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从树立贫困户的自信心做起——湖北兴山县金融扶贫小记

发布时间:2019-11-04 09:25:0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既缺乏客观条件,又缺乏主观信念,这让滩坪村脱贫致富之路异常艰难。直到村里来了由金融机构员工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实习记者 李林鸾

湖北,宜昌,兴山县,昭君镇,这里西北部的群山里有一个滩坪村。

滩坪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面积4.5万亩,但耕地面积仅为1968亩。滩坪村的村民分散在这一片山中,户与户之间的距离最远能有10多公里的山路。

山大人稀耕地少,交通不便,使得村里人收入较低。在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后,留守村里的大都是基本没有劳动力的老弱病残村民。

既缺乏条件,又缺乏信心,这让滩坪村脱贫致富路异常难走。直到村里来了由金融机构员工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

扶贫对象需要转变观念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兴山县支行工会副主席、办公室副主任的钟建华就是滩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2018年年初,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他被派往滩坪村,与另一名同事和邮储银行兴山县支行的挂职干部一起奋战在扶贫一线。从驻村开始,不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都一一走访了解其家庭情况。

经过了解,钟建华意识到,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应该是扶贫对象观念转变的过程。他决定从转变村民的观念着手,有办公室宣传工作经验的他深知宣传榜样能带来很好的示范效应,开始在村里树立并宣传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

61岁的养鸡大户李德军就是工作队树立的典型之一。幼年生病落下的终身残疾,让李德军曾自暴自弃,穷得吃了上顿愁下顿。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实施,村里把他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为其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贴息贷款。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的帮助下,李德军重拾信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贷款,开始养殖本地土鸡。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德军的第一批鸡很快就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8万元。之后,他又将原鸡栏进行了改造,扩大了养殖规模,收入继续水涨船高。随后,李德军向村里递交了退出贫困户申请。

让村民看到希望

如今,像李德军这样的脱贫致富典型,被钟建华记录下来做成展板挂在了村里显眼的地方。有了典型,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对村里的扶贫干部更加信任了。

今年年初,不愿贷款改善养殖条件、扩大规模的养羊户熊家元,就在钟建华的劝说和帮助下,在兴山农商行贷款2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今年可以出栏50只羊,收入至少有5万元。

“高兴!以前没想过致富,也没什么人关注我们,现在扶贫干部们经常来看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的信心和资金,我愿意去试一试了。”熊家元显得信心十足。

建微信群定村规民约

除此之外,扶贫工作队还专门建立了村民的微信群,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每月一次的屋场院子会,并整理出30本扶贫宣传资料。在钟建华看来,在扶贫工作中,与贫困户交流、宣传典型和讲解知识这些扶志与扶智的举措比直接给钱更重要,让贫困户了解政策,他们就能更快接受。“我们扶贫干部原来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没有人宣传,效果不大。现在经验证明,正面宣传工作对民风民俗的健康发展很有帮助。”钟建华说。

如今,在典型带动、村规约束、金融帮扶下,滩坪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村民都评价说,以钟建华为代表的扶贫工作队是村里扶贫政策宣讲的明白人、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截至目前,滩坪村已脱贫摘帽,但扶贫工作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钟建华告诉记者,工作队还将继续留在村里,用“扶贫+扶智”的方式防止该村返贫,让致富路走得更稳、更远。


从树立贫困户的自信心做起——湖北兴山县金融扶贫小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1-04

既缺乏客观条件,又缺乏主观信念,这让滩坪村脱贫致富之路异常艰难。直到村里来了由金融机构员工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实习记者 李林鸾

湖北,宜昌,兴山县,昭君镇,这里西北部的群山里有一个滩坪村。

滩坪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面积4.5万亩,但耕地面积仅为1968亩。滩坪村的村民分散在这一片山中,户与户之间的距离最远能有10多公里的山路。

山大人稀耕地少,交通不便,使得村里人收入较低。在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后,留守村里的大都是基本没有劳动力的老弱病残村民。

既缺乏条件,又缺乏信心,这让滩坪村脱贫致富路异常难走。直到村里来了由金融机构员工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

扶贫对象需要转变观念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兴山县支行工会副主席、办公室副主任的钟建华就是滩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2018年年初,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他被派往滩坪村,与另一名同事和邮储银行兴山县支行的挂职干部一起奋战在扶贫一线。从驻村开始,不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都一一走访了解其家庭情况。

经过了解,钟建华意识到,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应该是扶贫对象观念转变的过程。他决定从转变村民的观念着手,有办公室宣传工作经验的他深知宣传榜样能带来很好的示范效应,开始在村里树立并宣传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

61岁的养鸡大户李德军就是工作队树立的典型之一。幼年生病落下的终身残疾,让李德军曾自暴自弃,穷得吃了上顿愁下顿。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实施,村里把他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为其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贴息贷款。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的帮助下,李德军重拾信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贷款,开始养殖本地土鸡。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德军的第一批鸡很快就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8万元。之后,他又将原鸡栏进行了改造,扩大了养殖规模,收入继续水涨船高。随后,李德军向村里递交了退出贫困户申请。

让村民看到希望

如今,像李德军这样的脱贫致富典型,被钟建华记录下来做成展板挂在了村里显眼的地方。有了典型,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对村里的扶贫干部更加信任了。

今年年初,不愿贷款改善养殖条件、扩大规模的养羊户熊家元,就在钟建华的劝说和帮助下,在兴山农商行贷款2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今年可以出栏50只羊,收入至少有5万元。

“高兴!以前没想过致富,也没什么人关注我们,现在扶贫干部们经常来看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的信心和资金,我愿意去试一试了。”熊家元显得信心十足。

建微信群定村规民约

除此之外,扶贫工作队还专门建立了村民的微信群,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每月一次的屋场院子会,并整理出30本扶贫宣传资料。在钟建华看来,在扶贫工作中,与贫困户交流、宣传典型和讲解知识这些扶志与扶智的举措比直接给钱更重要,让贫困户了解政策,他们就能更快接受。“我们扶贫干部原来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没有人宣传,效果不大。现在经验证明,正面宣传工作对民风民俗的健康发展很有帮助。”钟建华说。

如今,在典型带动、村规约束、金融帮扶下,滩坪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村民都评价说,以钟建华为代表的扶贫工作队是村里扶贫政策宣讲的明白人、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截至目前,滩坪村已脱贫摘帽,但扶贫工作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钟建华告诉记者,工作队还将继续留在村里,用“扶贫+扶智”的方式防止该村返贫,让致富路走得更稳、更远。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