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高端对话

深化改革创新 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钱文挥对话

发布时间:2020-01-20 08:53:3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为深入报道监管部门改革创新和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务实举措和精神风貌,《中国银行保险报》开设“高端对话”栏目。今日刊发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对话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钱文挥。敬请读者关注。

□实习记者 张文思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三农”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提升政治站位,秉承家国情怀,全力服务国家战略、“三农”发展和宏观调控。在改革发展中,农发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对话农发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钱文挥,深入探讨农发行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举措;在高效执行政策的同时,农发行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

打造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导银行

朱进元: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央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农发行有哪些应对举措,以保持在粮食信贷领域的主导地位?

钱文挥: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丰收,粮食产量连续站上重要关口,2015-2019年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粮食库存高、国内外价格倒挂、供需结构不尽匹配、生态环境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面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中央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并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合理调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大粮食去库存力度,支持和鼓励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职责使命。面对粮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积极主动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变化,树立“大市场、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理念,积极推动粮油信贷以收储为中心,向供给和粮油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努力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信贷支持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全力打造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导银行。

具体来说,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粮食信贷工作。

一是积极支持粮食收储。我们在全力做好政策性收储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市场化收购,着力培育优质客户群体,大力推广信用保证基金、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模式,确保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地位。

二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围绕土地做文章,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复垦,以及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聚焦现代种业、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农业科技推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科技支撑水平。2019年,全行累计发放农地类贷款833亿元,贷款余额1257亿元,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或新增耕地近600万亩。

三是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突出支持粮油精深加工业发展和粮油流通体系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农发行支持的山东滨州中裕食品公司,推动企业实现从土地流转、粮食种植、生猪养殖到精深加工、快餐连锁等全产业链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力提升了当地粮食产业发展水平。

成为金融扶贫的先锋、主力和模范

朱进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农发行在服务脱贫攻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可以分享?

钱文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头号的硬任务。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将金融扶贫作为政策“组合拳”的“重头戏”,并对政策性金融发挥作用提出了要求。

农发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精准方略,狠抓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问题整改,推动构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贫工作新格局,成为了金融扶贫的先锋、主力和模范。自2015年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我们首先搭建了政策性金融扶贫框架体系。着力加强和完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产品体系、政策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在金融系统率先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在22个扶贫重点省的贫困县实现了机构全覆盖;建立总省市县四级党组织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研发推出支持贫困地区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光伏、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扶贫产品;实行办贷优先、规模倾斜、利率降低、期限延长、门槛降低的差别支持政策,构建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四梁八柱”。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出台了28条差异化特惠措施,2019年又推出10条特殊举措,在客户准入、办贷流程、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深度贫困地区全方位支持,推动更多扶贫资金、项目、帮扶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2019年末,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贷款余额2569亿元,比年初增长8.81%,高于全行扶贫贷款平均增速。

此外还突出政策性金融扶贫重点领域的扶贫帮扶等。总的来看,农发行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以来,农发行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超过2万亿元,2019年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5万亿元,投放额和余额都稳居金融机构首位。

三方面多措施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朱进元: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支持产业兴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农发行如何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

钱文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位的要求。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对农发行来讲,是履职支农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农发行结合自身优势,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持力度。2019年累计发放农业现代化贷款2176亿元,贷款余额3590亿元,较年初增加1429亿元,增长66%,发展势头很快,已成为全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业、林业、海洋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大力支持农业园区建设。把支持各类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农业提档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支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农民创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2019年累放园区贷款近266亿元。

三是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民营小微企业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面临着“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完善授信政策,提高办贷效率,实行减费让利,积极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我们还与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合作,成立小微企业线上服务管理中心,为全国的小微企业提供互联网线上信贷服务。到2019年,全行支持的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0亿元,贷款客户2900家,增幅均超50%。

