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种枇杷脱贫记

发布时间:2019-05-22 08:32:11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鲍曼君

在福建省福清县一都镇,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中,数万亩枇杷树此起彼伏。

一都镇种植的枇杷,以“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享誉国内外。每年的4-5月,是一都镇枇杷采摘的季节。近日,笔者跟随人保财险福清支公司来到一都镇,调查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投保情况。

“联姻”气象保险

2018年,福清一都镇枇杷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3万多吨。

然而,枇杷最怕的是冻灾。一都镇历史上因冻灾导致枇杷受损情况时有发生。2015-2016年度、2017-2018年度的冻害均造成枇杷损失70%以上。

果农老陈介绍,他家枇杷种植30多亩,2000棵。以前最严重的冻灾造成枇杷90%的损失,山下全没,山顶上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乎血本无归。

一都镇镇长俞强说:“枇杷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我们考虑枇杷要上保险。”

经过多方考量,在相关部门的上下推动下,2018年4月29日,福清市农业农村局、一都镇政府、人保财险福清县支公司三方举行了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项目的签约仪式。福清市气象局通力协作,设置了5个气象站进行气象监测。

根据保险合同规定,气象观测站实测日最低气温起赔点-1℃以下,保险公司即承担赔偿责任。该险种由政府缴纳70%的保费、农户缴纳30%。平均计算,农户每棵枇杷树只需缴纳1元保费即可获得每亩最高2000元赔付。

2018年12月18日,福清镇迎来第一次霜降,全镇最低气温-0.7℃。当天,人保财险福清县支公司与154户果农签订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协议,参保面积2437.85亩。人保财险福清县支公司承担风险保障资金487.57万元,总保费39万元。至此,投保了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的果农再也不用担心冻灾了。

枇杷致富有方法

历史上的一都,长期交通不便,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外出务工。

上世纪80年代末,枇杷作为一都的脱贫产业,主要种植早钟、解放钟、大红袍等品种。近年来,在福建省农科所、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一都镇枇杷不断开发新品种,更建成了首批共60亩的枇杷新品种示范点。枇杷品种多了,枇杷生长期延长了,枇杷的销售渠道更宽了,果农的收入更多了。同时,一都镇政府从2018年开始举办“一都枇杷节”,每年能吸引近3万人次游客到一都旅游观光,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

“没有保险之前,我们种枇杷靠天吃饭。一到变天,枇杷没有收成就只能出去打工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政府的支持,还有了保险兜底,我们放手干了。”此时,果农老陈和她的妻子正在自家果棚里分拣枇杷。在老陈的果棚里,笔者看到,一筐筐的枇杷正在经过他们夫妻的手分拣成三六九等。

“工忙的时候,最多要请6个工人采摘,包吃包住170元/天,一天一个工人可以采摘4-5筐,一筐50斤左右,然后用三轮车运下山。” 老陈的妻子很健谈,“过去不敢请工人,就怕付不起工人工钱,还得赔本,从采摘、分拣到包装,都得我们自家人顶着。”

“种枇杷最花工,施肥、修枝、套袋等一大堆活要干。过去没有保险,怕遇上冻灾血本无归,什么事都得自己来,尤其是套袋的时候,每天都要爬上树套袋十来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脖子都快断了! ” 回忆起过去的辛苦,老陈的妻子心有余悸。

“后来政府跟我们说可以买保险,而且政府还补贴70%,我们家那30多亩地花1440元,发生冻灾最多能拿到6万元的赔款,算上请工人的工钱,再也不怕辛苦半年反而亏钱了。我跟老陈一合计,就赶紧去投保了!”老陈的妻子说。

据人保财险福清县支公司副经理薛晓艳介绍,“在一都实行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有几大优势:一是赔偿比例清晰确定,只要达到既定温度就可以理赔,避免赔偿时对损失率产生争议;二是节约人力成本,理赔时不用保险公司和农业部门到现场查勘,避免了人力成本过高;三是缩短查勘理赔时间,为果农灾后提供便利。”

枇杷产业助生计

在一都镇上,随处可见家庭作坊式的枇杷收购站。据收购站老板介绍,每天能收5000-6000斤枇杷,根据不同的规格制定价格。这些从果农手中收购过来的枇杷,在收购站里经过分拣、包裹、装箱、称重、封箱后,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北京、上海、湖北、广东等地。据悉,一都这样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就有5600平方米,产业链专业化、高效运作方式,打破原先散户加工的模式,扩宽了枇杷外销路子,为果农助销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如今的福清枇杷正深挖旅游、历史文化、农业产业化三方面资源,以一都枇杷“宴”天下之名喜迎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