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王兆星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的开场讲话及答问实录

发布时间:2018-10-30 22:21:02    作者:    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王兆星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的开场讲话及答问实录

(2018年10月30日)

王兆星: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也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业在最近时期关于服务民营经济、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大家都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金融也义不容辞地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同时,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也是我们银行保险的重要客户。大家都知道,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指出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

今年,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如何采取措施来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能够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今年是刚刚组建,新组建的银保监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一方面抓紧机构改革调整,另一方面毫不松懈地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毫不松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同时也毫不松懈地来支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在这里也顺便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整体的运行情况。总的来看,银行信贷平稳较快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今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新增各项贷款达到13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6%。应该说,信贷供给应该是比较充裕的。同时,信贷资源配置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重点支持。除贷款以外,银行保险机构还通过直接和间接债券投资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目前,银行业直接持有债券余额已经达到44万亿元。大家知道,现在银行业总资产大概是256万亿元,持有债券是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保险资金也增加了债券投资的比重,目前已经达到5.5万亿元。近期发行量较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都是用于基础建设,近90%都是由银行保险机构进行投资的。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5746万亿元,同比增长97%,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9129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方面表现为,化解风险取得了新的进展。大家知道,今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第一年,我们采取措施积极化解和防范相关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继续针对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管,整治市场乱象。应该说,金融体系自我循环,内部自我空转、套利,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遏制。同时,督促银行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损失核销等多种手段,来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达到1.2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300多亿元,其中利用拨备核销达到7000多亿元,同比多核销1900多亿元。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仍然控制在2%以内,应该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第三方面表现为,银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能力持续增强。银行业和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都在监管的合理区间之内,截至3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达到128%,拨备覆盖率达到180%,资本充足率达到13.8%,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34%,这些都表明在大力化解风险的同时,银行保险业的抵御风险、化解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第四方面表现为,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包括取消和放宽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的监管规则等15条措施,目前都陆续落地。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将会促进金融有效供给的增加,促进金融市场活力的增强。

这是银行保险业的整体情况。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特别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力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我们提出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能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速度,贷款户数不得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也鼓励银行对主业突出的龙头民营企业给予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其带领作用,稳定上下游的企业生产经营。为了增强和改进银行保险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服务,我们也在督促和指导银行业保险机构,进一步改进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改进内部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建设。同时,科学设置小微企业业绩的考核权重,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专业化经营机制,加强成本管理,落实服务收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另外,我们也注意充分发挥保险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增信作用,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积极发挥部门合力,推动各项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他政策落地,形成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强大的政策合力。

经过这一段的努力,应该说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到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之多,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超过1600万户,同比增加406万户,阶段性地实现了“两增”的目标。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目前已经达到了30.4万亿元,增长幅度还在不断上升。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应该说融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险服务也得到了有效改善。2018年1-9月,信用保险和贷款保障保险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达到50万家左右,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增信服务,也为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保障。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尽早落实落地,其中包括进一步激发银行基层机构人员服务民营企内生动力,降低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抵押的依赖,更多地根据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财务、诚信和管理发放更多的信用贷款。同时,也要提高贷款时效,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为了更好地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我们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尽职免责机制,帮助银行机构及其员工敢贷愿贷,支持民营企业。同时,我们也会采取措施,帮助那些遭遇流动性困境的民营企业度过难关,稳妥处置民营企业重大突发事件相关风险,以进一步提升银行业保险业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服务的质效。

以上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采取的这些金融服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际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对我国的经济、稳定投资、稳定信心、稳定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和我一起来的还有四位董事长,他们都是工作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的第一线,他们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所以他们更有发言权,也最有权威性,希望记者更多地对他们提问。我的介绍就告一段落,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王主席,咱们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的很多对象都是上市公司,但是最近资本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您对这个市场波动怎么看?