支持生态宜居 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朱进元: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支持生态宜居、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农发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钱文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民的热切期盼,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央一号文件对农发行提出的明确要求。农发行聚焦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农村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了一大批补短板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主体和骨干作用。2019年累放基础设施贷款6259亿元,占全行贷款投放额的40%;贷款余额29237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52%。

一是大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大力支持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以及村容村貌提升,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末,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余额2622亿元,比年初增长29%。

二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大力支持农村交通建设;抓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契机,一揽子支持水、电、路、网等城镇化建设;以林业和海洋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全力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支持力度,出台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支持意见,全力服务长江和黄河生态保护。截至2019年末,城乡一体化贷款、水利贷款和生态环境贷款余额分别为6343亿元、3398亿元、59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549亿元、625亿元和412亿元。2019年全年累计投放长江大保护和黄河生态保护贷款2000亿元,贷款余额达5178亿元,同比增长43.7%。

三是积极推动中长期业务创新转型。主动应对政策调整变化,积极推广应用公司自营、PPP等市场化融资模式,2019年公司自营和PPP模式项目贷款审批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275%;共投放贷款4097亿元,同比增长105%,逐步形成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多品种、多模式协同发力的支持格局。

深化自身改革创新 更好服务“三农”

朱进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服务带来新要求、新挑战,农发行如何通过深化自身改革创新,来更好地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

钱文挥:农发行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履职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创新发展,努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是全力推进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落地。顺利完成董事会组建,“两会一层”治理架构逐步健全,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治理体系初步构建,现代化治理机制进入新阶段。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类办法正式获批,分账管理、分类核算稳步推进。

二是持续深化内部改革。认真落实农发行章程和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针对全行经营管理的痛点、堵点和薄弱环节,启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合规体制、信贷管理体系、资产负债管理体制、运营集约化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管理体系、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财务管理体制等八项重点改革。目前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逐步显现。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持续推动改革任务向下延伸,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三是扎实推进创新发展。我们积极适应政策调整新变化和履职发展新要求,明确围绕粮食保根基、围绕产业做特色、围绕土地做文章、围绕客户做产品、围绕现金流定项目等“五大抓手”,推进重点客户工程、重点项目工程、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工程和存款优化工程等“四大工程”,推出“土地两项指标”、供应链融资、信用保证基金、产业化联合体等创新模式,推广最佳实践案例,业务创新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四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信息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科技建设的任务和实施路线,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信息系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新核心业务系统、企业网银系统等一批生产和管理系统成功研发上线,解决了一批长期存在的短板和痛点问题,发挥了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朱进元:防风险是银行的永恒主题。我们注意到,尽管“三农”领域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但农发行的资产质量却处于行业较好水平。请问,农发行如何做好自身的风险防控?有哪些举措来助力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

钱文挥: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必须兼顾好执行政策与防控风险的关系,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全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规划,强化重点环节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是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治理架构,推进风险条线垂直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畅通的报告机制,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总行机关开展“强化党建统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统筹做好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管理。

二是不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强化对信贷关键环节的管控,着力解决不真实、不匹配、不审慎、不专业、不负责的问题。开展省级分行信贷管理架构改革试点,设立调查评估中心、信贷审查审议中心、放款中心、信贷监控中心,优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出台实施《信贷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纲要》,逐步优化人员配置,进一步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三是全力防控信用风险。做实全口径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实行不良贷款目标管理,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业务品种和重点客户,大力控增量降存量,不良贷款管控成效显著。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处于全国性金融机构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均高于监管要求,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持续强化内控管理和审计监督。深化内控综合治理,试点内控合规垂直管理,在业务部门设置风险合规专员;率先在金融同业探索建立联合监督机制,推进全行内控合规、风险、审计、巡视、党风廉政等监督检查“大统筹”;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强化审计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持续筑牢全行风险防线。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下行压力较大,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在增加。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央统筹“六稳”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既为农发行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发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全力做好攻堡垒、补短板、保供给信贷支持和服务工作,努力在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支柱骨干作用。


