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深度评析:非车险收入增长很快,盈利呢?

发布时间:2019-10-24 08:12:4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杜亮

财险市场正在经历转折性变化,曾长期占据财险市场份额大头的车险正在悄然退位。这个退位来得缓慢而持久,让人几乎无感。

据相关机构统计,2019年上半年,财险市场非车险与车险的比例已经从三七升为四六。而且不止一位地方财险界人士向笔者预计,五五开的比例在两年内就会实现。在此之前,财险市场长期由车险“独步天下”,三七开的比例持续了很久。一份业内报告显示,2006年,财险市场正式确立非车险与车险三七开的比例——那一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出台激活了一潭死水的车险市场,使得车险保费收入一夜飙升,突破千亿,占财产险市场份额也升至七成左右。自此,三七开的比例一直持续到2017年。2018年,车险占比下降到66.64%;2019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59.14%。

导致这样一种变化的因素在于近两年非车险业务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车险业务小幅增长,从而拉开了两者的差距。2017年,车险保费的增长率为10.04%;2018年为4.16%;而同期,非车险保费增速则高达24.2%、29.8%。2018年,两者的“增长鸿沟”甚至高达25个百分点。

车险的颓势与非车险的强势形成鲜明反差,且车险的颓势跟新车销售市场的颓势密切相关。2018年,是中国车市的转折点,限号限购、市场饱和等因素导致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8%,这是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车市的负增长带来车险销售的弱增长,这在逻辑上是匹配的。

此弱彼强。非车险的高增长里,贡献最大的是意健险,特别是健康险(包含含财产险与人身险中的健康险),2013年到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6%,明显超出非车险的增速。意健险已占到非车险业务的30%。

第二大险种责任保险,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88.99亿元,同比增长31.14%;第三大险种农业保险,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72.65亿元,同比增长19.54%。这些险种都比车险跑得欢。

问题在于,收入确实增长很快,但盈利在哪里?

先看意健险。2019年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速38.30%,而赔付额增速却高达49.07%。这意味着,健康险的增长是以透支行业“肌体健康”为代价的。事实也是,2014年-2018年,意健险业务年年亏损,5年的承保利润率均值为-3.9%。

农险也不容乐观。2014年-2018年,农险业务承保利润率逐年下滑,从11.8%下降到3.8%。责任险情况跟意健险相似,5年承保利润率均值也是负的,为-1.4%。

本以为车险是“红海”,非车险是“蓝海”,没成想最后都变成了“红海”。“健康险等非车险领域的份额争夺,已经近乎车险领域的惨烈争夺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产险公司地方负责人表示。惨烈争夺的结果是,费用上升,费率下滑,直至最后大家都无钱可赚。

“又爱又怕、左右为难”。这是很多财险业者对于车险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何尝不对当前的非车险领域适用呢?

难归难,生活还是要继续。在中再产险举办的一次论坛上,在回答“什么是非车险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的问题时,与会产险业嘉宾的答案集中在前三个选项上,分别是:“科技赋能”“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科技赋能”排在第一位,这也代表着产险突围的方向;而排在后面的“客户服务”“渠道优化”都属于传统车险的套路。

“科技赋能”这条路,产出大而收益不确定,但唯有它才是人间正道。


深度评析:非车险收入增长很快,盈利呢?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0-24

□杜亮

财险市场正在经历转折性变化,曾长期占据财险市场份额大头的车险正在悄然退位。这个退位来得缓慢而持久,让人几乎无感。

据相关机构统计,2019年上半年,财险市场非车险与车险的比例已经从三七升为四六。而且不止一位地方财险界人士向笔者预计,五五开的比例在两年内就会实现。在此之前,财险市场长期由车险“独步天下”,三七开的比例持续了很久。一份业内报告显示,2006年,财险市场正式确立非车险与车险三七开的比例——那一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出台激活了一潭死水的车险市场,使得车险保费收入一夜飙升,突破千亿,占财产险市场份额也升至七成左右。自此,三七开的比例一直持续到2017年。2018年,车险占比下降到66.64%;2019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59.14%。

导致这样一种变化的因素在于近两年非车险业务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车险业务小幅增长,从而拉开了两者的差距。2017年,车险保费的增长率为10.04%;2018年为4.16%;而同期,非车险保费增速则高达24.2%、29.8%。2018年,两者的“增长鸿沟”甚至高达25个百分点。

车险的颓势与非车险的强势形成鲜明反差,且车险的颓势跟新车销售市场的颓势密切相关。2018年,是中国车市的转折点,限号限购、市场饱和等因素导致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8%,这是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车市的负增长带来车险销售的弱增长,这在逻辑上是匹配的。

此弱彼强。非车险的高增长里,贡献最大的是意健险,特别是健康险(包含含财产险与人身险中的健康险),2013年到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6%,明显超出非车险的增速。意健险已占到非车险业务的30%。

第二大险种责任保险,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88.99亿元,同比增长31.14%;第三大险种农业保险,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72.65亿元,同比增长19.54%。这些险种都比车险跑得欢。

问题在于,收入确实增长很快,但盈利在哪里?

先看意健险。2019年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速38.30%,而赔付额增速却高达49.07%。这意味着,健康险的增长是以透支行业“肌体健康”为代价的。事实也是,2014年-2018年,意健险业务年年亏损,5年的承保利润率均值为-3.9%。

农险也不容乐观。2014年-2018年,农险业务承保利润率逐年下滑,从11.8%下降到3.8%。责任险情况跟意健险相似,5年承保利润率均值也是负的,为-1.4%。

本以为车险是“红海”,非车险是“蓝海”,没成想最后都变成了“红海”。“健康险等非车险领域的份额争夺,已经近乎车险领域的惨烈争夺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产险公司地方负责人表示。惨烈争夺的结果是,费用上升,费率下滑,直至最后大家都无钱可赚。

“又爱又怕、左右为难”。这是很多财险业者对于车险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何尝不对当前的非车险领域适用呢?

难归难,生活还是要继续。在中再产险举办的一次论坛上,在回答“什么是非车险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的问题时,与会产险业嘉宾的答案集中在前三个选项上,分别是:“科技赋能”“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科技赋能”排在第一位,这也代表着产险突围的方向;而排在后面的“客户服务”“渠道优化”都属于传统车险的套路。

“科技赋能”这条路,产出大而收益不确定,但唯有它才是人间正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