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信托业“三部曲”

□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闫丞锋

1979年7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的成立。自此,中国信托业吹着改革开放的冲锋号,走上了历史舞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40年后,这家信托公司已脱胎为大名鼎鼎的“中信集团”。同时,中国信托业也从呱呱坠地成长为中国四大金融巨子之一。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6年夏,硕士刚毕业的我加入了信托公司。

美丽的邂逅:从阴差阳错到“摇旗呐喊”

说来惭愧,本来签约的单位是当时火爆的互联网大咖,后来阴差阳错在毕业前的两天改为了信托公司。干一行爱一行,入职之初的我对信托不甚了了,后来随着持续自学和工作,信托在我心中逐渐“高大上”起来:论行业地位,四大金融子业之一、第二大资管行业;论金融功能,横跨三大市场,天赋十八般武艺。可现实是,信托知名度远不及银行、证券、保险。据我所见,就连信托同业基本也都是在入职后才开始了解信托,一般大众甚至会把信托误以为是P2P。

这不仅影响了投资者对我们的认知和信任,还妨碍了人才流入、削弱了发展后劲。每思及此,真为信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境而感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郑州参加信托业协会组织的一个专题研讨会。原是协会正在策划编写《信托金融学》,编写组会前拟好了写作大纲,特来征求意见。当了解到这本书是信托金融业内第一本系统性的基础理论专著,并计划走进大学课堂成为教材时,心中不免一振,这不正是要拉着信托“迈出深闺、走向大众”吗?此前愁云,一扫而光,就趁现在可以一抒己见了!往日思绪迅速整理为几个观点,可举目四望,满座业界前辈,我一新兵蛋子怕是人微言轻,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

然而,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积压已久的思考和情绪还是没能忍住。我先以个人体会为例,谈了信托业鲜为人知的不利局面,希望这本书能够统一信托的话语体系、普及信托金融的功用价值。欣慰的是,我的建议似乎触发了会议主持人的共鸣,随即侃侃而谈。由于营销学出身的缘故,后面我又提了一些信托定位营销的建议。最后,编写组表示计划增加一个章节,更可喜的是,临时吸收我加入编写组,负责信托市场及客户营销一章的统筹写作。

从后知后觉进入信托,到撩开面纱初识信托魅力,再到用笔为信托摇旗呐喊,不可思议,又似冥冥之中。

慈善信托:我感受到的信托“温度”和升华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寥寥数语背后,实际是一个绵延了数百年的故事。

初读此事,在敬佩范文正公言行合一的“先忧后乐”之余,我激动地发现,老祖宗早在千年之前就用义庄回答了义利之辨,义利合一、扶贫济困。而这义庄不就是中国版的慈善信托吗?

今天,《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相继出台,极大释放和助推了社会的慈善需求。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何享健慈善基金会2017顺德社区慈善信托的设立,让我看到了范仲淹“义庄精神”的复生。

后来,有幸接到研发慈善信托的任务,我便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研究。我认为,当下中国最大的道义就是精准扶贫,而慈善信托适逢其时,是信托业为解决这一问题贡献的“信托方案”。慈善信托可以充分尊重委托人的意愿、精准灵活高效地参与扶贫,它给受惠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反哺社会、造福桑梓的理想途径,是“先富带动后富”、补充社会保障功能的有益尝试。这是信托从经济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升华,让我看到了金融也可以“有温度”。

回首这3年,我这个信托小兵,从传统业务到新兴业务、从运用信托到管理私募、从债权融资到股权投资、从资产端到家族信托等资金端业务、从商事到公益慈善项目,经历倒也丰富,其中有兴奋、有失落、有回顾、有展望,而今付诸笔端,权作纪念。

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著名论断,拉开了中国银行业专业化的序幕;40年后,我们信托业是否该自省、再出发,踏上回归信托本源之路,“把信托真正做成信托”呢?我称之为信托业的“不忘初心”。在当今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大潮下,信托业不是该再接再厉、勇立潮头,继续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贡献信托智慧和力量吗?此之谓“牢记使命”。这是我为信托许下的愿,而我相信,这个愿望并不会太远。