高端对话

深化改革创新 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钱文挥对话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20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为深入报道监管部门改革创新和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务实举措和精神风貌,《中国银行保险报》开设“高端对话”栏目。今日刊发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对话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钱文挥。敬请读者关注。

□实习记者 张文思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三农”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提升政治站位,秉承家国情怀,全力服务国家战略、“三农”发展和宏观调控。在改革发展中,农发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对话农发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钱文挥,深入探讨农发行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举措;在高效执行政策的同时,农发行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

打造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导银行

朱进元: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央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农发行有哪些应对举措,以保持在粮食信贷领域的主导地位?

钱文挥: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丰收,粮食产量连续站上重要关口,2015-2019年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粮食库存高、国内外价格倒挂、供需结构不尽匹配、生态环境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面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中央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并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合理调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大粮食去库存力度,支持和鼓励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职责使命。面对粮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积极主动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变化,树立“大市场、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理念,积极推动粮油信贷以收储为中心,向供给和粮油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努力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信贷支持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全力打造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导银行。

具体来说,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粮食信贷工作。

一是积极支持粮食收储。我们在全力做好政策性收储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市场化收购,着力培育优质客户群体,大力推广信用保证基金、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模式,确保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地位。

二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围绕土地做文章,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复垦,以及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聚焦现代种业、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农业科技推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科技支撑水平。2019年,全行累计发放农地类贷款833亿元,贷款余额1257亿元,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或新增耕地近600万亩。

三是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突出支持粮油精深加工业发展和粮油流通体系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农发行支持的山东滨州中裕食品公司,推动企业实现从土地流转、粮食种植、生猪养殖到精深加工、快餐连锁等全产业链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力提升了当地粮食产业发展水平。

成为金融扶贫的先锋、主力和模范

朱进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农发行在服务脱贫攻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可以分享?

钱文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头号的硬任务。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将金融扶贫作为政策“组合拳”的“重头戏”,并对政策性金融发挥作用提出了要求。

农发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精准方略,狠抓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问题整改,推动构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贫工作新格局,成为了金融扶贫的先锋、主力和模范。自2015年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我们首先搭建了政策性金融扶贫框架体系。着力加强和完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产品体系、政策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在金融系统率先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在22个扶贫重点省的贫困县实现了机构全覆盖;建立总省市县四级党组织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研发推出支持贫困地区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光伏、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扶贫产品;实行办贷优先、规模倾斜、利率降低、期限延长、门槛降低的差别支持政策,构建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四梁八柱”。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出台了28条差异化特惠措施,2019年又推出10条特殊举措,在客户准入、办贷流程、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深度贫困地区全方位支持,推动更多扶贫资金、项目、帮扶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2019年末,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贷款余额2569亿元,比年初增长8.81%,高于全行扶贫贷款平均增速。

此外还突出政策性金融扶贫重点领域的扶贫帮扶等。总的来看,农发行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以来,农发行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超过2万亿元,2019年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5万亿元,投放额和余额都稳居金融机构首位。

三方面多措施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朱进元: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支持产业兴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农发行如何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

钱文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位的要求。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对农发行来讲,是履职支农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农发行结合自身优势,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持力度。2019年累计发放农业现代化贷款2176亿元,贷款余额3590亿元,较年初增加1429亿元,增长66%,发展势头很快,已成为全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业、林业、海洋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大力支持农业园区建设。把支持各类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农业提档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支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农民创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2019年累放园区贷款近266亿元。

三是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民营小微企业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面临着“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完善授信政策,提高办贷效率,实行减费让利,积极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我们还与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合作,成立小微企业线上服务管理中心,为全国的小微企业提供互联网线上信贷服务。到2019年,全行支持的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0亿元,贷款客户2900家,增幅均超50%。

