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意经贸关系或将在疫情后深化

发布时间:2020-05-14 09:25:58    作者:王国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国进

意大利是新冠疫情最先恶化的欧美国家。但是,从今年3月10日进入全国“封城”状态后,该国的疫情发展逐步得到控制,并于3月20日之后开始震荡走低。5月10日,意大利的当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由最高峰的6000多例降到802例,新增死亡病例也由最高峰时的近千例降到165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均为过去两个月来最低水平,形势大大好转。在此背景下,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在有保障的情况下,计划5月4日全国逐步重启经济。这意味着,意大利目前已经进入疫情防控以来的“第二阶段”,着手复产复工,恢复国家经济运转。

此次疫情对意大利的经济冲击非常巨大。当地时间4月28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B-,距垃圾级别仅一步之遥,前景展望为稳定。对于评级下调,虽然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长瓜尔蒂耶里回应称,意大利经济和公共财政基础稳健,惠誉的下调行为没有考虑到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作出的重要决定,但是,下调评级毕竟表达了专业机构对意大利的悲观预期。事实上,意大利近20年来的经济几乎处于零增长的状态,并在过去10年内三次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2018-2019年,意大利GDP出现了两个季度连续下滑的情况,再次步入技术性的衰退。疫情发生后,意大利的生产活动更是因为全国“封城”而陷入停滞状态,就连意大利政府都在4月20日预计今年经济将萎缩8%。在此情况下,如何在疫情趋缓后尽快恢复与发展经济成为摆在意大利政府面前的一件非常棘手的难题。

意大利本身资源比较匮乏,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比较大,出口占GDP的比重约为1/3。商品出口主要为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服务出口以旅游业为主,贸易伙伴主要为欧盟国家。然而,2019年以来,受全球贸易局势紧张、英国脱欧以及欧盟提高乘用车碳排放规定等因素的影响,意大利对外贸易萎靡不振。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意大利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其中旅游业、汽车业等遭受重创。出口额约占意大利总出口额的8%左右的旅游业在疫情爆发后,更是因为政府禁止国内旅游和人口流动而陷入停滞。至于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等产品的出口也因为欧洲各国都深受新冠疫情冲击而大大下降。疫情爆发初期,意大利部分汽车制造商供应链就发生断裂现象,其中,法拉利因零部件短缺等原因关闭意大利两家工厂。后来,玛莎拉蒂、兰博基尼、菲亚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商因员工出现确诊病例、防止疫情扩散等原因相继关闭部分意大利工厂。考虑到这次疫情发生后,德、法、英等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下滑也非常严重,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因此,待疫情缓解后,意大利要弥补欧洲市场的缺口,势必要把眼光从欧洲大陆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好在去年3月23日中意两国已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谅解备忘录,意大利可以利用地中海沿岸港口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优势地位,吸引到来自中国的投资以及中国对其时尚、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所以说,从意大利摆脱本国经济衰退阴影的不多出路来看,意大利有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内在需求。

对中国来说,虽然我们首先赢得了抗疫的胜利,并开始推动经济重新进入上升通道,但这也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国家的忌恨。最近一段时间,借口新冠疫情向中国索赔的声音不绝于耳,就连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北方联盟(LEGANORD)副主席兼主席萨维尼秘书保罗·格里莫迪(Paolo Grimoldi)也在4月30日发表声明:“中央政府不向中国索赔,那就由大区出面来做这件事!我们将向伦巴第大区委员会申请在下一个委员会中进行集体讨论,准备由伦巴第政府向中国驻意大使馆索赔200亿欧元,这是该地区对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的评估。”因此,如何在疫情过后突破反华势力围堵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而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尽一切可能发展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正常经贸关系应该是突破围堵的重要选项。目前来看,意大利国内出现的向中国索赔的声音并非官方和主流民意。根据上文的分析,意大利官方有通过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走出衰退阴影的内在需要,其大概率不会参与向中国索赔的行动。

既然中意双方都有实际需求,并且中意产业结构高度互补,双方在制造业、农业、时尚、港口、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那么,疫情过后,中意经贸关系的深化便不可避免了。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财经学者)


