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下大气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发布时间:2020-03-30 08:04:2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评论员

面对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新形势,下大气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指出,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其中,“疏通传导机制”被列为重要举措。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下大气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也是在3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以来,产业链上下游部分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问题,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增强金融支持和服务、畅通产业链资金流、提升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整体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通知》对畅通产业链资金流提出六项具体举措,包括: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科技水平、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和风险控制以及加大保险和担保服务支持力度等。

可以看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个由来已久的老话题被置于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管理的重要位置。屡屡强调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还不够畅通。在实施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果显现,贷款实际利率明显下降,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融资难”问题还有待形成突破性进展。分析个中原因,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工作亟待加强。

从实操角度分析,如何使货币政策传导真正有效达到“疏通”的效果,成为包括银行以及小微、民营企业在内的各方真正关切的问题。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完善相关考核激励。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宏观管理部门的要求,正在对复工复产相关授信予以差别化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贯彻监管部门反复强调的“尽职免责”要求,将相关机制落细落实。如此才能真正免除银行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变“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为“敢贷、愿贷、能贷”,让针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真正持续转动起来。

其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合法合规处置不良资产,为银行减负。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但总体是可控的。在银保监会政策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多种合法合规手段化解处置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轻装前进,更有能力为小微、民营企业提供优质、到位的金融服务。

再次,要综合施策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从宏观层面分析,应进一步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对冲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切实将国家出台的有关减轻小微、民营企业税费负担等措施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增强经济金融活动中微观主体的活力。微观主体的活力增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也就改善了。


下大气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3-30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评论员

面对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新形势,下大气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指出,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其中,“疏通传导机制”被列为重要举措。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下大气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也是在3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以来,产业链上下游部分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问题,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增强金融支持和服务、畅通产业链资金流、提升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整体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通知》对畅通产业链资金流提出六项具体举措,包括: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科技水平、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和风险控制以及加大保险和担保服务支持力度等。

可以看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个由来已久的老话题被置于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管理的重要位置。屡屡强调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还不够畅通。在实施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果显现,贷款实际利率明显下降,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融资难”问题还有待形成突破性进展。分析个中原因,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工作亟待加强。

从实操角度分析,如何使货币政策传导真正有效达到“疏通”的效果,成为包括银行以及小微、民营企业在内的各方真正关切的问题。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完善相关考核激励。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宏观管理部门的要求,正在对复工复产相关授信予以差别化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贯彻监管部门反复强调的“尽职免责”要求,将相关机制落细落实。如此才能真正免除银行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变“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为“敢贷、愿贷、能贷”,让针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真正持续转动起来。

其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合法合规处置不良资产,为银行减负。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但总体是可控的。在银保监会政策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多种合法合规手段化解处置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轻装前进,更有能力为小微、民营企业提供优质、到位的金融服务。

再次,要综合施策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从宏观层面分析,应进一步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对冲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切实将国家出台的有关减轻小微、民营企业税费负担等措施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增强经济金融活动中微观主体的活力。微观主体的活力增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也就改善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