王兆星:

确实,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最近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认真研究,对当前市场所出现的波动进行了综合研判。应该说,当前市场的波动有多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世界经济、国内经济进入周期性结构调整的阶段。同时大家也看到,国际周边的市场也同样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甚至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党中央和国务院,包括我们银保监会,高度重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高度重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也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去杠杆、持续巩固经济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要。我们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了很多措施,最近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有关政策正在逐项落实当中。我们认为,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对投资者保护,这些将是我们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下一步重点。据我了解,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这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采取措施。

前不久刘鹤副总理接受采访,对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进行了分析和研判,也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一些措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稳妥地处置上市公司股票的质押风险,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还出台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也积极拓展保险资金作为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设立专项产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参与,扩大投资范围。应该说,随着这些措施不断的落地,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我们经济从现在的规模、数量向高效益、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我们的资本市场一定能够实现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对我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最近一家全球最著名的投资基金公司主席发表谈话指出,他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最有潜力和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他们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布局。其实这也印证了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也意味着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所以,我本人,也包括大家,也应该充满信心。谢谢。

新华社记者: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备受关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更多有利于民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举措,请问接下来银行业和保险业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王兆星: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同时我们几位董事长可以做相应的补充。

刚才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金融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民营企业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该说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金融有效供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外,民营企业本身在发展当中也有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面。我们将更多通过激励银行保险机构发挥服务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我们除了在监管政策上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也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要从发展战略、市场定位方面,把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把改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等放在董事会、高管层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三,要进一步改进内部业绩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对民营企业、对小微企业做得好的,应该给予更多的激励。在做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风险,出现了损失,如果信贷人员、管理人员尽职履责了,那么应该给予免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银行、保险员工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第四,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在新增贷款当中,不断地提高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授信的比重。

再有,要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包括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在贷款时,银行要尽可能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很多小微企业反映,他们的房子都已经抵押了,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了,给融资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也鼓励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判断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更多地依托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的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

另外,一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反映说申请贷款的程序太多、时间太长,错过了市场的良机。解决这方面问题,银行要在加强内部风险管控、推进流程再造等基础上,大幅度缩短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响应和审批时间,提高贷款审批时效,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相关的其他政策方面给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在定向降准、税收优惠、信用信息整合方面,促进银行更加大胆、更加放心地给企业发放贷款。前期我跟企业座谈的时候,很多企业提到,除了要求减少抵押担保、提高审批时效以外,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是说,很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息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不是很深入,所以就无法做出科学的风险判断,进而也就很难、不愿意或者不敢给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在这方面,建设银行、浙江泰隆银行等银行,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实践,他们也会给我们介绍这方面情况。此外,还有一些中型、大型的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流动性的困难。如果这些大中型民营企业的流动性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他们发展是有前景的、产品是有市场的、技术是有竞争力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订单和现金回流,我们要求银行不要停贷、压贷,应该继续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可能还有一些企业陷入股票质押风险,还有的面临担保圈、担保链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高管人员涉案配合调查等问题,导致企业遇到一定困难,我们要求银行要区分情况,按照市场化原则,分类施策,稳妥处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易会满董事长,工行近期和百家民营企业签署了“总对总合作协议”来支持他们融资需求,请您介绍一下工行在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一些相关情况,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谢谢。

易会满:

谢谢你的问题。工商银行当前把改进民营企业、改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作为我们进一步落实“六稳”的突破口。前一段时间,工商银行管理层组织了大量人员,开展了较大范围的对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我自己也带队到浙江,召开了座谈会,也听取了实际的情况。根据我们调查分析,我们感觉到,这一轮民营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新的一些特征和成因。所谓“融资难”,我总体判断,主要不是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大面积实质性的变化,实际上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民营企业经营有进一步分化,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有的企业可能会被市场出清;不是难在银行体系的断贷压贷,而是难在流动性的压力。这个流动性压力主要是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渠道受阻,包括发债困难、股权质押融资等等带来的一些风险,使个别民营企业的存量融资到期无法正常接续。实际上,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余额是增长的,授信也是保持基本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抽贷、限贷等歧视性措施。

所谓“融资贵”我们也进一步分析,不是贵在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渠道,而是贵在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民间融资等渠道,这些社会融资渠道的成本高企,直接抬高了整个企业的债务成本。所以总的来看,解决这一轮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带有鲜明的阶段特征,我们要分清楚难在哪里,贵在哪里,才能够分类施策、分类指导。

