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不必再上下“求”索

□记者 刘书勇/摄影报道

2019年12月22日是星期天,哥哥还在睡懒觉,9岁的卯米会和姐姐一早就起床了。姐姐帮妈妈去早市买早点去了。早市就在小区楼下,卯米会站在阳台上边梳头边向楼下张望。

这里是贵州省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点——碧海阳光新城。

卯米会一家七口是从50多公里外的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搬迁来的。按照相关政策,他们家分到的是四室一厅装修好的新房,配齐了家具、家电和崭新的床垫、被褥等,套内面积为120平方米。

大石头组地处云贵交界的牛栏江大峡谷深处,几十户人家散落在牛栏江边的陡峭山地上,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槽槽组隔江而望,至今不通公路,两条百米长的溜索将两岸连接起来。

自1999年以来,大石头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每天凌晨4时多起床,从家中出发汇聚到大岩石荒田沟口集结点,由于天还没亮,打着手电抹黑爬山,通常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的花果小学。整个上学路需要爬升1100多米,路程超过8公里。每天放学也是走同样的路,因为是下坡,会省力一些,用时在3小时左右。


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大石头组,9岁的卯米会和其他11名小学生以前需要一天两次溜索过江上下学。如今她搬进县城,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卯米会是这批12名小学生中最小的一个。

大石头组的7名中学生在海拉镇中学就读,上学也需要溜索过江,然后在对面云南搭车50多公里到镇里。因为对岸是一条水电路,偶有工程车辆通过,搭车极为不便。所以,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抄近道,徒步22公里险峻的山路到达学校。

2017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大石头组作为地质灾害区纳入整体搬迁的自然村,逐批进行易地安置。但是,有部分住户因各种顾虑,一直不愿意搬迁,19名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


一边需要留下照顾年事已高的婆婆,一边是离家远去的儿孙,卯米会的奶奶高关妹坐在墙角,心里不是滋味。

考虑到12名小学生每天上学极为艰辛,2019年3月,海拉镇政府与家长商量,决定将这些孩子全部转到有寄宿条件的海拉镇红辉小学,和中学生一样,让小学生每周回家一次。

虽然不再有每天翻山越岭的危险,但路程比之前大幅增加,溜索过江坐车53公里或徒步走山路22公里,路况复杂,孩子们回一趟家很不容易。

威宁县政府为了让孩子们不再上学难,相关负责人及各级扶贫干部逐户开展劝说工作,并就进城后的福利保障、就业、孩子入学等政策一一宣讲到户,还专门安排学生家长进城参观此前搬迁家庭的新生活以及工厂和学校,最终除了91岁的何莲美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宜长途颠簸,由70岁的儿子卯稳树和儿媳妇高关妹留下来照料外,其他人都搬迁到碧海阳光新城,19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


2019年12月2日,人保财险威宁支公司负责人赵世海(右一)得知12名孩子转学的消息,带着米、油、书包等用品到孩子家里看望他们。

搬来后,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像以前那么艰辛,大石头组的12名小学生在易地搬迁配套小学威宁第七小学入学,7个中学生就读威宁县九三中学。

威宁第七小学于2018年11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占地70亩,是按3000个学位建设的,目前有19个教学班,包括新入学的大石头组12人,共有2090人。他们几乎都是易地搬迁家庭的子女,来自威宁县的各个乡镇。


在威宁第七小学,卯米会已经和其他孩子融到了一起。

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对大石头组12名转学来的孩子关爱有加。

学校离卯米会家大约3公里,需要穿过几个红绿灯。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最初学校安排老师专门到小区带孩子们去上学,指导孩子们怎样安全过马路,以及在上学途中注意哪些事项。

人保财险威宁支公司负责人赵世海得知12名孩子转学来的消息后,带着米、油、毛毯、书包等生活和学习用品到孩子家里看望他们,并与孩子们结对,提供长期帮扶。

 

记者手记:溜过那条江

□记者 刘书勇

牛栏江是金沙江的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昆明市,流经云南省会泽县和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地带一段切割最深、地势最险峻的峡谷区域时,将山体一分为二,一边是威宁县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另一边是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槽槽组。这两个村庄隔江相望,交通仅靠两条百米溜索相连。

要到江对面拍摄采访,就要跨过那条江。确切地说,是要溜过那条江,从云南境内溜到贵州境内。按照村民的叮嘱,我左手紧紧抓住滑轮顶部,右臂环抱吊绳和脖子上挂着的相机,右手紧握腰间的捆绑绳,缓缓溜向对岸。本来就有些恐高,在离对岸还有1/3距离的时候,慌中出乱,牵引绳绞到一起,停在了半空。两岸是陡峭的山崖,身下是咆哮的江水,那一刻心里陡生恐惧和无助。好在有惊无险,对面的村民猛地抖动了几下牵引绳,绳结开了,我顺利到达对岸。

看出了记者内心的恐慌,曾经多次溜索到大石头组做村民易地搬迁思想工作的海拉镇副镇长孔德亚告诉记者,之前大石头组的孩子就是这样,早晚都要溜索爬山上学,很多时候甚至要黑夜里溜索、赶路,真的很让人担心。现在好了,搬到县城,再也不用为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危险担惊受怕了。

平复了内心的恐慌,回望那座村、那条江,突然感到很欣慰,易地搬迁的精准扶贫政策,让孩子们终于跨过了那条江,迎接他们的是崭新美好的生活。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求学不必再上下“求”索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06

