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践行监管初心使命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7 09:33:4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山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 副巡视员 许彦峰

近年来,山东银保监局始终立足监管职责和山东实际,主动作为、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努力让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更有广度、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监管施为,内生发力,增强金融供给均衡度

始终牢牢把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方向,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完善内生机制建设,从本源上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一是强化政策公平。去年11月份即提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六不要六要”原则,明确要求银行不要有所有制歧视,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一视同仁,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出台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通知,从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信贷供给、公平精准授信、提升服务效率等8个方面提出23条措施。部署开展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监督检查工作,强化监管督查力度,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二是加强目标考核。要求商业银行每年年初制定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和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实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考核,对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质量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建立“分机构、分地区”双线考核机制,对信贷目标计划完成情况按月监测、按季通报、按年评价,对序时进度落后的进行监管约谈、监管提示,持续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截至9月末,辖区民营企业贷款23794.48亿元,较年初增加886.46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增幅和户数提前完成年度“两增”目标。

三是实施差异监管。要求大型银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地方法人银行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深耕服务本地民营和小微企业市场。目前,辖区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67.77亿元,增速达53.61%,提前超额完成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的任务目标。

四是完善内生机制。将银行内生机制建设作为完善民营小微金融服务的根本举措和内在动力,以绩效考核、尽职免责、容错纠错为抓手,推动优化调整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权重和考核分值权重,将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与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优及提拔任用挂钩,优化基层信贷人员考核激励方式,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将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员全部纳入尽职免责评价范畴,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将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对分支机构可执行差别化的容忍度,着力构建完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规范为要,减费降本,提高金融服务精细度

山东银保监局一直以来注重金融市场秩序建设,推动合理控制贷款利率和服务收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精细化水平,切实让民营小微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降费让利成效。

一是整顿市场秩序。先后开展不规范经营行为整治、市场乱象整治及“回头看”行动,今年又集中开展“行业规范建设年”行动,着力构建银行保险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四大规范”体系,重塑行业规范秩序,推动银行保险业深化“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服务意识,筑牢发展根基,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引导银行不要固守典当行文化,不过分依赖财务因素,不强化顺周期行为,不主观确定信贷期限,不单一依靠信贷支持,而是崇尚信用信贷、多元融资、逆周期管理,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二是降低利率水平。实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和贷款综合成本“两控”目标监测,引导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实施小微信贷利率差异化定价和“质价双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同类机构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通报提示和约谈督导。

2018年以来,辖区银行机构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连续7个季度稳步下降,今年三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36%,较去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63个百分点。

三是规范服务收费。出台进一步规范银行机构服务收费行为意见,督促加强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涉企服务收费行为,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等服务收费政策,除银团贷款外,不得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开展违规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和不合理抽贷、断贷专项检查,清理整治以贷转存、存贷挂钩、借贷搭售等不规范行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从严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切实推动减费让利降低成本。

因企制宜,针对施策,提升金融对接精准度

推动银行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做实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和资金对接,创新针对性、个性化金融产品,完善民营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实现金融服务精准对接、精准供给、精细服务。

一是联合开展首贷培植行动,破解企业“首贷难”。针对无贷企业融资“开头难”“首贷难”症结问题,联合人民银行等部门在全省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首贷”培植行动,对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贷款的民营小微企业进行精准培植,组织银行逐家调查摸底,逐户建立培植信息档案,让企业由“无信息、难贷款”变成“有信息、可获贷”的有效客户。探索实行“主办行”制度,由主办行提供全程化、跟进式、综合性金融服务。今年前9个月,全省共有30638家民营和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446亿元,平均贷款利率5.85%,培植后贷款获得率88%。

二是推广无还本续贷政策,缓解企业“融资贵”。针对存量企业经营周期与信贷期限不匹配问题,制定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提前开展贷款调查评审,通过新发放贷款结清已有贷款等形式,允许小微企业继续使用贷款资金。推动完善续贷业务管理、准入审批、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配套措施,加大续贷类产品创新,推广循环贷、年审贷、分还续贷等贷款品种,改进续贷不动产抵押登记流程,实现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与设立登记无缝对接。截至9月末,辖区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169.11亿元,较年初增加125.8亿元。