调研以后回来,工商银行采取了两大措施,一大措施,在我们系统和全社会开展了“工银普惠行”活动,争取普惠金融贷款三年翻一番,实施“五个聚焦”,媒体朋友参加我们的活动时有过报道。第二大措施,就是面对大中型民营企业,举办了跟100家民营骨干企业的总对总合作签约,涵盖了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节能环保、IT电信、纺织、化工等多个行业。我们想在关键时期为民营企业稳信心、稳预期、渡难关注入正能量。

事实上,工商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上面的态度始终是坚决的,措施也是实在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到9月底,我们有融资的民营企业7.9万户,比年初增长11%,融资客户占全部融资企业客户的77%;融资余额近2万亿,这在同业是领先的,比年初增加了1000多亿;平均贷款利率是5.2%,处于一个市场比较低的水平。我们已经在做的措施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将普惠金融作为战略性市场,资金、规模、费用都给予单列,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给予优惠等。三是在服务效率上,我们建立了“大客户直营、小微下沉”的分层服务体系,实施差别化、人格化授权,减少环节,提高我们的审批效率。四是在责任认定上,强化正向激励,更好地体现尽职免责。五是在服务创新上,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全面优化融资品种、期限、流程和模式。比如提供续贷便利,比如增加信用贷款的比重,比如开办中长期小微企业贷款,比如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我们创新推出了多款线上产品。我们仅“网贷通”这一款线上产品,就为9万多民营小微企业发放2.4万亿的贷款。六是组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实施“工银科创起航计划”,主要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们采取这么多措施,所以整体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总额没有下降,是增加的。

下一步,我们要更好地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措施上还有这么几条。一是完善信贷与债券投资业务统筹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顺利运作。实际上民营企业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流动性问题,引发这种流动性问题,发债的接续是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跟央行、跟中债增信相关机构组成联合体,探索怎么样在民营企业的发债方面,充分运用这个支持工具,把市场稳步做好。如果这个市场能够稳定住的话,大部分大中型民营企业的流动性就能过得去。

二是强化分类指导,对不同的民营企业实施不同的支持措施。对杠杆率低的、效益好的、质量优良的,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特别对杠杆率比较高但是前景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我们也会创新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稳妥开展债转股。民营企业债转股也是个新的尝试,我们现在已经跟近50家大中型民营企业初步达成意向,有6家企业进入实质性操作。这里我想给记者朋友介绍,我们搞的债转股是阶段性的、市场化的,是财务性的投资,而不是谋求控股或者收购。我们希望通过债转股,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为企业、为市场增添信心、增强预期,同时有利于化解银行融资风险,也有利于银行取得合理的财务回报。

四是进一步加快服务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的需求,融资是一方面,我们觉得服务是非常多元的,如何从单一的资金提供商变成综合的金融服务商,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转变。

五是进一步发挥好银行专长和财务顾问作用。当前部分民营企业流动性的困难,主要是偏离主业、过度融资、高杠杆,这些问题确实对困难的企业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征,这也是银行所擅长的。我们要发挥好财务顾问、投资银行的作用,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为民营企业当好参谋,帮助企业理性经营,持续发展。

最后一点,我们也建议监管部门探索民营企业的主办行制度,努力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有几十家融资对象,实际上当市场有点波动的时候,容易发生踩踏和恐慌,所以说主办行制度、联合授信,对保持比较稳定的、科学的银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对部分民营企业的一些流动性问题,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和帮助企业渡过这个难关。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田国立董事长的。我们知道,现在民营企业是促就业、扶创业、活跃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刚刚提到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如何助力小微企业解决这方面问题?尤其是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方面有什么进一步的意见?

