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优化改善金融供给需要做到“五个结合”

发布时间:2019-12-23 09:04:2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李林鸾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不仅强调金融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强调金融结构要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注重供给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这是我国金融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和升华,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体系。”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2月21日在“2019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南。”

改善金融供给质效取得五方面成效

“近一段时期以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改善金融体系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梁涛介绍,具体表现为:一是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深刻认识民营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长远战略上的重要性,总结推广“台州模式”,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深化“银税互动”,下大力气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经济新动能领域。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适应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

三是引导金融资源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部署,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要战略,以及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特点,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四是引导金融资源加强服务社会民生事业。开展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养老、家政、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试点工作,拓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增加健康、大病、长期护理等保障类保险产品供给。联合农业农村部推进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政策。

五是严防金融资源向低效领域过度集中。逐步压缩退出“僵尸企业”,清理无效、低效占用的信贷资源。对全国30余个热点城市开展房地产信贷专项检查,遏制金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金融供给现存四个问题和短板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供给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梁涛具体指出,一是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发展不足,不仅影响了实体经济融资的可得性,还间接造成企业杠杆率高企、监管套利丛生、新兴金融无序创新等金融市场乱象。

二是经营理念不够科学。银行保险机构同质化经营问题比较突出,普遍“求大求全”,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化个性化机构较少;部分机构固守“重资产、重抵押”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满足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需求;部分机构为了降低风险,热衷于将资金集中投放给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形成“垒大户”现象;部分机构发展偏离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不够,存在脱实向虚、监管套利等问题。

三是创新能力存在不足。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安于现状,缺乏全局性、前瞻性战略规划,对“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业和“重技术、重创新”的科创企业服务不到位,也不能有效满足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融资需求,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四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部分银行保险机构还没有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些机构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仍在通过存贷挂钩、附加收费等手段增加企业隐性负担,银行理财、信用卡、保险保单等领域侵害金融消费者事件依然屡见不鲜。

优化改善金融供给要做到“五个结合”

下一步如何优化改善金融供给?在梁涛看来,需要把握好几对关系,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梁涛指出,应当看到,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充分发挥好间接融资的功能、提升间接融资的效率,在现实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既要多措并举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包括大力加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等;也要持续加强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等行为,真正建立有效的投资人保护制度。

二是市场需求导向和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长远利益出发,针对民营、小微、科创企业等领域,努力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承担好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社会民生等领域创造社会价值,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是风险防控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深刻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是金融的宗旨和天职,更多地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体制机制调整、技术手段创新上下功夫,特别是不断深入细化实化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发挥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具在改进风控方面的积极作用,破解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瓶颈。

四是同业有序竞争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出现同质化经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化竞争的正常表现。要继续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竞争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同时,也鼓励差异化发展,特别是注重引导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地区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本源,稳步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以实施金融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吸引各类专业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五是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推动改进金融机构的服务和风控质量,既要从内部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加强股东穿透监管,规范关联交易,强化“两会一层”履职评价,推动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也要强化外部审计、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社会舆论等外部监督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违规的经济成本和信誉成本。


优化改善金融供给需要做到“五个结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23

□实习记者 李林鸾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不仅强调金融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强调金融结构要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注重供给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这是我国金融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和升华,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体系。”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2月21日在“2019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南。”

改善金融供给质效取得五方面成效

“近一段时期以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改善金融体系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梁涛介绍,具体表现为:一是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深刻认识民营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长远战略上的重要性,总结推广“台州模式”,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深化“银税互动”,下大力气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经济新动能领域。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适应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

三是引导金融资源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部署,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要战略,以及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特点,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四是引导金融资源加强服务社会民生事业。开展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养老、家政、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试点工作,拓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增加健康、大病、长期护理等保障类保险产品供给。联合农业农村部推进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政策。

五是严防金融资源向低效领域过度集中。逐步压缩退出“僵尸企业”,清理无效、低效占用的信贷资源。对全国30余个热点城市开展房地产信贷专项检查,遏制金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金融供给现存四个问题和短板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供给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梁涛具体指出,一是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发展不足,不仅影响了实体经济融资的可得性,还间接造成企业杠杆率高企、监管套利丛生、新兴金融无序创新等金融市场乱象。

二是经营理念不够科学。银行保险机构同质化经营问题比较突出,普遍“求大求全”,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化个性化机构较少;部分机构固守“重资产、重抵押”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满足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需求;部分机构为了降低风险,热衷于将资金集中投放给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形成“垒大户”现象;部分机构发展偏离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不够,存在脱实向虚、监管套利等问题。

三是创新能力存在不足。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安于现状,缺乏全局性、前瞻性战略规划,对“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业和“重技术、重创新”的科创企业服务不到位,也不能有效满足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融资需求,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四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部分银行保险机构还没有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些机构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仍在通过存贷挂钩、附加收费等手段增加企业隐性负担,银行理财、信用卡、保险保单等领域侵害金融消费者事件依然屡见不鲜。

优化改善金融供给要做到“五个结合”

下一步如何优化改善金融供给?在梁涛看来,需要把握好几对关系,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梁涛指出,应当看到,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充分发挥好间接融资的功能、提升间接融资的效率,在现实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既要多措并举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包括大力加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等;也要持续加强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等行为,真正建立有效的投资人保护制度。

二是市场需求导向和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长远利益出发,针对民营、小微、科创企业等领域,努力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承担好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社会民生等领域创造社会价值,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是风险防控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深刻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是金融的宗旨和天职,更多地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体制机制调整、技术手段创新上下功夫,特别是不断深入细化实化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发挥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具在改进风控方面的积极作用,破解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瓶颈。

四是同业有序竞争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出现同质化经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化竞争的正常表现。要继续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竞争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同时,也鼓励差异化发展,特别是注重引导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地区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本源,稳步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以实施金融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吸引各类专业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五是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推动改进金融机构的服务和风控质量,既要从内部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加强股东穿透监管,规范关联交易,强化“两会一层”履职评价,推动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也要强化外部审计、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社会舆论等外部监督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违规的经济成本和信誉成本。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