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老人失能之痛谁能解?——义乌试水长护险调查

发布时间:2019-03-08 08:33:39    作者:梅琳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特约记者 梅琳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老龄化问题正成为国家和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试点。

作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先行区的浙江省,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保险机制助力政府共同破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义乌等地先行先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社会口碑。

近日,《中国保险报》特约记者踏着早春的密雨,来到义乌市进行实地采访。

“1+1+3”政策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义乌市委市政府积极联系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因地制宜,通过依托商业保险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为长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员提供生活护理和基本医疗护理服务,让失能人员获得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同时,推动护理服务业等健康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018年,义乌市委市政府在前期探索中,通过浙江省人社厅、复旦大学科研团队、义乌市政府三方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护险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并结合实际形成“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失能评估管理办法、护理服务管理办法、协议机构管理办法”的“1+1+3”政策体系。2018年9月1日,《义乌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出台实施,根据护理对象的失能等级,按照居家亲情护理、养护机构护理和医疗机构护理3种不同形式确定待遇标准。

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问题

今年89岁的吴老先生,义乌市江东街道平畴村人,2011年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同年,老伴因病离世。2018年4月,吴老先生因摔伤导致髋关节骨折,接受手术住院治疗。出院后生活无法自理,康复及日常护理问题成了困扰子女的一块心病。

吴老先生的儿子吴利民是一位村干部,获悉义乌市委市政府出台该项政策后,马上拨打服务热线咨询,召集五兄妹召开家庭会议,通过到养护机构实地考察,商议后决定尝试一下这项服务政策。通过申请、评估等一系列流程,2018年9月底,吴老先生转到了义乌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成为首批享受该政策的失能老人。

“现在,每周一到周五,我们五兄妹轮流每人一天来这里看老爸,孙辈们因为上班,周末轮流来看望。几个月观察下来,这里的服务让我们当初有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现在,老爸的身体状况和气色都比原先好多了,我们也省心省力不少。”

义乌人保财险营业部副总经理、长护团队负责人方建林说:“我们团队的每位成员都觉得这项工作的意义远远超乎想象,心灵不断得到净化和洗涤。老人的今天,也是我们的明天。”

“长护明灯”点亮抗战老兵心愿

傅章林,今年98岁,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因此获得过两枚国家级纪念勋章。

傅老先生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也卧床多年,原先也是由二儿二女在家轮流照看。老先生的小儿子表示,兄妹四人也都70多岁了,思来想去,还是为老爸选择到定点机构养老,平时,四兄妹轮流来看望。

看到有人来访,傅老先生表现得精神矍铄,特别健谈。他视荣誉为生命,两枚勋章被他紧紧揣在怀里。“现在不仅国家对我们抗战中的表现认可了,政府、红十字会、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也都非常关心我们的健康,常来这里看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好期待10月1日的国庆大典!”他说。

三融合 三统筹 三促进

义乌长护险制度具体护理计划采用复旦大学课题组长护保险“一包三标准”科研成果,按项目而非时间进行计费,按月结算。同时,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义乌人保财险还统筹规划了一揽子商业责任保险服务。

据悉,义乌长护险不仅仅是义乌市政府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也是国家医保局重点联系城市项目、浙江省人社厅长护示范项目。它的有效实施将为浙江省长护险这一民生工程的全面覆盖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义乌人保财险总经理杜庆华说,人保财险有责任、有义务配合政府推进长护险的落地实施。为了确保做好这项服务,总公司、省分公司在人力、物力、技术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力协助将试点项目打造成全省标杆。

义乌市医疗社会保险管理处长护险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做这个项目设计的时候,充分借鉴了各地经验,结合了义乌实际。当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不回避、不夸大,而是直面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最终使这个项目顺利落地,良好运作起来。”

通过实践运作,该项目实现了“三融合”(医保、商保及学术机构深度融合,实现一家人、一个团队、一个目标,共同承担一个使命)、“三统筹”(推动医保、长护、养老在待遇和支付上的统筹安排)、“三促进”(促进社保制度的发展、促进护理体系和就业市场的发展、促进人文环境的改善和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后期,我们还将通过移动端人脸识别等技术不断完善服务监管,努力打造失能人员有保障、护理产业得发展、长护基金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该负责人表示。

亲情和专业并重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注册护士380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2.74,护理人员短缺、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突出。综合各类因素考虑,义乌长护险在推行时,其服务模式以居家护理服务形式为主,在三类服务形式中占83%。

家住义乌稠江镇贝村的鲍女士,为其母亲选择了居家护理服务形式。鲍女士的母亲今年77岁,2015年发生了第一次中风,经医院治疗出院后,2018年7月7日再次中风,在卫生院康复治疗半年后,2019年1月12日接回家中养护。

得知政府出台了长护险政策后,鲍女士立即电话咨询,与家人商量后,为母亲申请办理了居家护理服务。经专业机构培训,由她本人为母亲做居家日常护理服务。

在鲍女士家中,看着她娴熟的操作手法及对母亲那充满爱的眼神,记者一行真切感受到专业之外亲情的神奇力量。“前段时间天气变化那么大,可妈妈连一次感冒都没有发生过。”看着在自己悉心照料下状态日渐好转的母亲,鲍女士欣慰地说。

“父母年纪大了,子女尽孝是应该的。政府出的这个政策真是‘及时雨’,我做梦都没想到!而且在办理手续时也替我们着想。妈妈户籍原来在义亭镇铜山前村,而我在稠江镇贝村,办事人员没让我们跑一次腿,就把档案关系转过来了;元宵节前一天,妈妈需要一次更换导尿管服务,卫生院工作人员冒着大雨及时赶到家里服务。长护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答问题和APP操作指导很耐心,我发自内心给他们点赞!”鲍女士说着说着,眼中泛起了点点泪花。

民心所盼 前景可期

未来,长护险的发展在打造稳定、高质量护理团队方面将有待精心培育,在相关政策标准化、规范化执行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风险共担机制上有待探索创新,在政策宣导传播上有待深入普及。

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把长护险的开展当作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使命担当,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服务,让这项利民政策成为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动能,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世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