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行业之声

文化建设助力信托业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19-12-19 08:46:0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柏托

今年是中国现代信托业恢复发展以来的第40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40年风雨,历经六次大调整,信托业在响应政策号召,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见风雨,何来彩虹”。当前的信托业,依然在转型阵痛期。

信托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战略、经营、风控、合规、技术、人力、消保等多方面建设,都相对属于具象、显性内容,但影响公司气质、凝聚力、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力量——企业文化,却容易被忽视。

一个人的社会形象,取决于其行为及其结果。一个公司、行业的形象,取决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多年来,信托的大部分业务定位,以服务机构客户和窄众的高净值客户为主。这某种程度上导致信托业在普罗大众心目中,有一定的距离感、陌生感,令人敬而远之或不知所谓。随着富裕人群的增加,尤其是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消费信托、消费金融等业务的快速发展,更广泛的客户正享受信托服务。在此情境下,信托公司必须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总体而言,以下三大信托文化,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诚信(受托)文化。这是信托公司的立身根本。信托的本源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唯有诚信以待,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托付。唯有委托人真正放心将其财产托付给受托人,才能实现委托人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信托才能成立。受人之托、诚信服务、忠人之事,才能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产品推介、项目运营管理、信息披露、风险揭示等各方面,信托公司都必须勤勉尽职,诚信不欺,真正持久俘获客户之“心”。从诚信文化中,可以延伸出客户本位文化。泛资管时代,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诸多金融主体加入竞争,客户本位在体现诚信(受托)文化方面是首当其冲的。如果不能挖掘客户深度、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超前、超值服务,很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其次,风险管理文化。这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托公司应该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自上而下提升团队对各类项目、各个流程、各个环节的风险管控意识,在内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甚至直接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直接挂钩。多一分风险意识,才能少一分隐患。

再者,科技创新文化。这是当前助力信托公司加速转型的利器。一些信托公司(尤其是中小信托公司)正紧随数据科技迅猛发展契机,加速科技赋能,力争以此实现逆势、后发、错位、特色竞争。如果没有科技力量的支撑,业务的创新容易受阻,同业竞争容易乏力,内部流程的低效与高成本将居高不下,甚至愈演愈烈,风控合规管理要应对强监管要求,也将耗时耗力。没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助力客户获取便捷、满意的服务体验,他们很容易倒戈(转向其他优质服务主体)。

信托具有灵活的制度优势,这为其开展广泛的、门类齐全的业务提供了制度红利,但是繁复多元的各类服务,既要保障风控合规又要保障质效,全以人工完成,是难以持续的。仅以合同管理为例,各类业务的合同(模板)五花八门,直接面对大众客户(可能需要同时服务数百万人群),高频、海量的合同审核(逐字逐句的比对、审批)将对合规法务人员形成巨大的挑战。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智能风控、智能合规势在必行,甚至智能的招聘管理以及业务层面的智能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类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保险金信托……都在随着信托服务人群的下沉、服务范围的扩展,不断凸显数字化革命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信托业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已成为继银行之后的第二大金融行业,对于助力经济发展起到特殊的重要作用。进入转型深水区的信托业,当前是构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如火如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战略型产业变革、美丽乡村振兴建设……不一而足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服务,都有待信托业的强大创新支持。创新发展,如果能以成熟的企业文化为支撑,相信信托业能在下一个40年行稳致远,进一步彰显“负责任的金融”角色。

(作者系信托行业从业者)


行业之声

文化建设助力信托业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1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柏托

今年是中国现代信托业恢复发展以来的第40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40年风雨,历经六次大调整,信托业在响应政策号召,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见风雨,何来彩虹”。当前的信托业,依然在转型阵痛期。

信托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战略、经营、风控、合规、技术、人力、消保等多方面建设,都相对属于具象、显性内容,但影响公司气质、凝聚力、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力量——企业文化,却容易被忽视。

一个人的社会形象,取决于其行为及其结果。一个公司、行业的形象,取决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多年来,信托的大部分业务定位,以服务机构客户和窄众的高净值客户为主。这某种程度上导致信托业在普罗大众心目中,有一定的距离感、陌生感,令人敬而远之或不知所谓。随着富裕人群的增加,尤其是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消费信托、消费金融等业务的快速发展,更广泛的客户正享受信托服务。在此情境下,信托公司必须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总体而言,以下三大信托文化,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诚信(受托)文化。这是信托公司的立身根本。信托的本源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唯有诚信以待,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托付。唯有委托人真正放心将其财产托付给受托人,才能实现委托人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信托才能成立。受人之托、诚信服务、忠人之事,才能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产品推介、项目运营管理、信息披露、风险揭示等各方面,信托公司都必须勤勉尽职,诚信不欺,真正持久俘获客户之“心”。从诚信文化中,可以延伸出客户本位文化。泛资管时代,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诸多金融主体加入竞争,客户本位在体现诚信(受托)文化方面是首当其冲的。如果不能挖掘客户深度、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超前、超值服务,很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其次,风险管理文化。这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托公司应该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自上而下提升团队对各类项目、各个流程、各个环节的风险管控意识,在内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甚至直接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直接挂钩。多一分风险意识,才能少一分隐患。

再者,科技创新文化。这是当前助力信托公司加速转型的利器。一些信托公司(尤其是中小信托公司)正紧随数据科技迅猛发展契机,加速科技赋能,力争以此实现逆势、后发、错位、特色竞争。如果没有科技力量的支撑,业务的创新容易受阻,同业竞争容易乏力,内部流程的低效与高成本将居高不下,甚至愈演愈烈,风控合规管理要应对强监管要求,也将耗时耗力。没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助力客户获取便捷、满意的服务体验,他们很容易倒戈(转向其他优质服务主体)。

信托具有灵活的制度优势,这为其开展广泛的、门类齐全的业务提供了制度红利,但是繁复多元的各类服务,既要保障风控合规又要保障质效,全以人工完成,是难以持续的。仅以合同管理为例,各类业务的合同(模板)五花八门,直接面对大众客户(可能需要同时服务数百万人群),高频、海量的合同审核(逐字逐句的比对、审批)将对合规法务人员形成巨大的挑战。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智能风控、智能合规势在必行,甚至智能的招聘管理以及业务层面的智能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类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保险金信托……都在随着信托服务人群的下沉、服务范围的扩展,不断凸显数字化革命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信托业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已成为继银行之后的第二大金融行业,对于助力经济发展起到特殊的重要作用。进入转型深水区的信托业,当前是构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如火如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战略型产业变革、美丽乡村振兴建设……不一而足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服务,都有待信托业的强大创新支持。创新发展,如果能以成熟的企业文化为支撑,相信信托业能在下一个40年行稳致远,进一步彰显“负责任的金融”角色。

(作者系信托行业从业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