我在信托业“三部曲”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9-26

□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闫丞锋

1979年7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的成立。自此,中国信托业吹着改革开放的冲锋号,走上了历史舞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40年后,这家信托公司已脱胎为大名鼎鼎的“中信集团”。同时,中国信托业也从呱呱坠地成长为中国四大金融巨子之一。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6年夏,硕士刚毕业的我加入了信托公司。

美丽的邂逅:从阴差阳错到“摇旗呐喊”

说来惭愧,本来签约的单位是当时火爆的互联网大咖,后来阴差阳错在毕业前的两天改为了信托公司。干一行爱一行,入职之初的我对信托不甚了了,后来随着持续自学和工作,信托在我心中逐渐“高大上”起来:论行业地位,四大金融子业之一、第二大资管行业;论金融功能,横跨三大市场,天赋十八般武艺。可现实是,信托知名度远不及银行、证券、保险。据我所见,就连信托同业基本也都是在入职后才开始了解信托,一般大众甚至会把信托误以为是P2P。

这不仅影响了投资者对我们的认知和信任,还妨碍了人才流入、削弱了发展后劲。每思及此,真为信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境而感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郑州参加信托业协会组织的一个专题研讨会。原是协会正在策划编写《信托金融学》,编写组会前拟好了写作大纲,特来征求意见。当了解到这本书是信托金融业内第一本系统性的基础理论专著,并计划走进大学课堂成为教材时,心中不免一振,这不正是要拉着信托“迈出深闺、走向大众”吗?此前愁云,一扫而光,就趁现在可以一抒己见了!往日思绪迅速整理为几个观点,可举目四望,满座业界前辈,我一新兵蛋子怕是人微言轻,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

然而,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积压已久的思考和情绪还是没能忍住。我先以个人体会为例,谈了信托业鲜为人知的不利局面,希望这本书能够统一信托的话语体系、普及信托金融的功用价值。欣慰的是,我的建议似乎触发了会议主持人的共鸣,随即侃侃而谈。由于营销学出身的缘故,后面我又提了一些信托定位营销的建议。最后,编写组表示计划增加一个章节,更可喜的是,临时吸收我加入编写组,负责信托市场及客户营销一章的统筹写作。

从后知后觉进入信托,到撩开面纱初识信托魅力,再到用笔为信托摇旗呐喊,不可思议,又似冥冥之中。

慈善信托:我感受到的信托“温度”和升华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寥寥数语背后,实际是一个绵延了数百年的故事。

初读此事,在敬佩范文正公言行合一的“先忧后乐”之余,我激动地发现,老祖宗早在千年之前就用义庄回答了义利之辨,义利合一、扶贫济困。而这义庄不就是中国版的慈善信托吗?

今天,《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相继出台,极大释放和助推了社会的慈善需求。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何享健慈善基金会2017顺德社区慈善信托的设立,让我看到了范仲淹“义庄精神”的复生。

后来,有幸接到研发慈善信托的任务,我便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研究。我认为,当下中国最大的道义就是精准扶贫,而慈善信托适逢其时,是信托业为解决这一问题贡献的“信托方案”。慈善信托可以充分尊重委托人的意愿、精准灵活高效地参与扶贫,它给受惠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反哺社会、造福桑梓的理想途径,是“先富带动后富”、补充社会保障功能的有益尝试。这是信托从经济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升华,让我看到了金融也可以“有温度”。

回首这3年,我这个信托小兵,从传统业务到新兴业务、从运用信托到管理私募、从债权融资到股权投资、从资产端到家族信托等资金端业务、从商事到公益慈善项目,经历倒也丰富,其中有兴奋、有失落、有回顾、有展望,而今付诸笔端,权作纪念。

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著名论断,拉开了中国银行业专业化的序幕;40年后,我们信托业是否该自省、再出发,踏上回归信托本源之路,“把信托真正做成信托”呢?我称之为信托业的“不忘初心”。在当今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大潮下,信托业不是该再接再厉、勇立潮头,继续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贡献信托智慧和力量吗?此之谓“牢记使命”。这是我为信托许下的愿,而我相信,这个愿望并不会太远。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