田国立:

可以这么说,小微企业百分之百都是民营企业,同时它的不同点又在于,小微企业是在民营企业里面最弱势的群体,所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世界性难题。但是不能因为它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就无所作为。难题难在哪里?大家现在最爱用的是5、6、7、8、9这几个数字,90%的小微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科技创新,80%的就业,还可以往下延伸,小微企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每一个个体的小微企业成长,就像人体的细胞生生死死一样,小微企业平均成活也就两年多,所以银行给它放贷的时候,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那么如何破解?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十九大之前的金融工作会上就明确提出来,大银行也不能老是垒大户,给大企业贷款,总书记都已经具体指导到了这么细,我们理解,这既是对我们银行人的一种鞭策,同时也是一个方向指引。我们就应当有所破题。但是怎么个破法呢?小微企业积累起来的数字很大,但个案又很小。银行,尤其是传统大银行,更多的是针对国家的命脉企业,并围绕这些企业设计理念,尤其中国在前几十年都是高速增长时期,所以所有信贷支持也好、整个风控体系也好,前中后台的管理,其实都是围绕这个体系设计的。一个大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如果不转换思路,是很难有效率的,在过去的尝试中不良率都很高,所以形成了见到小微企业望而却步的局面。

但是现代科技给了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的机会。首先,AI技术、大数据应用、人脸识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另外现在国家正在全力推的,打通信息“孤岛”,过去小微企业采集的信息量很小,尤其好多部门之间的信息不沟通、不对社会开放,我们很难设计技术模型。但是现在,国务院在全力推动打通“信息孤岛”,我们围绕这些提供给我们的税务、工商、用电量等数据,在交叉、识别小微企业的可贷性上,给出一个准确的把握。过去传统银行设计风险控制的,其实主要是解决风控机制问题。但是小微企业我们更应该侧重什么呢?过去我们是负面清单,现在就应该是正面清单,就是谁合格谁过关,因为否则的话,你都围绕一些不良企业设计风控体系的话,好企业跟着承受的成本就太高了。会被很多的程序,折磨得苦不堪言。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用几个公共数据,交叉识别后,对它的风险有了判断,利用技术手段很快就可以放贷。建行最近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设计开发了一个大数据智能APP“惠懂你”,大家可以跟着一块儿检查工作,是不是在吹牛,你把你的信息输入进去,也不用到银行去,通过线上简单测试,就能测出你能贷多少额度,再进一步完善信息。你下载这个APP软件,就会指引你到就近的网点开户。第一次办完手续以后,你以后就不用再去银行了,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而且是昼夜24小时提供服务。我们通过正面清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整体就能放量了。

这个APP真正推出才1个多月,现在一百多万用户了。而且在这之前,我们也推出了建行的“云税贷”等大数据产品,都能够做到一分钟就能把贷款放下来。这就是依托大技术和互联互通的设计理念。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关键在于难,因为物以稀为贵,当资金多的时候,融资就变得容易了,成本也自然会降下来,所以我们刻意的、专门在解决“难”的问题上下功夫。通过这些实践,建设银行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客户增长量也很大,过去在这个领域我们一年也就差不多放200多亿,已经很大了,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在这个领域,从今年算已经放了近1600亿了,而且预计今年的目标,原来计划是1800亿,我看现在是打不住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很有可能冲到2000亿。同时,新模式不良率我觉得应当至少能控制在1%以下,这是有把握的,而且也是可以接受的。其实一切的社会痛点皆是机会,这不光是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一个政治性要求,其实也是银行未来经营的一个方向。现在我们讲“得草根者得天下”,实际上建设银行将会把普惠金融作为建设银行的一个战略,长期抓下去,这不是一时之需的问题,我们要努力和民营企业家们一起探索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其实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不光是传统放贷的概念,还是文化的经营。大家可能也注意到,现在建设银行正在全行网点建设“劳动者港湾”,就是让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普通劳动者,到我们的银行网点可以喝口水,也可以上个厕所,充充电等等。之所以这样,首先我们作为一个大银行,理当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为社会多赋能。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其实也是在培育着我们建设银行做普惠金融文化,因为过去大家都习惯于跟大企业大客户打交道,这些客户不是有地位的就是有钱的,跟服务小微企业群体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得首先从文化建设上开始去打造,让员工学习和习惯与各行各业老百姓打交道,在潜移默化中营造普惠金融文化和氛围,实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重塑,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文化建设之外,对民营企业家来讲,怎么让他更了解金融科技,怎么使用这些金融工具很重要,部分民营企业家对金融知识了解还有些欠缺,或者信息量把握不是那么大,建设银行未来准备成立建行联合大学,和各地高校一起,带着这些鲜活的社会痛点课题进校门,目前已跟香港科技大学、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一系列院校,带着课题研究产品,同时加强对我们员工的培训,从文化到产品的使用,同时对这些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对金融知识进行启蒙。

