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小报表”有“大乾坤”——从统计报表看伟大祖国的发展与跨越

发布时间:2019-11-22 09:16:4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凝聚奋进力量,今年6月,银保监会启动了系统“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据悉,在3个多月的投稿期间,共收到各银保监局、会机关各部门、各会管单位推荐的征文109篇。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生动、文字优美等4个方面的评判标准,通过召开征文评审会,现场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现将获奖征文编辑刊发,以飨读者。

□青岛银保监局 刘金文

在银行监管统计岗位从事报表分析的5年时间里,我经历了人民银行统计、银行监管统计两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延续至今的18大类、1000余张报表,逐渐从一名“表弟”变成了“表哥”。随着与报表打交道的增多,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银行的报表不仅是行业运行情况的反映,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一张张报表就像是一幅幅照片,记录了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监管的政策成效,也记录了我们国家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每当手捧报表,看到一个个指标,我心中总是充满了对监管事业的使命感,对国家强大的自豪感,也时常惊叹报表的精巧与博大,可谓“小报表”里有“大乾坤”。

看规模,体会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信贷收支表》《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分别是不同统计时期最基础的报表,是报表体系的“母表”,反映了银行业的体量和规模。其中,1949年—2009年的《信贷收支表》完整记录了银行业从弱小到壮大的宝贵历史数据,从前辈手里交接后,我一直小心珍藏。若不是这些报表,谁能想象得到,新中国成立时银行业贷款、存款余额分别仅为1.04亿元和1.49亿元,直至改革开放前夕也都不足20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务呈现跃升式增长,原银监会成立时已经分别增加到16万亿元和21万亿元,在银保监会挂牌的2018年末分别达到了141万亿元和164万亿元。银行体系也从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一元机制,逐步发展到4588家机构、417万从业人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银行业自身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保障,推动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体量从358亿元增加至90万亿元,先后超越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差距也在缩小,极大振奋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

看增速,感受社会主义发展的蓬勃力量。《本外币信贷统计表》《存贷款明细情况表》主要是统计存贷款业务及结构情况。通过数据跨期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发展更立体的影像: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银行业存贷款规模增速总体快于同期经济增速;特别是1978年—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存款和贷款年均增速都超过20%,银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扭转了长期脆弱低效的形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存贷款年均增长超过15%。如果我们把这幅影像的一些细节放大,会更加清晰地发现,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经济在短暂下滑之后,很快出现增长回暖,这背后也都能从银行业找到与之对应的数据指标。可以说,银行业的稳健发展与有效资金供给,是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巨大韧劲的重要因素。在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海尔、华为、阿里等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全球行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在影像的最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而我国经济及银行业发展却风景独好,在国际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中国动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蓬勃动能,令人倍感骄傲。

看结构,见证普惠发展的巨大成效。《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表》《各控股类型企业融资情况表》《涉农贷款情况表》等报表,主要是统计银行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情况,关系到经济社会大多数的金融服务。通过翻阅这些报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03年国家对企业规模类型进行标准化分类以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一步步改善,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4%,总体快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2018年民营企业统计制度建立后,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的贷款增量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与脱贫攻坚战相关的扶贫小额信贷惠及1420万户,为社会最困难的阶层提供了资金支持,带去了金融温暖。这些数字体现了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凝结着每个从业者的汗水。带来的成效是,2018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提升至6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我们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近了一步。《贷款投放分地区情况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行业发展与经济运行的另一个维度。从区域结构的视角,我们看到,自201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总体上快于东部地区,区域信贷不平衡的情况也得到改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银行业的一份力量。

看质量,领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变。《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一逾两呆)汇总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反映了不同时期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是银行业的“体检表”。这些报表的数据告诉我们,银行业经历了一个从“病重”到“康复”的过程。在2004年左右,很多银行由于背负历史遗留的巨额坏账,盈利能力不足,案件风险频发,一些人甚至认为我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每当看到那个时期的资产质量指标,我的心中总是隐隐作痛。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革及上市等一系列改革,银行业实现了涅槃重生,经营指标逐步恢复。在2018年的“体检表”中,银行业不良率已降到1.83%,4家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现了规模增长与发展质量的统筹兼顾。伴随银行业改革发展,国有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经济领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步化解,经济增长更多依赖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为明显。此外,还有两张反映银行“体温”的报表——《投资业务统计表》《理财业务统计表》。不可否认,我国银行业曾一度“头脑发热”,投资及通道业务大幅扩张,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市场乱象整治等深入开展,银行“体温”回归正常,非标投资连续3年下降,理财业务向净值型产品转变,打破刚兑逐渐成为共识,更多资金流向实体领域,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保障。

看趋势,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同的报表包含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的经济影像,讲述不同的故事。如果把报表的主要指标,按照日期做一个时间序列,就会形成一系列的变动性趋势。像是把一幅幅静态照片连接起来,变成一部电影。这种动态的趋势,既可以探寻银行业发展运行的规律,也能为我们未来的研判提供参考。就这几年的工作而言,有两方面的“观影”感受:一方面,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依赖于经济的持续增长。银行资金中介的作用只有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才能够得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这个“根”决定了银行业运行的“枝”。我们的经济有韧劲和回旋余地,银行业运行就有潜力,我国经济6%以上的增速,为未来银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也为后续各项改革措施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银行业对经济改革发展的服务作用更为突出,特别是对于三大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银行业的作用更大、担当更强、效果更明显。

通过以上几个维度可以发现,报表中小小的数据变化,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展现了银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这种“小中有大”“别有洞天”的神奇,扫走了工作的枯燥,带来了新鲜与充实,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在“表哥”的岗位上,练就过硬本领。