三是协同构建应急转贷体系,解决企业“融资急”。针对企业资金到期临时周转应急之需,协同工信、财政、地方金融监管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指导意见,设立2亿元省级应急转贷基金,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性、微利性、市场化原则,为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信用信息记录良好但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应急转贷服务。指导银行在符合监管政策前提下,按照市场化、自主性原则,与应急转贷机构开展对接合作。

多方联动,信息互通,改善金融获得便利度

联合人民银行、地方金融监管、税务、财政、科技、工信等部门建立金融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政策协调和联动推进,推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监管政策协同发力,实现民营小微金融领域机制共建、政策协同、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行动联动,凝聚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协调推进合力。

一是打造银税互动“山东模式”。联合省税务局搭建山东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企业涉税数据信息,建立线上风控模式,通过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开展信用贷款业务,实现企业纳税信息向银行信用信息的转化。目前,辖区123家银行接入银税平台,累计推出100余款银税类产品,银税互动平台累计授信9773笔,授信额度61.11亿元,贷款余额52.01亿元。今年5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济南考察时对银税平台、“税融e贷”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探索便捷快贷“山东特色”。将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和银行办贷效率纳入营商环境重要内容,大力推进金融营商环境建设,开展企业“便捷获得信贷”行动,压缩企业办贷环节、时间和材料。开展利民便企行动,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推动银行与不动产登记信息互联互通。推动银行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工厂化集中作业、线上自动化审批等业务模式,努力打造信贷办理“T+0”“T+1”模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和发放效率。

三是构建风险分担“山东体系”。协同有关部门构建省市县三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联合出台小微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风险补偿与分担政策,构建全省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体系。推动完善债权人委员会机制建设,发挥债委会稳信贷、稳预期作用,支持优质企业、稳定困难企业,“一企一策”、分类处置,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和一定竞争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债委会加强统一协调,不盲目停贷、压贷,帮助企业维持或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金融环境。


践行监管初心使命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1-27

□山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 副巡视员 许彦峰

近年来,山东银保监局始终立足监管职责和山东实际,主动作为、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努力让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更有广度、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监管施为,内生发力,增强金融供给均衡度

始终牢牢把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方向,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完善内生机制建设,从本源上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一是强化政策公平。去年11月份即提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六不要六要”原则,明确要求银行不要有所有制歧视,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一视同仁,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出台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通知,从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信贷供给、公平精准授信、提升服务效率等8个方面提出23条措施。部署开展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监督检查工作,强化监管督查力度,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二是加强目标考核。要求商业银行每年年初制定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和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实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考核,对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质量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建立“分机构、分地区”双线考核机制,对信贷目标计划完成情况按月监测、按季通报、按年评价,对序时进度落后的进行监管约谈、监管提示,持续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截至9月末,辖区民营企业贷款23794.48亿元,较年初增加886.46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增幅和户数提前完成年度“两增”目标。

三是实施差异监管。要求大型银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地方法人银行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深耕服务本地民营和小微企业市场。目前,辖区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67.77亿元,增速达53.61%,提前超额完成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的任务目标。

四是完善内生机制。将银行内生机制建设作为完善民营小微金融服务的根本举措和内在动力,以绩效考核、尽职免责、容错纠错为抓手,推动优化调整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权重和考核分值权重,将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与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优及提拔任用挂钩,优化基层信贷人员考核激励方式,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将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员全部纳入尽职免责评价范畴,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将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对分支机构可执行差别化的容忍度,着力构建完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规范为要,减费降本,提高金融服务精细度

山东银保监局一直以来注重金融市场秩序建设,推动合理控制贷款利率和服务收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精细化水平,切实让民营小微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降费让利成效。

