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名家•王和专栏

保险新财会:挑战与责任

发布时间:2019-12-09 09:35:4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和

在我国保险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新时代,行业面临着一个历史任务,即如何打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财会。无论是新时代,还是新财会,突出的是一个“新”字。

面向新时代,保险财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保险财会需要审时度势,更需要迭代思维。从本质上看,财会属于“服务行业”,因此提出新财会的前提和背景是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内涵广泛,不仅有保险行业的内外因素,也有财会领域的制度和理论因素。

除却数字化、互联网和大数据、科技和制度创新以及“保险+”模式将重新定义保险等保险业的外部环境,和以IFRS 17为代表的保险会计准则的改变、偿付能力的改变、税收制度、防风险等监管理念等保险财会的相关制度。会计准则变化的背后是会计理论的变迁,而驱动变迁的一个重要力量是科技赋能。

首先,是会计理论的基础,包括确认与计量,数字化时代给了确认对象与可能以全新的视角,包括数(符号)、货币(钱)和价值(相对与绝对),也包括点、线、层、部门、产品和客户。同时,就计量、估值和核算而言,一直是“会计之争”的焦点、难点和痛点,成本也好,市场也罢,公允价值,或是内涵价值,均是各说各的理,似乎都有理,却又都值得商榷。而往往总是在事后和最后,才发现少的是“天理”,出问题的不仅有制度和技术,更有人心,因为选择和决定方法,不仅有理性和能力,更有立场。面向未来,科技赋能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效率,更有可能;不仅是技术,更有理念、理论和文化。会计计量的传统方法、工具和方案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科技给了人们全新的视角和可能,并走出“计量困境”。其次,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视角看,技术和制度定式面临根本性的挑战,“结构”以及“结构力”将扮演重要角色,并决定着效率、合理和公平。再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科技将全面提升资产与负债管理的可能与效率,同时进一步强化承保与投资管理的理性。因为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跑道,应实现各自的价值回归。

迎接新时代,保险财会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更要强化责任意识。就自身而言,要不忘初心,坚守财会的立场与责任。就经营管理而言,要正本清源,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时代带来改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多数传统行业均面临“再存在”问题,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永在,但传统的满足方式不再,需要基于互联网思维和科技赋能的“新存在”。就保险财会而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需要重新检视职责与职能,理解技术与专业,明确定位与作用,处理好坚持原则与支持创新的关系,不仅要强化治理,更有基于专业的指导。从总体上看,保险财会要更好地扮演公司战略支持者的角色,同时突出三个定位,即业务发展的合作伙伴,经营效率的优化者和风险制衡的约束者。具体而言,要秉持客观、真实、科学、公正、效率和价值的原则,用战略视角和眼光,依托专业语境和思维,实现经营解读和指导。

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不规范和经营管理无序是一个基本状态,保险财会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以财务的语义和路径,解释、宣导并强化市场逻辑、企业逻辑和保险逻辑。就现阶段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而言,关键是要解决好正本清源问题,即回答好什么是经营之本,管理之本;什么是发展之源,盈利之源。同时,要强化长期思维理念。反思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林林总总问题,背后的一个共同原因是缺乏对时间和周期的敬畏,因此无论是久期管理,还是韧性管理,均需要树立长期经营的理念,避免以“一时一事论英雄”。同时,我国将进入“低利率时代”,因此要重新认识和理解“资产荒”问题,因为从根本上看,资产从来就没有荒过,荒的是人心。要切实处理好资产与负债关系管理,这是保险经营的“命根子”,应尽可能避免简单的“非标”和“另类”思维,不是说“非”和“另”不好,只是过日子,更多是需要踏踏实实,规规矩矩。

面向未来,保险财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重构,不仅是重构管理,更有重构经营。不仅要重构技术,更要重构理论。为此,需要不忘初心,从经营管理的根本出发,去理解价值创造和客户服务的意义。从外部视角看,需要对“责权利相一致”进行再认识。从内部视角看,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重思考。重构,关键是对业务和组织形态进行再观察,如单元、层级和部门,再如内与外的边界,以及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价值共创与共享。重构,前提是对成本与盈利进行解构,回到基础单元,实现再观察和评估,发现“价值洼地”,继而运用互联网思维,结构性降低成本,协同性实现盈利,并实现再结构。重构,最后是拷问存在形态,即点、链和池,还有就是内与外。

从根本层面看,保险财会的根本逻辑和任务是服务并实现保险的宗旨,保险存在形态的终极之问是:人与己。保险要真正理解并坚定践行“成人达己”的理念与文化,因为保险经营的价值管理,从本质和基础上看是客户价值管理。因为这是“源”和“本”,更是“魂”与“魄”。因此,面向新时代,保险财会最重要的是不能就事论事地思考和讨论技术问题,而应当不忘保险的初心,践行服务社会和客户的责任。