“小报表”有“大乾坤”——从统计报表看伟大祖国的发展与跨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1-22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凝聚奋进力量,今年6月,银保监会启动了系统“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据悉,在3个多月的投稿期间,共收到各银保监局、会机关各部门、各会管单位推荐的征文109篇。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生动、文字优美等4个方面的评判标准,通过召开征文评审会,现场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现将获奖征文编辑刊发,以飨读者。

□青岛银保监局 刘金文

在银行监管统计岗位从事报表分析的5年时间里,我经历了人民银行统计、银行监管统计两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延续至今的18大类、1000余张报表,逐渐从一名“表弟”变成了“表哥”。随着与报表打交道的增多,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银行的报表不仅是行业运行情况的反映,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一张张报表就像是一幅幅照片,记录了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监管的政策成效,也记录了我们国家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每当手捧报表,看到一个个指标,我心中总是充满了对监管事业的使命感,对国家强大的自豪感,也时常惊叹报表的精巧与博大,可谓“小报表”里有“大乾坤”。

看规模,体会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信贷收支表》《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分别是不同统计时期最基础的报表,是报表体系的“母表”,反映了银行业的体量和规模。其中,1949年—2009年的《信贷收支表》完整记录了银行业从弱小到壮大的宝贵历史数据,从前辈手里交接后,我一直小心珍藏。若不是这些报表,谁能想象得到,新中国成立时银行业贷款、存款余额分别仅为1.04亿元和1.49亿元,直至改革开放前夕也都不足20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务呈现跃升式增长,原银监会成立时已经分别增加到16万亿元和21万亿元,在银保监会挂牌的2018年末分别达到了141万亿元和164万亿元。银行体系也从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一元机制,逐步发展到4588家机构、417万从业人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银行业自身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保障,推动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体量从358亿元增加至90万亿元,先后超越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差距也在缩小,极大振奋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

看增速,感受社会主义发展的蓬勃力量。《本外币信贷统计表》《存贷款明细情况表》主要是统计存贷款业务及结构情况。通过数据跨期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发展更立体的影像: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银行业存贷款规模增速总体快于同期经济增速;特别是1978年—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存款和贷款年均增速都超过20%,银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扭转了长期脆弱低效的形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存贷款年均增长超过15%。如果我们把这幅影像的一些细节放大,会更加清晰地发现,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经济在短暂下滑之后,很快出现增长回暖,这背后也都能从银行业找到与之对应的数据指标。可以说,银行业的稳健发展与有效资金供给,是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巨大韧劲的重要因素。在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海尔、华为、阿里等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全球行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在影像的最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而我国经济及银行业发展却风景独好,在国际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中国动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蓬勃动能,令人倍感骄傲。

看结构,见证普惠发展的巨大成效。《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表》《各控股类型企业融资情况表》《涉农贷款情况表》等报表,主要是统计银行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情况,关系到经济社会大多数的金融服务。通过翻阅这些报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03年国家对企业规模类型进行标准化分类以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一步步改善,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4%,总体快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2018年民营企业统计制度建立后,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的贷款增量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与脱贫攻坚战相关的扶贫小额信贷惠及1420万户,为社会最困难的阶层提供了资金支持,带去了金融温暖。这些数字体现了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凝结着每个从业者的汗水。带来的成效是,2018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提升至6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我们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近了一步。《贷款投放分地区情况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行业发展与经济运行的另一个维度。从区域结构的视角,我们看到,自201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总体上快于东部地区,区域信贷不平衡的情况也得到改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银行业的一份力量。

看质量,领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变。《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一逾两呆)汇总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反映了不同时期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是银行业的“体检表”。这些报表的数据告诉我们,银行业经历了一个从“病重”到“康复”的过程。在2004年左右,很多银行由于背负历史遗留的巨额坏账,盈利能力不足,案件风险频发,一些人甚至认为我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每当看到那个时期的资产质量指标,我的心中总是隐隐作痛。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不良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革及上市等一系列改革,银行业实现了涅槃重生,经营指标逐步恢复。在2018年的“体检表”中,银行业不良率已降到1.83%,4家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现了规模增长与发展质量的统筹兼顾。伴随银行业改革发展,国有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经济领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步化解,经济增长更多依赖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为明显。此外,还有两张反映银行“体温”的报表——《投资业务统计表》《理财业务统计表》。不可否认,我国银行业曾一度“头脑发热”,投资及通道业务大幅扩张,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市场乱象整治等深入开展,银行“体温”回归正常,非标投资连续3年下降,理财业务向净值型产品转变,打破刚兑逐渐成为共识,更多资金流向实体领域,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保障。

看趋势,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同的报表包含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的经济影像,讲述不同的故事。如果把报表的主要指标,按照日期做一个时间序列,就会形成一系列的变动性趋势。像是把一幅幅静态照片连接起来,变成一部电影。这种动态的趋势,既可以探寻银行业发展运行的规律,也能为我们未来的研判提供参考。就这几年的工作而言,有两方面的“观影”感受:一方面,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依赖于经济的持续增长。银行资金中介的作用只有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才能够得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这个“根”决定了银行业运行的“枝”。我们的经济有韧劲和回旋余地,银行业运行就有潜力,我国经济6%以上的增速,为未来银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也为后续各项改革措施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银行业对经济改革发展的服务作用更为突出,特别是对于三大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银行业的作用更大、担当更强、效果更明显。

通过以上几个维度可以发现,报表中小小的数据变化,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展现了银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这种“小中有大”“别有洞天”的神奇,扫走了工作的枯燥,带来了新鲜与充实,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在“表哥”的岗位上,练就过硬本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