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发布

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下降

发布时间:2019-12-18 08:49:0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于晗】12月17日,在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聚焦个人网络借贷、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环境、主要风险与挑战,总结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作出展望。

报告指出,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进一步下降,行业无序发展、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善,各业态持续向规范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行业规范运行的态势日渐形成。

其中,网络支付市场运行稳中有进,个体网络借贷风险持续出清,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企稳回升,互联网银行继续稳步发展,非公开互联网股权融资探索多元化业务。报告同时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法律制度、基础设施、行业治理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需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妥善应对。

根据报告,2018年个体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和借贷余额规模呈下降趋势,整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行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律管理体系日益健全,行业监管政策效果显现。截至2018年末,全国运营平台1726家,同比下降51.64%。年末贷款余额8696.50亿元,同比下降27.96%。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风险,报告具体解释,其主要表现为四大方面。第一大方面,信用风险首当其冲,多重压力之下,仍有部分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资产质量可能恶化、劣化,特别是一些风控能力不足的从业机构,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团伙欺诈、逃废债等问题,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是摆在行业前面的首要任务。

第二大方面,是声誉风险需高度警惕。在行业出清有序进行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从业机构铤而走险、恶意跑路,或一味拖延、拒不履责,对行业声誉口碑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大方面则是合规风险意识亟须提升。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继续深入推进,监管政策和自律规则逐步完善、深入落地,但部分合规无望的从业机构配合整改动力不足,甚至规避监管开展经营,部分实力较弱的从业机构难以满足合规经营要求,面临较大的合规压力,部分转型不力的从业机构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尚未找到合规经营的可持续路径。此外,畸高息费、不当催收等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些行业乱象依然存在。

第四大方面则是技术风险不容忽视。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也持续推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功能的实现形式、金融市场的组织模式以及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式。在此过程中,部分从业机构在没有经过严密测试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所谓颠覆式技术和新兴技术导致技术选型错位、资源浪费、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部分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技术被舆论和资本过度炒作,甚至沦为市场操纵、投机、诈骗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网络借贷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大量机构面临退出或转型,二是机构服务普惠金融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出借人风险教育和适当性管理不足,四是行业恶意逃废债行为较为严重。整体来看,行业风险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报告指出,出于对风险的考量和防范,个体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将面临较高的准入门槛。在注册资本金、股东资质等方面,监管将出台一系列制度机制,以提升个体网贷机构的风控能力,同时也更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随着这些制度机构的加快出台和落地,行业合规进程将迈入新阶段。

同时,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分类施策,重点围绕存量压降、风险出清,深入开展合规检查,督促机构边查边整、即查即改,稳妥有序化解相关风险,坚定持续推进行业风险出清。未来一定时期,严监管政策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攻坚,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将持续收敛,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长效机制将加快形成。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速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成为金融业普遍共识。


《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发布

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下降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18

【实习记者 于晗】12月17日,在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聚焦个人网络借贷、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环境、主要风险与挑战,总结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作出展望。

报告指出,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进一步下降,行业无序发展、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善,各业态持续向规范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行业规范运行的态势日渐形成。

其中,网络支付市场运行稳中有进,个体网络借贷风险持续出清,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企稳回升,互联网银行继续稳步发展,非公开互联网股权融资探索多元化业务。报告同时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法律制度、基础设施、行业治理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需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妥善应对。

根据报告,2018年个体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和借贷余额规模呈下降趋势,整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行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律管理体系日益健全,行业监管政策效果显现。截至2018年末,全国运营平台1726家,同比下降51.64%。年末贷款余额8696.50亿元,同比下降27.96%。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风险,报告具体解释,其主要表现为四大方面。第一大方面,信用风险首当其冲,多重压力之下,仍有部分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资产质量可能恶化、劣化,特别是一些风控能力不足的从业机构,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团伙欺诈、逃废债等问题,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是摆在行业前面的首要任务。

第二大方面,是声誉风险需高度警惕。在行业出清有序进行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从业机构铤而走险、恶意跑路,或一味拖延、拒不履责,对行业声誉口碑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大方面则是合规风险意识亟须提升。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继续深入推进,监管政策和自律规则逐步完善、深入落地,但部分合规无望的从业机构配合整改动力不足,甚至规避监管开展经营,部分实力较弱的从业机构难以满足合规经营要求,面临较大的合规压力,部分转型不力的从业机构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尚未找到合规经营的可持续路径。此外,畸高息费、不当催收等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些行业乱象依然存在。

第四大方面则是技术风险不容忽视。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也持续推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功能的实现形式、金融市场的组织模式以及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式。在此过程中,部分从业机构在没有经过严密测试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所谓颠覆式技术和新兴技术导致技术选型错位、资源浪费、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部分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技术被舆论和资本过度炒作,甚至沦为市场操纵、投机、诈骗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网络借贷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大量机构面临退出或转型,二是机构服务普惠金融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出借人风险教育和适当性管理不足,四是行业恶意逃废债行为较为严重。整体来看,行业风险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报告指出,出于对风险的考量和防范,个体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将面临较高的准入门槛。在注册资本金、股东资质等方面,监管将出台一系列制度机制,以提升个体网贷机构的风控能力,同时也更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随着这些制度机构的加快出台和落地,行业合规进程将迈入新阶段。

同时,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分类施策,重点围绕存量压降、风险出清,深入开展合规检查,督促机构边查边整、即查即改,稳妥有序化解相关风险,坚定持续推进行业风险出清。未来一定时期,严监管政策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攻坚,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将持续收敛,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长效机制将加快形成。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速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成为金融业普遍共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