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2019年上市险企中期业绩系列观察之二

人身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发布时间:2019-09-05 08:11:4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朱艳霞

截至8月末,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等A、H股上市险企的2019年中期业绩全部披露完毕。

人身险行业在经历了2018年深度调整后,2019年上半年整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其中,上市险企的表现稳中向好,近两年来首次实现保费、净利全增。同时,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业务,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是,各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状况不一,再加上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收入减少,导致部分公司半年新业务价值出现下滑。在队伍建设方面,各公司代理人数量有增有减,提升产能成发力重点。

保费净利双提高

从保费收入看,各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保费增速均保持了正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人保健康,同比增长43.8%。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上半年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为15.2%,除人保健康外,其他各上市险企均低于这一数字。

从净利润看,受益于A股市场回暖,投资收益增加,再加上手续费税前扣除比例提升的政策利好,各上市险企均实现了盈利,同时均实现净利润的正增长。其中,净利润最高的是平安人寿,为703.2亿元;增幅最大的是人保健康,同比增长1100%。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位列中国人身险公司前3位的依然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市场份额分别为20.1%、16.8%、7.4%,较去年底均有小幅下滑。

从偿付能力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健康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69.1%、228%、257%、289.5%、232%、245%、242%。此前,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这一数据平均值为238.3%。

上半年,各公司续期保费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新单保费增长依旧“承压”。数据显示,中国人寿新单保费同比增长2%,但是寿险业务新单保费同比下降9.7%;平安人寿个人业务中新单保费同比下降7.1%;太平洋寿险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同比下降10.1%;新华保险个险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下降2.4%。

面对监管政策、科技革新、消费需求等诸多变化,全面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上半年,中国人寿聚焦“三大转型”,即推动公司从销售主导向销售与服务并重转型、从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型、从规模取向向价值与规模有机统一转型。平安人寿依托“科技+”策略,积极推动从传统寿险公司向科技型寿险公司转型。太平洋寿险持续深入推进转型2.0各项举措,聚焦价值、聚焦队伍、聚焦赋能。人保寿险贯彻落实人保集团“3411工程”,坚定不移“转方式、优结构、换动能”,聚焦价值期缴,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下滑

上半年,各公司不断深化保障型产品经营,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人寿首年期缴前十大主销产品中6款为保障型产品,特定保障型产品保费占首年期缴保费的比重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平安人寿依托“产品+”策略,不断升级创新保障型产品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将主力重疾险产品打造成为保障范围更全的保障系列产品;太平洋寿险长期健康型保费同比增长56%;新华保险健康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整体长期险首年保费的比例达55.7%;人保寿险推动价值转型,期缴占比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达到60.3%。

受益于保障型业务快速发展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健康上半年实现新业务价值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2.7%、4.7%、25.6%、12.2%。

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3家公司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分别同比下降8.4%、8.7%、9.5%。太平洋寿险方面表示,面对新业务价值增长承压的挑战,紧紧围绕转型目标,推动业务增速逐季回升,二季度新保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回升,进一步向均衡转变。新华保险银保渠道贡献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64%,是拖累新业务价值下滑的核心原因。

“从二季度开始,各公司保障型业务发展迅速,下半年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新业务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

从反映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另一指标“剩余边际余额”来看,大多公司的剩余边际余额持续增加。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较上年末分别增长8.5%、10.3%、10.5%、6.5%。

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剩余边际主要来源于新业务,剩余边际余额增长,每年可以摊销的剩余边际就可以继续增长,也就是利润可以继续增长。

从内含价值来看,各上市险企的内含价值均保持了正增长,其中,价值最大的是中国人寿,为8868.04亿元;同比增长最大的是人保健康,为18.7%。

提升产能成发力重点

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个险渠道代理人数量分别为157.3万、128.6万、79.6万、38.6万、47.2万、25.1万。

总体上看,上述6家公司的代理人数量总和为476.4万,较去年底减少6.3万,小幅下滑。其中,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太平人寿的代理人队伍较去年底脱落较多。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保险产品转型导致很多代理人人均产能下降、收入降低,“人海战术”已然不再适合当前的保险营销环境。各上市险企更加注重提高代理人队伍质量、提升产能。

中国人寿进一步严格招募标准,强化考核、加强管理,加大低绩效人员解约力度,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上半年,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增长38.2%,其中月均销售特定保障型产品人力规模同比提升52.1%。

平安人寿通过AI技术等措施加强增员入口的管控、严格执行考核清退机制,继续夯实代理人渠道基础管理。同时,加快推进增员、培训、客户开拓等环节的科技应用,进一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进而实现有质量的人力发展。

太平洋寿险上半年健康人力和绩优人力占比分别为38.8%和21.1%,队伍基础进一步夯实,下一步工作重心包括通过组织架构重组、基本法修改、建立荣誉体系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产能代理人。