其实这些民营企业家对这些信息量的掌握、对法规的遵守、对一些政策的了解的重要性,不亚于对金融贷款的需要。今年我们已经培训了三十多万中小微企业者,我们还准备建立职业教育联盟,打造企业家、创业者商学院,这是为这些创业者而办的,从根儿上去解决问题,这不是急功近利的事,需要长期俯下身去认真把这些事做好。同时建行这么一个大行,也不能把技术优势作为市场占有的一个武器,而是要赋能给社会,所以我们不光是对中小企业去赋能,同时还要对中小金融机构赋能。因为中小银行业可能不会像建设银行这样投入这么大,花人力物力开发这些系统,我们愿意把一些成熟的技术、软件和风控产品投入给中小银行,大家共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我相信共同努力,是能够取得成效的。

我说几个数字,2017年普惠金融贷款新增占建行贷款新增的11.7%,这个速度很快了,为这个事,央行给了我们一个重奖。但是今年前三季度,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趋势,其实是非常乐观的,今年前三季度比例很快提高到了14%,因为建行是大行,这些数字背后都是有一系列具体信贷额度的支持,而且这个趋势在明显上升。我们相信,未来建设银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作为一个专业的工作者,我们将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我们看到了希望,模式也越来越成熟了。

王兆星:

受刚才田国立董事长的启发,我再补充一点。要改进银行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首先需要有一个从信任到信息、再到信心的转化过程。银行对企业要有很强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收集相关信息,据此对企业风险做出科学判断。所以,从信任到获取更充分、更完善的信息,进而对小微企业、对民营企业形成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客观准确的风险判断,最后才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产生信心,才可以更放心、更大胆地授信和放款。

其次,应该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从需求侧来讲,银行应该筛选出那些切实有效的贷款需求。有效贷款需求,就是他们的产品是有市场的、技术是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也是好的,能为我国经济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相反,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缺乏竞争力,技术也落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被淘汰,有些甚至可能是“僵尸企业”,这些就不在有效贷款需求范围内。

从供给侧来讲,要下功夫增加有效供给。一方面要增加金融供给者。既要充分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大、覆盖广、管理先进等传统优势,同时也必须发展一些贴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小银行机构,共同形成一个更加活跃、适度竞争、富有效率的市场,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既要依靠一些传统的手段、方法和机制,同时也必须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推进金融供给的持续创新。比如说,最近两年我们批准的17家民营银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线上服务的,例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这种线上的服务,可以大幅度丰富信息获取的充分性,增强风险判断的科学性,提高贷款审查审批的时效性,并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进而明显改进金融供给的有效性。第三,要加快推进相关产品创新。要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设计个性化、差异化和综合化的产品。无论是相关贷款的期限,还是贷款的利率,应该更具针对性。第四,要强化银行绩效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这是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方面。当然,在加大激励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快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设。过去一段时间,针对小微企业风险偏大、不良贷款率偏高的问题,有的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实施了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使得很多基层信贷人员不敢、不愿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因为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如果信贷人员自身在部分环节工作没有到位,就可能被问责,甚至可能被终身问责。所以,加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应该在金融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综合施策。这其中,既要改革,也要创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的问题问人保的董事长。我们知道人保集团曾经创新地使用保险作为杠杆,撬动民营企业的融资,在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保集团还有哪些差异化的工具?另外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缪建民: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我们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方面的作用。我们在提供传统保险的基础上,这两年加大了科技保险的发展力度。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是行业内唯一的科技保险试点企业,在北京、天津、武汉、重庆、深圳等城市建立了专业的科技保险子公司,设立了轨道交通、半导体、风电、光伏等12个行业技术基地。另外,我们牵头设立了行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共同体,为2000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提供了160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保险的增信功能。因为很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是没有增信手段的,保险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比如,我们为15000多家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金额超过1700亿元,有效地保障了他们应收账款的安全。另外,我们还为5700多家建筑工程企业提供建筑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可以释放建筑工程企业的保证金占用负担,缓解他们在经营管理中流动性资金的压力。

