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保险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24 09:17:2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裴涛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堪称一次全面大考,保险作为现代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如何充分发挥行业特有的功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因此类事件遭受致命伤害,是保险服务国家治理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保险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功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有68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0余款保险产品,积极向重点物资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涵盖安全生产、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保障产品。保险业采取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方式,适当减免疫情期间停运的运营车辆、船舶、飞机部分保险费用,对疫情防控相关物流企业的车辆,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缴纳保费的车辆,适当延期收取车险保费。其中湖北地区保险公司将2020年1月23日起所有有效车险保单的保障期限适当顺延,减少车险保费支出约37亿-50亿元。加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的拓展力度,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保障。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为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增信支持,累计支持70多万家企业获得贷款1000多亿元。适度延长保单质押贷款的期限和适度提高贷款的额度,帮助客户缓解短期资金压力。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点,稳步拓展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稳定农业种养殖户和农民生产经营预期。这些措施有利于缓解企业和居民面临的暂时困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秩序,充分体现了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方面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实体经济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态势不因暂时性、局部性、个体性风险而中断,保护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被侵蚀。保险业应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充分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风险管理的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在大量企业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新型风险冲击时,应针对新风险及时研究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如针对因疫情停工停产造成财务损失的营业中断类保险等。此外,还应发挥保险资金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资金,支持高质量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全面的保险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对意外、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多元化,保险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总体来看,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保障的范围和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人民群众存在广泛的保险需求。疫情发生后,保险机构积极向医护、疾控等一线工作人员赠送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据不完全统计,保险机构为抗疫一线捐赠保险保额超过15.7万亿元,新冠肺炎疫情专项赔付超过7600万元。此外,部分保险机构还面向社会公众赠送新冠肺炎相关保险。

面对人民群众广泛的保险保障需求,保险业应切实坚持回归本源,充分发挥保障功能,不断升级传统需求,积极拓展新兴需求,加大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帮助人民群众有效转移风险、守护美好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经济规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全面保障,也有利于增强未来信心,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生产经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于疫情过后尽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都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保险业积极探索将新冠肺炎这一新型疾病及时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为提升突发疫情医疗保障水平贡献了行业力量。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至少有35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400余款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伤残和重疾。这再次证明,商业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既是保险业延伸服务领域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立足我国国情筑牢织密民生保障网的现实需要。2020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扩大保险产品范围。2020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力度的通知》,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三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体系,努力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努力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保险业应按照推进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需求,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创新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努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科技应用是保险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对传统保险服务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疫情发生后,保险机构主动开辟理赔“绿色通道”,对感染新冠肺炎或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客户优先处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应赔尽赔快赔,其中线上服务平台、“空中理赔”等服务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报道,有的保险公司线上理赔报结时长快至13秒。此外,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线上问诊平台或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等。科技应用在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保险服务方式不仅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保险服务国家治能力的重要抓手。保险公司应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积极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辅助保险经营,积极探索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小程序等线上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化服务,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应对极端不利情形的能力。

(作者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机构检查局副局长(正局长级))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保险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3-24

□裴涛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堪称一次全面大考,保险作为现代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如何充分发挥行业特有的功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因此类事件遭受致命伤害,是保险服务国家治理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保险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功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有68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0余款保险产品,积极向重点物资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涵盖安全生产、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保障产品。保险业采取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方式,适当减免疫情期间停运的运营车辆、船舶、飞机部分保险费用,对疫情防控相关物流企业的车辆,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缴纳保费的车辆,适当延期收取车险保费。其中湖北地区保险公司将2020年1月23日起所有有效车险保单的保障期限适当顺延,减少车险保费支出约37亿-50亿元。加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的拓展力度,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保障。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为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增信支持,累计支持70多万家企业获得贷款1000多亿元。适度延长保单质押贷款的期限和适度提高贷款的额度,帮助客户缓解短期资金压力。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点,稳步拓展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稳定农业种养殖户和农民生产经营预期。这些措施有利于缓解企业和居民面临的暂时困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秩序,充分体现了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方面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实体经济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态势不因暂时性、局部性、个体性风险而中断,保护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被侵蚀。保险业应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充分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风险管理的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在大量企业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新型风险冲击时,应针对新风险及时研究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如针对因疫情停工停产造成财务损失的营业中断类保险等。此外,还应发挥保险资金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资金,支持高质量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全面的保险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对意外、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多元化,保险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总体来看,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保障的范围和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人民群众存在广泛的保险需求。疫情发生后,保险机构积极向医护、疾控等一线工作人员赠送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据不完全统计,保险机构为抗疫一线捐赠保险保额超过15.7万亿元,新冠肺炎疫情专项赔付超过7600万元。此外,部分保险机构还面向社会公众赠送新冠肺炎相关保险。

面对人民群众广泛的保险保障需求,保险业应切实坚持回归本源,充分发挥保障功能,不断升级传统需求,积极拓展新兴需求,加大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帮助人民群众有效转移风险、守护美好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经济规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全面保障,也有利于增强未来信心,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生产经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于疫情过后尽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都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保险业积极探索将新冠肺炎这一新型疾病及时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为提升突发疫情医疗保障水平贡献了行业力量。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至少有35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400余款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伤残和重疾。这再次证明,商业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既是保险业延伸服务领域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立足我国国情筑牢织密民生保障网的现实需要。2020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扩大保险产品范围。2020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力度的通知》,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三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体系,努力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努力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保险业应按照推进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需求,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创新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努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科技应用是保险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对传统保险服务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疫情发生后,保险机构主动开辟理赔“绿色通道”,对感染新冠肺炎或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客户优先处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应赔尽赔快赔,其中线上服务平台、“空中理赔”等服务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报道,有的保险公司线上理赔报结时长快至13秒。此外,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线上问诊平台或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等。科技应用在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保险服务方式不仅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保险服务国家治能力的重要抓手。保险公司应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积极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辅助保险经营,积极探索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小程序等线上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化服务,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应对极端不利情形的能力。

(作者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机构检查局副局长(正局长级))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