□记者 刘书勇/摄影报道

2019年12月22日是星期天,哥哥还在睡懒觉,9岁的卯米会和姐姐一早就起床了。姐姐帮妈妈去早市买早点去了。早市就在小区楼下,卯米会站在阳台上边梳头边向楼下张望。

这里是贵州省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点——碧海阳光新城。

卯米会一家七口是从50多公里外的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搬迁来的。按照相关政策,他们家分到的是四室一厅装修好的新房,配齐了家具、家电和崭新的床垫、被褥等,套内面积为120平方米。

大石头组地处云贵交界的牛栏江大峡谷深处,几十户人家散落在牛栏江边的陡峭山地上,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槽槽组隔江而望,至今不通公路,两条百米长的溜索将两岸连接起来。

自1999年以来,大石头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每天凌晨4时多起床,从家中出发汇聚到大岩石荒田沟口集结点,由于天还没亮,打着手电抹黑爬山,通常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的花果小学。整个上学路需要爬升1100多米,路程超过8公里。每天放学也是走同样的路,因为是下坡,会省力一些,用时在3小时左右。


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大石头组,9岁的卯米会和其他11名小学生以前需要一天两次溜索过江上下学。如今她搬进县城,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卯米会是这批12名小学生中最小的一个。

大石头组的7名中学生在海拉镇中学就读,上学也需要溜索过江,然后在对面云南搭车50多公里到镇里。因为对岸是一条水电路,偶有工程车辆通过,搭车极为不便。所以,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抄近道,徒步22公里险峻的山路到达学校。

2017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大石头组作为地质灾害区纳入整体搬迁的自然村,逐批进行易地安置。但是,有部分住户因各种顾虑,一直不愿意搬迁,19名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


一边需要留下照顾年事已高的婆婆,一边是离家远去的儿孙,卯米会的奶奶高关妹坐在墙角,心里不是滋味。

考虑到12名小学生每天上学极为艰辛,2019年3月,海拉镇政府与家长商量,决定将这些孩子全部转到有寄宿条件的海拉镇红辉小学,和中学生一样,让小学生每周回家一次。

虽然不再有每天翻山越岭的危险,但路程比之前大幅增加,溜索过江坐车53公里或徒步走山路22公里,路况复杂,孩子们回一趟家很不容易。

威宁县政府为了让孩子们不再上学难,相关负责人及各级扶贫干部逐户开展劝说工作,并就进城后的福利保障、就业、孩子入学等政策一一宣讲到户,还专门安排学生家长进城参观此前搬迁家庭的新生活以及工厂和学校,最终除了91岁的何莲美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宜长途颠簸,由70岁的儿子卯稳树和儿媳妇高关妹留下来照料外,其他人都搬迁到碧海阳光新城,19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


2019年12月2日,人保财险威宁支公司负责人赵世海(右一)得知12名孩子转学的消息,带着米、油、书包等用品到孩子家里看望他们。

搬来后,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像以前那么艰辛,大石头组的12名小学生在易地搬迁配套小学威宁第七小学入学,7个中学生就读威宁县九三中学。

威宁第七小学于2018年11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占地70亩,是按3000个学位建设的,目前有19个教学班,包括新入学的大石头组12人,共有2090人。他们几乎都是易地搬迁家庭的子女,来自威宁县的各个乡镇。


在威宁第七小学,卯米会已经和其他孩子融到了一起。

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对大石头组12名转学来的孩子关爱有加。

学校离卯米会家大约3公里,需要穿过几个红绿灯。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最初学校安排老师专门到小区带孩子们去上学,指导孩子们怎样安全过马路,以及在上学途中注意哪些事项。

人保财险威宁支公司负责人赵世海得知12名孩子转学来的消息后,带着米、油、毛毯、书包等生活和学习用品到孩子家里看望他们,并与孩子们结对,提供长期帮扶。

 

记者手记:溜过那条江

□记者 刘书勇

牛栏江是金沙江的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昆明市,流经云南省会泽县和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地带一段切割最深、地势最险峻的峡谷区域时,将山体一分为二,一边是威宁县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另一边是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槽槽组。这两个村庄隔江相望,交通仅靠两条百米溜索相连。

要到江对面拍摄采访,就要跨过那条江。确切地说,是要溜过那条江,从云南境内溜到贵州境内。按照村民的叮嘱,我左手紧紧抓住滑轮顶部,右臂环抱吊绳和脖子上挂着的相机,右手紧握腰间的捆绑绳,缓缓溜向对岸。本来就有些恐高,在离对岸还有1/3距离的时候,慌中出乱,牵引绳绞到一起,停在了半空。两岸是陡峭的山崖,身下是咆哮的江水,那一刻心里陡生恐惧和无助。好在有惊无险,对面的村民猛地抖动了几下牵引绳,绳结开了,我顺利到达对岸。

看出了记者内心的恐慌,曾经多次溜索到大石头组做村民易地搬迁思想工作的海拉镇副镇长孔德亚告诉记者,之前大石头组的孩子就是这样,早晚都要溜索爬山上学,很多时候甚至要黑夜里溜索、赶路,真的很让人担心。现在好了,搬到县城,再也不用为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危险担惊受怕了。

平复了内心的恐慌,回望那座村、那条江,突然感到很欣慰,易地搬迁的精准扶贫政策,让孩子们终于跨过了那条江,迎接他们的是崭新美好的生活。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