支持生态宜居 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朱进元: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支持生态宜居、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农发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钱文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民的热切期盼,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央一号文件对农发行提出的明确要求。农发行聚焦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农村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了一大批补短板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主体和骨干作用。2019年累放基础设施贷款6259亿元,占全行贷款投放额的40%;贷款余额29237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52%。

一是大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大力支持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以及村容村貌提升,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末,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余额2622亿元,比年初增长29%。

二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大力支持农村交通建设;抓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契机,一揽子支持水、电、路、网等城镇化建设;以林业和海洋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全力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支持力度,出台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支持意见,全力服务长江和黄河生态保护。截至2019年末,城乡一体化贷款、水利贷款和生态环境贷款余额分别为6343亿元、3398亿元、59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549亿元、625亿元和412亿元。2019年全年累计投放长江大保护和黄河生态保护贷款2000亿元,贷款余额达5178亿元,同比增长43.7%。

三是积极推动中长期业务创新转型。主动应对政策调整变化,积极推广应用公司自营、PPP等市场化融资模式,2019年公司自营和PPP模式项目贷款审批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275%;共投放贷款4097亿元,同比增长105%,逐步形成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多品种、多模式协同发力的支持格局。

深化自身改革创新 更好服务“三农”

朱进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服务带来新要求、新挑战,农发行如何通过深化自身改革创新,来更好地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

钱文挥:农发行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履职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创新发展,努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是全力推进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落地。顺利完成董事会组建,“两会一层”治理架构逐步健全,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治理体系初步构建,现代化治理机制进入新阶段。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类办法正式获批,分账管理、分类核算稳步推进。

二是持续深化内部改革。认真落实农发行章程和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针对全行经营管理的痛点、堵点和薄弱环节,启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合规体制、信贷管理体系、资产负债管理体制、运营集约化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管理体系、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财务管理体制等八项重点改革。目前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逐步显现。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持续推动改革任务向下延伸,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三是扎实推进创新发展。我们积极适应政策调整新变化和履职发展新要求,明确围绕粮食保根基、围绕产业做特色、围绕土地做文章、围绕客户做产品、围绕现金流定项目等“五大抓手”,推进重点客户工程、重点项目工程、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工程和存款优化工程等“四大工程”,推出“土地两项指标”、供应链融资、信用保证基金、产业化联合体等创新模式,推广最佳实践案例,业务创新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四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信息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科技建设的任务和实施路线,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信息系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新核心业务系统、企业网银系统等一批生产和管理系统成功研发上线,解决了一批长期存在的短板和痛点问题,发挥了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朱进元:防风险是银行的永恒主题。我们注意到,尽管“三农”领域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但农发行的资产质量却处于行业较好水平。请问,农发行如何做好自身的风险防控?有哪些举措来助力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

钱文挥: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必须兼顾好执行政策与防控风险的关系,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全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规划,强化重点环节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是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治理架构,推进风险条线垂直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畅通的报告机制,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总行机关开展“强化党建统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统筹做好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管理。

二是不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强化对信贷关键环节的管控,着力解决不真实、不匹配、不审慎、不专业、不负责的问题。开展省级分行信贷管理架构改革试点,设立调查评估中心、信贷审查审议中心、放款中心、信贷监控中心,优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出台实施《信贷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纲要》,逐步优化人员配置,进一步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三是全力防控信用风险。做实全口径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实行不良贷款目标管理,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业务品种和重点客户,大力控增量降存量,不良贷款管控成效显著。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处于全国性金融机构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均高于监管要求,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持续强化内控管理和审计监督。深化内控综合治理,试点内控合规垂直管理,在业务部门设置风险合规专员;率先在金融同业探索建立联合监督机制,推进全行内控合规、风险、审计、巡视、党风廉政等监督检查“大统筹”;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强化审计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持续筑牢全行风险防线。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下行压力较大,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在增加。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央统筹“六稳”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既为农发行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发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全力做好攻堡垒、补短板、保供给信贷支持和服务工作,努力在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支柱骨干作用。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