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

发布时间:2019-12-16 10:35:0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钟红

2019年以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再宽松”的背景下,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开放进程不断深入,人民币正越来越多地以债券为媒介,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渠道进入非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成为境外投资者资产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数量持续增加。

全球“再宽松”

为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 2019 年开启了货币政策“再宽松”计划,主要措施包括降息和扩张资产负债表。其中,美联储先后三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并按照已经宣布的计划,从2019年 10月15日起到2020年第二季度,每月购买 600 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债,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方式缓解可能的经济减速风险。这是美联储自上一轮量化宽松(QE)实施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扩张资产负债表。

全球“再宽松”有利于抑制经济下行风险,但也有可能鼓励更多的金融冒险,加剧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脆弱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如果全球经济再次出现下滑,主要经济体中40%的公司债可能面临风险,这一比例远超过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在全球流动性“再宽松”和金融脆弱性累积并叠加上升的新形势下,金融市场风险增加,全球缺少能够带来较高收益率的高质量资产,从而导致国际投资者资金流向出现新的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开放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地,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特别是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热情持续提升。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反复、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贬值的情况下,2019 年这一趋势仍然得以保持,足以反映出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吸引力持续提升。

境外增持因素

上述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和人民币债券资产总额均保持上升。

截至2019年6月,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为 56066亿元,较2018年底的48471亿元增长约13.5%,同期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由2018年底的17115.9亿元增加到2019年中期的 20139.8亿元,增长约17.68%,债券资产占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5.3%和 35.9%,基本持平。从大类资产配置看,目前存款类资产占比呈下降趋势(自 2013 年底的55.9%下降到2019年 6月的19.8%),存款占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比重已远低于股票和债券类资产,而债券资产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自2013年底的 13.8%上升到2019年6月的 35.9%)。

此外,自 2010 年 8 月央行允许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不断增加,到 2019 年7月底已突破2万亿元(突破1万亿元用时7年,突破2万亿元仅用时2年)。境外机构对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托管规模由2018年底的16401亿元持续增加到2019年9月的 17945 亿元(图1)。

其次,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从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债券品种看,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是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分别占其总托管量的58.90%和23.08%。其他类型债券还包括同业存单(占比 11.19%)、中期票据(占比 2.54%)、企业债(占比0.70%)、短期融资券(占比0.12%)和其他(占比 3.46%)(2019年9月末数据)。(图2)

再次,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投资的数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分析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负债项目中的证券投资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境外投资者在增量资产配置中,更加偏好于对中国债券的投资。

自2010年以来,中国对外负债中的证券投资持续增长,2014年更开始大幅跃升,到2019年6月境外机构在中国的证券投资总额已达到12633亿美元。

另一方面,从分项结构看,在中国对外负债的证券投资总额中,债务证券投资规模稳步增长,从2011 年3月的225.75亿美元增长到 2019 年6月的4614亿美元,增长了 20倍,而同期境外对中国的股票投资从2063亿美元增长到 8019亿美元,仅增长约4倍

最后一个表现在于,最新月度数据显示外资对中国债券的净增持额和占托管总量的比重均大幅上涨。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的月报数据,2019年9月外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为21168.27亿元,环比上涨 4.37%。其中净增持额由8月的 119.17亿元增加至 886.03亿元,环比增长超过7倍。同时,从投资者持有结构看,外资持有量占托管总量的比重突破2.5%,创新高至 2.56%。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海清算所

王梓/制图


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16

□钟红

2019年以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再宽松”的背景下,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开放进程不断深入,人民币正越来越多地以债券为媒介,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渠道进入非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成为境外投资者资产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数量持续增加。

全球“再宽松”

为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 2019 年开启了货币政策“再宽松”计划,主要措施包括降息和扩张资产负债表。其中,美联储先后三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并按照已经宣布的计划,从2019年 10月15日起到2020年第二季度,每月购买 600 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债,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方式缓解可能的经济减速风险。这是美联储自上一轮量化宽松(QE)实施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扩张资产负债表。

全球“再宽松”有利于抑制经济下行风险,但也有可能鼓励更多的金融冒险,加剧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脆弱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如果全球经济再次出现下滑,主要经济体中40%的公司债可能面临风险,这一比例远超过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在全球流动性“再宽松”和金融脆弱性累积并叠加上升的新形势下,金融市场风险增加,全球缺少能够带来较高收益率的高质量资产,从而导致国际投资者资金流向出现新的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开放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地,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特别是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热情持续提升。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反复、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贬值的情况下,2019 年这一趋势仍然得以保持,足以反映出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吸引力持续提升。

境外增持因素

上述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和人民币债券资产总额均保持上升。

截至2019年6月,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为 56066亿元,较2018年底的48471亿元增长约13.5%,同期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由2018年底的17115.9亿元增加到2019年中期的 20139.8亿元,增长约17.68%,债券资产占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5.3%和 35.9%,基本持平。从大类资产配置看,目前存款类资产占比呈下降趋势(自 2013 年底的55.9%下降到2019年 6月的19.8%),存款占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比重已远低于股票和债券类资产,而债券资产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自2013年底的 13.8%上升到2019年6月的 35.9%)。

此外,自 2010 年 8 月央行允许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不断增加,到 2019 年7月底已突破2万亿元(突破1万亿元用时7年,突破2万亿元仅用时2年)。境外机构对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托管规模由2018年底的16401亿元持续增加到2019年9月的 17945 亿元(图1)。

其次,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从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债券品种看,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是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分别占其总托管量的58.90%和23.08%。其他类型债券还包括同业存单(占比 11.19%)、中期票据(占比 2.54%)、企业债(占比0.70%)、短期融资券(占比0.12%)和其他(占比 3.46%)(2019年9月末数据)。(图2)

再次,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投资的数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分析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负债项目中的证券投资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境外投资者在增量资产配置中,更加偏好于对中国债券的投资。

自2010年以来,中国对外负债中的证券投资持续增长,2014年更开始大幅跃升,到2019年6月境外机构在中国的证券投资总额已达到12633亿美元。

另一方面,从分项结构看,在中国对外负债的证券投资总额中,债务证券投资规模稳步增长,从2011 年3月的225.75亿美元增长到 2019 年6月的4614亿美元,增长了 20倍,而同期境外对中国的股票投资从2063亿美元增长到 8019亿美元,仅增长约4倍

最后一个表现在于,最新月度数据显示外资对中国债券的净增持额和占托管总量的比重均大幅上涨。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的月报数据,2019年9月外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为21168.27亿元,环比上涨 4.37%。其中净增持额由8月的 119.17亿元增加至 886.03亿元,环比增长超过7倍。同时,从投资者持有结构看,外资持有量占托管总量的比重突破2.5%,创新高至 2.56%。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海清算所

王梓/制图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