扫码查阅朱艳霞过往作品


2019年上市险企中期业绩系列观察之二

人身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9-05

□记者 朱艳霞

截至8月末,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等A、H股上市险企的2019年中期业绩全部披露完毕。

人身险行业在经历了2018年深度调整后,2019年上半年整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其中,上市险企的表现稳中向好,近两年来首次实现保费、净利全增。同时,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业务,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是,各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状况不一,再加上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收入减少,导致部分公司半年新业务价值出现下滑。在队伍建设方面,各公司代理人数量有增有减,提升产能成发力重点。

保费净利双提高

从保费收入看,各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保费增速均保持了正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人保健康,同比增长43.8%。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上半年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为15.2%,除人保健康外,其他各上市险企均低于这一数字。

从净利润看,受益于A股市场回暖,投资收益增加,再加上手续费税前扣除比例提升的政策利好,各上市险企均实现了盈利,同时均实现净利润的正增长。其中,净利润最高的是平安人寿,为703.2亿元;增幅最大的是人保健康,同比增长1100%。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位列中国人身险公司前3位的依然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市场份额分别为20.1%、16.8%、7.4%,较去年底均有小幅下滑。

从偿付能力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健康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69.1%、228%、257%、289.5%、232%、245%、242%。此前,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这一数据平均值为238.3%。

上半年,各公司续期保费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新单保费增长依旧“承压”。数据显示,中国人寿新单保费同比增长2%,但是寿险业务新单保费同比下降9.7%;平安人寿个人业务中新单保费同比下降7.1%;太平洋寿险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同比下降10.1%;新华保险个险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下降2.4%。

面对监管政策、科技革新、消费需求等诸多变化,全面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上半年,中国人寿聚焦“三大转型”,即推动公司从销售主导向销售与服务并重转型、从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型、从规模取向向价值与规模有机统一转型。平安人寿依托“科技+”策略,积极推动从传统寿险公司向科技型寿险公司转型。太平洋寿险持续深入推进转型2.0各项举措,聚焦价值、聚焦队伍、聚焦赋能。人保寿险贯彻落实人保集团“3411工程”,坚定不移“转方式、优结构、换动能”,聚焦价值期缴,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下滑

上半年,各公司不断深化保障型产品经营,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人寿首年期缴前十大主销产品中6款为保障型产品,特定保障型产品保费占首年期缴保费的比重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平安人寿依托“产品+”策略,不断升级创新保障型产品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将主力重疾险产品打造成为保障范围更全的保障系列产品;太平洋寿险长期健康型保费同比增长56%;新华保险健康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整体长期险首年保费的比例达55.7%;人保寿险推动价值转型,期缴占比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达到60.3%。

受益于保障型业务快速发展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人保健康上半年实现新业务价值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2.7%、4.7%、25.6%、12.2%。

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3家公司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分别同比下降8.4%、8.7%、9.5%。太平洋寿险方面表示,面对新业务价值增长承压的挑战,紧紧围绕转型目标,推动业务增速逐季回升,二季度新保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回升,进一步向均衡转变。新华保险银保渠道贡献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64%,是拖累新业务价值下滑的核心原因。

“从二季度开始,各公司保障型业务发展迅速,下半年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新业务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

从反映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另一指标“剩余边际余额”来看,大多公司的剩余边际余额持续增加。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较上年末分别增长8.5%、10.3%、10.5%、6.5%。

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剩余边际主要来源于新业务,剩余边际余额增长,每年可以摊销的剩余边际就可以继续增长,也就是利润可以继续增长。

从内含价值来看,各上市险企的内含价值均保持了正增长,其中,价值最大的是中国人寿,为8868.04亿元;同比增长最大的是人保健康,为18.7%。

提升产能成发力重点

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个险渠道代理人数量分别为157.3万、128.6万、79.6万、38.6万、47.2万、25.1万。

总体上看,上述6家公司的代理人数量总和为476.4万,较去年底减少6.3万,小幅下滑。其中,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太平人寿的代理人队伍较去年底脱落较多。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保险产品转型导致很多代理人人均产能下降、收入降低,“人海战术”已然不再适合当前的保险营销环境。各上市险企更加注重提高代理人队伍质量、提升产能。

中国人寿进一步严格招募标准,强化考核、加强管理,加大低绩效人员解约力度,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上半年,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增长38.2%,其中月均销售特定保障型产品人力规模同比提升52.1%。

平安人寿通过AI技术等措施加强增员入口的管控、严格执行考核清退机制,继续夯实代理人渠道基础管理。同时,加快推进增员、培训、客户开拓等环节的科技应用,进一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进而实现有质量的人力发展。

太平洋寿险上半年健康人力和绩优人力占比分别为38.8%和21.1%,队伍基础进一步夯实,下一步工作重心包括通过组织架构重组、基本法修改、建立荣誉体系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产能代理人。

扫码查阅朱艳霞过往作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