一是整顿市场秩序。先后开展不规范经营行为整治、市场乱象整治及“回头看”行动,今年又集中开展“行业规范建设年”行动,着力构建银行保险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四大规范”体系,重塑行业规范秩序,推动银行保险业深化“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服务意识,筑牢发展根基,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引导银行不要固守典当行文化,不过分依赖财务因素,不强化顺周期行为,不主观确定信贷期限,不单一依靠信贷支持,而是崇尚信用信贷、多元融资、逆周期管理,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二是降低利率水平。实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和贷款综合成本“两控”目标监测,引导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实施小微信贷利率差异化定价和“质价双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同类机构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通报提示和约谈督导。

2018年以来,辖区银行机构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连续7个季度稳步下降,今年三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36%,较去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63个百分点。

三是规范服务收费。出台进一步规范银行机构服务收费行为意见,督促加强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涉企服务收费行为,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等服务收费政策,除银团贷款外,不得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开展违规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和不合理抽贷、断贷专项检查,清理整治以贷转存、存贷挂钩、借贷搭售等不规范行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从严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切实推动减费让利降低成本。

因企制宜,针对施策,提升金融对接精准度

推动银行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做实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和资金对接,创新针对性、个性化金融产品,完善民营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实现金融服务精准对接、精准供给、精细服务。

一是联合开展首贷培植行动,破解企业“首贷难”。针对无贷企业融资“开头难”“首贷难”症结问题,联合人民银行等部门在全省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首贷”培植行动,对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贷款的民营小微企业进行精准培植,组织银行逐家调查摸底,逐户建立培植信息档案,让企业由“无信息、难贷款”变成“有信息、可获贷”的有效客户。探索实行“主办行”制度,由主办行提供全程化、跟进式、综合性金融服务。今年前9个月,全省共有30638家民营和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446亿元,平均贷款利率5.85%,培植后贷款获得率88%。

二是推广无还本续贷政策,缓解企业“融资贵”。针对存量企业经营周期与信贷期限不匹配问题,制定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提前开展贷款调查评审,通过新发放贷款结清已有贷款等形式,允许小微企业继续使用贷款资金。推动完善续贷业务管理、准入审批、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配套措施,加大续贷类产品创新,推广循环贷、年审贷、分还续贷等贷款品种,改进续贷不动产抵押登记流程,实现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与设立登记无缝对接。截至9月末,辖区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169.11亿元,较年初增加125.8亿元。

三是协同构建应急转贷体系,解决企业“融资急”。针对企业资金到期临时周转应急之需,协同工信、财政、地方金融监管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指导意见,设立2亿元省级应急转贷基金,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性、微利性、市场化原则,为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信用信息记录良好但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应急转贷服务。指导银行在符合监管政策前提下,按照市场化、自主性原则,与应急转贷机构开展对接合作。

多方联动,信息互通,改善金融获得便利度

联合人民银行、地方金融监管、税务、财政、科技、工信等部门建立金融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政策协调和联动推进,推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监管政策协同发力,实现民营小微金融领域机制共建、政策协同、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行动联动,凝聚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协调推进合力。

一是打造银税互动“山东模式”。联合省税务局搭建山东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企业涉税数据信息,建立线上风控模式,通过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开展信用贷款业务,实现企业纳税信息向银行信用信息的转化。目前,辖区123家银行接入银税平台,累计推出100余款银税类产品,银税互动平台累计授信9773笔,授信额度61.11亿元,贷款余额52.01亿元。今年5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济南考察时对银税平台、“税融e贷”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探索便捷快贷“山东特色”。将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和银行办贷效率纳入营商环境重要内容,大力推进金融营商环境建设,开展企业“便捷获得信贷”行动,压缩企业办贷环节、时间和材料。开展利民便企行动,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推动银行与不动产登记信息互联互通。推动银行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工厂化集中作业、线上自动化审批等业务模式,努力打造信贷办理“T+0”“T+1”模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和发放效率。

三是构建风险分担“山东体系”。协同有关部门构建省市县三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联合出台小微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风险补偿与分担政策,构建全省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体系。推动完善债权人委员会机制建设,发挥债委会稳信贷、稳预期作用,支持优质企业、稳定困难企业,“一企一策”、分类处置,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和一定竞争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债委会加强统一协调,不盲目停贷、压贷,帮助企业维持或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金融环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