(作者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原副总裁)


名家•王和专栏

保险新财会:挑战与责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09

□王和

在我国保险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新时代,行业面临着一个历史任务,即如何打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财会。无论是新时代,还是新财会,突出的是一个“新”字。

面向新时代,保险财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保险财会需要审时度势,更需要迭代思维。从本质上看,财会属于“服务行业”,因此提出新财会的前提和背景是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内涵广泛,不仅有保险行业的内外因素,也有财会领域的制度和理论因素。

除却数字化、互联网和大数据、科技和制度创新以及“保险+”模式将重新定义保险等保险业的外部环境,和以IFRS 17为代表的保险会计准则的改变、偿付能力的改变、税收制度、防风险等监管理念等保险财会的相关制度。会计准则变化的背后是会计理论的变迁,而驱动变迁的一个重要力量是科技赋能。

首先,是会计理论的基础,包括确认与计量,数字化时代给了确认对象与可能以全新的视角,包括数(符号)、货币(钱)和价值(相对与绝对),也包括点、线、层、部门、产品和客户。同时,就计量、估值和核算而言,一直是“会计之争”的焦点、难点和痛点,成本也好,市场也罢,公允价值,或是内涵价值,均是各说各的理,似乎都有理,却又都值得商榷。而往往总是在事后和最后,才发现少的是“天理”,出问题的不仅有制度和技术,更有人心,因为选择和决定方法,不仅有理性和能力,更有立场。面向未来,科技赋能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效率,更有可能;不仅是技术,更有理念、理论和文化。会计计量的传统方法、工具和方案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科技给了人们全新的视角和可能,并走出“计量困境”。其次,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视角看,技术和制度定式面临根本性的挑战,“结构”以及“结构力”将扮演重要角色,并决定着效率、合理和公平。再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科技将全面提升资产与负债管理的可能与效率,同时进一步强化承保与投资管理的理性。因为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跑道,应实现各自的价值回归。

迎接新时代,保险财会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更要强化责任意识。就自身而言,要不忘初心,坚守财会的立场与责任。就经营管理而言,要正本清源,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时代带来改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多数传统行业均面临“再存在”问题,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永在,但传统的满足方式不再,需要基于互联网思维和科技赋能的“新存在”。就保险财会而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需要重新检视职责与职能,理解技术与专业,明确定位与作用,处理好坚持原则与支持创新的关系,不仅要强化治理,更有基于专业的指导。从总体上看,保险财会要更好地扮演公司战略支持者的角色,同时突出三个定位,即业务发展的合作伙伴,经营效率的优化者和风险制衡的约束者。具体而言,要秉持客观、真实、科学、公正、效率和价值的原则,用战略视角和眼光,依托专业语境和思维,实现经营解读和指导。

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不规范和经营管理无序是一个基本状态,保险财会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以财务的语义和路径,解释、宣导并强化市场逻辑、企业逻辑和保险逻辑。就现阶段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而言,关键是要解决好正本清源问题,即回答好什么是经营之本,管理之本;什么是发展之源,盈利之源。同时,要强化长期思维理念。反思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林林总总问题,背后的一个共同原因是缺乏对时间和周期的敬畏,因此无论是久期管理,还是韧性管理,均需要树立长期经营的理念,避免以“一时一事论英雄”。同时,我国将进入“低利率时代”,因此要重新认识和理解“资产荒”问题,因为从根本上看,资产从来就没有荒过,荒的是人心。要切实处理好资产与负债关系管理,这是保险经营的“命根子”,应尽可能避免简单的“非标”和“另类”思维,不是说“非”和“另”不好,只是过日子,更多是需要踏踏实实,规规矩矩。

面向未来,保险财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重构,不仅是重构管理,更有重构经营。不仅要重构技术,更要重构理论。为此,需要不忘初心,从经营管理的根本出发,去理解价值创造和客户服务的意义。从外部视角看,需要对“责权利相一致”进行再认识。从内部视角看,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重思考。重构,关键是对业务和组织形态进行再观察,如单元、层级和部门,再如内与外的边界,以及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价值共创与共享。重构,前提是对成本与盈利进行解构,回到基础单元,实现再观察和评估,发现“价值洼地”,继而运用互联网思维,结构性降低成本,协同性实现盈利,并实现再结构。重构,最后是拷问存在形态,即点、链和池,还有就是内与外。

从根本层面看,保险财会的根本逻辑和任务是服务并实现保险的宗旨,保险存在形态的终极之问是:人与己。保险要真正理解并坚定践行“成人达己”的理念与文化,因为保险经营的价值管理,从本质和基础上看是客户价值管理。因为这是“源”和“本”,更是“魂”与“魄”。因此,面向新时代,保险财会最重要的是不能就事论事地思考和讨论技术问题,而应当不忘保险的初心,践行服务社会和客户的责任。

(作者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原副总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