中意经贸关系或将在疫情后深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5-14

□王国进

意大利是新冠疫情最先恶化的欧美国家。但是,从今年3月10日进入全国“封城”状态后,该国的疫情发展逐步得到控制,并于3月20日之后开始震荡走低。5月10日,意大利的当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由最高峰的6000多例降到802例,新增死亡病例也由最高峰时的近千例降到165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均为过去两个月来最低水平,形势大大好转。在此背景下,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在有保障的情况下,计划5月4日全国逐步重启经济。这意味着,意大利目前已经进入疫情防控以来的“第二阶段”,着手复产复工,恢复国家经济运转。

此次疫情对意大利的经济冲击非常巨大。当地时间4月28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B-,距垃圾级别仅一步之遥,前景展望为稳定。对于评级下调,虽然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长瓜尔蒂耶里回应称,意大利经济和公共财政基础稳健,惠誉的下调行为没有考虑到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作出的重要决定,但是,下调评级毕竟表达了专业机构对意大利的悲观预期。事实上,意大利近20年来的经济几乎处于零增长的状态,并在过去10年内三次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2018-2019年,意大利GDP出现了两个季度连续下滑的情况,再次步入技术性的衰退。疫情发生后,意大利的生产活动更是因为全国“封城”而陷入停滞状态,就连意大利政府都在4月20日预计今年经济将萎缩8%。在此情况下,如何在疫情趋缓后尽快恢复与发展经济成为摆在意大利政府面前的一件非常棘手的难题。

意大利本身资源比较匮乏,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比较大,出口占GDP的比重约为1/3。商品出口主要为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服务出口以旅游业为主,贸易伙伴主要为欧盟国家。然而,2019年以来,受全球贸易局势紧张、英国脱欧以及欧盟提高乘用车碳排放规定等因素的影响,意大利对外贸易萎靡不振。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意大利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其中旅游业、汽车业等遭受重创。出口额约占意大利总出口额的8%左右的旅游业在疫情爆发后,更是因为政府禁止国内旅游和人口流动而陷入停滞。至于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等产品的出口也因为欧洲各国都深受新冠疫情冲击而大大下降。疫情爆发初期,意大利部分汽车制造商供应链就发生断裂现象,其中,法拉利因零部件短缺等原因关闭意大利两家工厂。后来,玛莎拉蒂、兰博基尼、菲亚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商因员工出现确诊病例、防止疫情扩散等原因相继关闭部分意大利工厂。考虑到这次疫情发生后,德、法、英等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下滑也非常严重,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因此,待疫情缓解后,意大利要弥补欧洲市场的缺口,势必要把眼光从欧洲大陆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好在去年3月23日中意两国已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谅解备忘录,意大利可以利用地中海沿岸港口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优势地位,吸引到来自中国的投资以及中国对其时尚、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所以说,从意大利摆脱本国经济衰退阴影的不多出路来看,意大利有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内在需求。

对中国来说,虽然我们首先赢得了抗疫的胜利,并开始推动经济重新进入上升通道,但这也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国家的忌恨。最近一段时间,借口新冠疫情向中国索赔的声音不绝于耳,就连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北方联盟(LEGANORD)副主席兼主席萨维尼秘书保罗·格里莫迪(Paolo Grimoldi)也在4月30日发表声明:“中央政府不向中国索赔,那就由大区出面来做这件事!我们将向伦巴第大区委员会申请在下一个委员会中进行集体讨论,准备由伦巴第政府向中国驻意大使馆索赔200亿欧元,这是该地区对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的评估。”因此,如何在疫情过后突破反华势力围堵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而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尽一切可能发展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正常经贸关系应该是突破围堵的重要选项。目前来看,意大利国内出现的向中国索赔的声音并非官方和主流民意。根据上文的分析,意大利官方有通过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走出衰退阴影的内在需要,其大概率不会参与向中国索赔的行动。

既然中意双方都有实际需求,并且中意产业结构高度互补,双方在制造业、农业、时尚、港口、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那么,疫情过后,中意经贸关系的深化便不可避免了。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财经学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