此外,我们创新传统的农险。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充分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大家知道,传统的农险是保基本、保成本、保大宗,我们在传统农险基础上拓展保险责任,在保基本、保成本、保大宗的基础上,保产量、保价格、保收益,不仅承保传统自然灾害风险,还承保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我们开发了气象指数类保险产品146个,收益损失类产品215个,“保险+期货”类产品86个。上半年,农险保障金额达到1.28万亿元,光今年上半年累计的赔付金额就超过了81亿元。另外,我们充分发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县域机构广覆盖的特点,提供优质的服务。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农网覆盖在县域达到100%,在乡镇达到98%,在行政村达到54%。我们还建立了38万人的农村保险服务队伍,做到了“乡乡有覆盖、乡乡有人员”,为县域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构、网络、人员的服务配套支持。

在传统的保险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发行保险资管产品的基础上,我们在银保监会的支持下,拓展了“支农支小”业务,为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小额的融资支持。我们以保险资管产品为载体,充分利用人保广泛的机构网络和人员优势,提供“支农支小”融资服务。我们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的融资支持平均利率只有4.5%-5.5%,一般的农户、合作社、农企融资成本也只有6.5%。我们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比如说在河北阜平,利用“政融保”模式,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增信、农业保险兜底、保险融资支农,为3000户农民增收脱贫做出了贡献。例如在广西河池,我们给肉牛养殖专业户提供类似的融资服务,带动了5900户贫困户增收。另外,通过科技基金的投入为科技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我们在苏州设立了专业的科技基金,为55家小微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投资、融资、保险支持,其中有9家企业已经在新三板上市。客户的终端利率,我们算了一下,只有5.9%。

我觉得保险行业在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其他行业替代不了的作用。我们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有个问题想问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我们知道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实还是比较突出的,泰隆银行在这方面有了长期的探索,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做法,我想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您觉得未来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王钧: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提的问题。其实刚才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主席和田董基本上回答解决了。下面,根据我们泰隆银行25年来对小微金融服务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和一些体会。第一,从我们行目前经营区域看,小微融资难相对而言不是特别的明显。如果说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良好的,一般都有多家银行在服务,我们也会主动上门营销。从我们行的情况看,每天4000多名客户经理都在积极地拓展市场,我们柜员也在网点主动营销客户,主动收集客户需求,并予以解决。

近年来,政府和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加上国家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有助破解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我们感到,小微金融服务目前的同行者越来越多,形成了良性的竞争环境。小微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有很大的提升。这个看法是我根据我们行所在区域的情况基本形成的。

当然,从客观上看,小微企业融资难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小微企业贷款主要在作业成本、资金来源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面临不少困难。更重要的是,小微金融服务这项工作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当然,25年来,我们行也一直对这个市场进行探索实践,不敢自满,更不敢懈怠,今后将继续努力探索实践。

