导带着我在路边的面条摊就着风沙自费吃了面条。是年暑天,徐州发生洪水,我夜以继日参加现场查勘理赔和赔案审核工作。在徐州某厂查勘水灾时,中午厂方安排了午餐,虽然没上酒,但菜还是比较丰盛的,我与师弟饭后立即交了超过月工资10%的伙食费。

1982年下半年,省人保成立教育科,《江苏保险》在教育科试刊;1982年底和次年初,作为教育科工作人员,我参与了省分公司举办的第四、五期国内保险干部培训班的班务工作。

1983年9月-1986年6月,公司选送我考进中央电大最后一届全日制三年专科企业管理专业学习。

投身保险研究

1990年前后,我国保险业出现许多新情况,面临如何处理好发展保险业与治理经济环境的关系;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原来一家独办的人保先后进行省市分保、分级核算、机构升格,垄断格局被打破、产寿险机构分设,总公司领导号召“跑马占荒”;面临洪涝巨灾巨赔巨亏等难题,规模与效益哪个优先等问题的争论此起彼伏;当时的民政等部门自办救灾保险,银行利用信贷杠杆开展竞争;新设保险机构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这些问题和焦点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1986年,人保省分公司牵头成立省保险学会,1988年,无锡、苏州、扬州和连云港等地先后成立市级保险学会,组织保险理论研究讨论和交流,此乃明智之举。

1986年7月,我从中央电大毕业,被安排到省人保调研教育处工作(1986年11月起与省保险学会秘书处合署办公,1989年改为调研处),省保险学会第一、二、四届秘书长张四维和陆永汉也是调研处的处长。我有幸参加了省保险学会的筹建工作,是年11月6日,省保险学会在南京市双门楼宾馆举行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我的电大毕业论文《社会主义国家保险企业经营思想刍议》参加了交流,并被选送参加中国保险学会专题征文,此文被编入《保险文选》第四辑的上册,经营思想的主要论点还记忆犹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对人民负责。1988年3月,我执笔起草了《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无锡市保险学会成立大会学术交流,该文被编入《无锡金融》无锡保险学会成立专刊。

1987年,我撰写了《中日地震保险比较研究》,参加了全省第一届中青年保险理论研讨会交流,文章被刊于《上海保险》1988第8期。

理论研究离不开党和国家经济政策指导和社会发展基础。作为省人保调查研究处的工作人员,我注意政治理论、国家政策和保险业务的学习。1988年初,省分公司机关党总支组织十三大知识竞赛,各支部(部门)组成参赛代表队,我所在队决赛中在与对手平局的基础上,加试一题抢答“十三大分三步走的战略是什么?”决胜负,本人抢答正确,本队拔得头筹,三人每人获得一只气压热水瓶(奖品);作为发展对象,机关党总支安排我为积极分子上《苏联国家保险》课,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美元兑卢布1∶0.5~0.6,而4年之后是1∶3000左右,可见货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一场无形的战争。

1988年前后,保险公司对防灾工作比较重视,聘请防灾专家、资助防灾设施、开展防灾检查,组织防灾研讨。我除了参与保险学会防灾理论研讨会会务外,还执笔写了《保险与消防相结合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参与省消防协会成立暨学术交流大会,获得优秀论文奖。

1987年底-1988年,我参与由李继明担任课题组长的中国保险学会立项课题《保险业发展研究》分报告的研究,执笔完成了《论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的途径——建立农村合作保险制度》和《保险资金运用研究》,成果刊登于当年的《保险研究》。

1987年,机动车保险业务到了亏损的边缘,我在时已70岁高龄的吴丹荪老先生的带领下,赴扬州、盐城和淮阴开展机动车业务专题调研,形成了《全省机动车险业务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对如何改善机动车险状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988年,全国开展技术职称的改革,设立技术职务。大专毕业的我被破格评定为经济师(2007年评为高级经济师),月基本工资由原来副科级76元升至97元,成了改革得益者的典型。这除了得益于自己钻研保险理论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以外,更受益于公司的改革与发展,也受益于保险学会秘书处的工作锻炼。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1988年-1991年,经公司同意,我通过南京大学专升本企业管理专业业余学习,取得本科学历。1991年,我的毕业论文是《我省“八五”期间非寿险发展预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比较准确地预测江苏省洪涝灾害后,非寿险发展形势和速度,获省保险学会优秀奖。

2011年以来,我到省保险学会工作,研究工作既有了平台条件又增加了压力。在会长的领导和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会员的支持下,我带领秘书处同仁,推动保险课题研究,每年组织几十个专题研究,主持了两个由中国保险学会立项的研究课题并获奖;加强会员单位服务工作,开展保险知识宣讲活动,主编了三套保险知识普及丛书和第二轮保险志;加强学会的基本建设,每年公开出版保险年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和5A社会组织,本人获评2016年度全国社科联优秀学会工作者。

我与保险结下不解之缘,保险成就了我的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作者为江苏省保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请以电子邮件方式传至bxbzhengwen@163.com。投稿时请注明《我和保险那些事儿——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征文》,并在稿件结尾附注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