第二方面,我们在服务当中有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坚持定位,更要喜欢这个定位,而且要有些情怀。刚才田董事长也讲到了小微的难处,怎么去主动地转变思路去服务小微。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行有个客户经理,选择了离县城30公里山区的一个乡,他三年汽车开了7万多公里,跑遍了这个乡的角角落落,业务累计300笔,每笔只有10多万元。她当初有一句话,他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所以,我们认为,这就是普惠的情怀。我们行当中,像这个客户经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此外,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商业模式,坚持广义的“三品三表”和“两有一无”,只要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没有不良嗜好,都是我们的客户,这是我们“两有一无”普惠业务的商业模式。同时我们不断深化社区化经营模式。从我们的经验看,做小微,如果不坚持社区化,很难可持续。社区化的商业模式是很成熟的,里面包含了效率、成本、风控和服务。我们通过定点、定人、定时服务,变短期炒作为长期经营,变焦虑感为幸福感。目前我行共有1.47万子社区,90%以上的新增普惠贷款都来源于子社区。因为泰隆银行目前还是个小银行,我们户均贷款只有30万元。刚才主席也讲到的,我们90%是信用保证贷款,只有10%不到是抵质押贷款,100%是民营、小微企业及个人。

第三,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推广PAD移动金融作业平台和信贷中台集中作业,我们客户经理每人一台PAD,主动服务上门。今年前三季度,我们通过PAD发放各类贷款业务21万笔,移动金融替代率73%,我们努力做到“让客户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我想,现在对小微金融服务的便利、主动等方面应该说在过去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升。

最后,我们行也将不忘初心,坚持定位,继续努力,为解决小微融资难尽绵薄之力。谢谢。

王兆星:

我这个月刚好去过浙江台州,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浙江特别是台州部分民营企业的座谈会,专门和企业家沟通探讨他们遇到的困难。我也借这个机会去台州银行调研。台州银行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三点:第一,作为一个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它能够聚焦当地的民营企业,心无旁鹜地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这十分难能可贵。第二,他们坚持更加贴近客户的服务理念,坚持“跑街跑数”。就是一家一户地去调查、去接触,去了解客户信息,把企业的所有相关信息加以筛选集中,形成大数据。甚至他们到了企业,把相关数据输进每个信贷员的iPad,再把iPad数据传输到银行的数据中心,做出风险评估,形成打分卡,这样就可以立即做出贷款决策,贷款实现“立等可取”,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和贷款的可获得性。第三,正是他们采取的这种服务方式,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全面了解、深入了解,所以这家银行的贷款中,有80%到90%都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通过这些了解,我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只要大小银行能够齐心协力,在这些方面改革创新,是完全能够解决或者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顺便我也想补充一点,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要靠政策支持,包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财税政策,也包括一些地方的支持,如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等等。这十分必要,因为相当部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存在一定弱势。但同时,也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促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市场检验成功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才有可能进一步真正成长为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单靠政策扶持是不可能扶持出一大批具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所以必须要依靠市场竞争,发挥市场的激励和淘汰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所以,要协调发挥好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的作用。

最后强调一点,改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问题,不能靠放松风险管控,不能靠降低信贷标准。经过这么多年艰难的改革探索,银行所形成的风险管控体系、审慎稳健的理念和精细化的管理机制,是非常可贵、需要倍加珍惜的。所以,在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的同时,银行要更好地改进风险管理,而不是放松风险管理、降低信贷标准。否则,可能会形成新的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同时进行考量和平衡。谢谢。

中国保险报记者:

请问王副主席,请您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支持小微企业今年以来的整体工作做一个整体的评价。第二个问题请问其他几位领导,在目前的形势下,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小微企业出口贸易方面是否有新的举措和新的做法?谢谢。

王兆星:

用一句话来讲,我们努力了,也采取了措施,取得了进展,但和我们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必须要继续努力。关于努力的方向和路径,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一些措施,各家银行也正在进行新的探索,这里面包括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也包括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也包括要健全金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

确实,我们遇到了中美贸易摩擦、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等等有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干扰性因素。一方面,我们应该认真应对,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经济的全球化,坚持“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对于在中美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如果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国际是有市场的,我们要继续给予金融支持。另外,银行有很多规避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的产品和工具,银行要主动优化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规避这些风险。

上次克强总理到台州调查时,也专门去了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民营企业自己必须强大起来。只要民营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力,产品的质量信得过,品牌是好的,这种情况下,即使遇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企业仍然可以有很大的市场。这就提示我们,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加快转型升级,也要进行管理创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一些财税支持政策也是必要的。总之,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民营企业自强自立的精神,再加上金融的支持,我们的企业完全可以有信心、有能力应对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渡过这个难关。谢谢。

央广经济之声记者:

我的问题是给易董事长的。刚才我们谈到了很多成绩,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方面,作为工商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有哪些问题和不足的地方?

易会满:

谢谢你的问题。确实,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应该说这两年领导重视的程度,我们系统的推动力度,各项政策的优惠幅度,以及服务的创新力度,我觉得近年来应该说是最为重视的。但是总体感觉,需求和供给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说明了商业银行,特别是我们工商银行在服务民营企业、服务小微企业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困难。我自己分析,从困难和问题来看,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现在货币政策传导还不够到位。尽管我们总部说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不唯品种、只唯优劣,但是往往在政策传导的时候,部分分支机构仍然存在传统的惯性思维,包括垒大户、吃快餐这种思想是有惯性的。所以怎么样真正改变、解决不平衡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二,我感觉现在银行业的信贷经营与能力跟我们客户的需求还不太匹配。现在企业的发展走向集团化、全球化、多元化,银行现在大头服务还是在线下为主的,线下审查、线下审批、线下服务,时间上、空间上,整个布局是不太对称的。所以怎么样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能力,适应现在的发展态势,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第三,我刚才也说到,这一轮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跟前几轮不一样。我们几十年做银行的经历,经历过各种周期的考验。为什么说货币政策传导不理想呢?领导经常给我们提要求,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信贷问题,它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各种市场交叉在一块儿,所以解决起来更为复杂,矛盾也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几家抬”,发挥好共同的合力。

第四,我刚才也报了,银行业特别是工商银行整体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速度还是很快的,没有存在什么压贷、抽贷,更没有说断贷,因为对自己没有好处,企业好了,银行才会好,经济好了银行才会好。所以,这一轮问题解决起来,确实需要运用多种手段。人民银行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是非常好地解决当前个别民营企业现金流接续的非常好的产品,能解决比较突出的矛盾。

第五,我们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成本相对比较高,民营企业也存在进一步分化。难的问题、贵的问题要全面分析,我前段时间去台州调研,金融生态好的区域,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好的区域,融资是不难的,现在是金融生态不太好,企业状况不太好的区域,确实存在难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刚才王主席说得对,银行是市场资源配置部门,最后所有的企业反映都反映在现金上面。没有钱,但是原因是非常多的,有很多问题,钱是不能完全能解决的。所以对这些问题,不能似是而非,不能人云亦云,要从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查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区域。

就问题来看、困难来看,我分析主要是这几个方面,需要我们自己进一步增强能力,提高认识,分类指导,因需施策,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经营水平。一方面要支持优秀企业很好地发展,另一方面,有些“僵尸企业”要坚决退出,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我们资源配置的效率,发挥好银行的作用。

王兆星:

最后再补充一句,也是和刚才这个问题相关的。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包括一些大中型民营企业,遇到了资金周转的困难、资金链紧张的困难和新的融资困难。这确实有金融供给有短板、有不足的原因,但是也有个不得不承认的原因。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脱离主业的大肆扩张,大肆在国内和国际收购,而且完全是靠借债扩张、杠杆收购,而且完全是脱离主业的。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如此大规模的高杠杆借债扩张和收购,就导致了对资金的饥渴,导致了负债率的高攀。一旦市场出现重大变化,马上就会遇到资金链的断裂,马上就会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就会出现违约的情况,进而形成金融风险。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改善金融供给、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民营企业必须要在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在提高自己的财务稳健性、负债结构合理性和经营管理能力上下工夫,而不能盲目地脱离主业,大肆扩张和大肆收购。这样下去,再多的资金也难以满足,也永远会处在“难”中。而“难”的最后结果,就是大量违约和大量金融风险。所以对这方面应该给予关注,同时也促进民营企业改进自身的管理,在聚焦核心主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上下更多的功夫,在推进内部改革、转型升级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再加上金融的支持,加上其他政策的支持,我们的民营企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容节选自国新办网站《国新办就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图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