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结构性存款再度刹车背后

发布时间:2020-06-18 08:46:54    作者:仇兆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仇兆燕

继2019年监管部门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后,近期,多地银保监局正酝酿出台整顿措施,已有银保监局针对辖内结构性存款增速过快的银行发出业务风险提示。

结构性存款,是指投资者将合法持有的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存放在银行,由银行通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将投资者收益与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结构性存款不同于普通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众所周知,为了帮扶企业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机构对于企业贷款给予相当程度的利率优惠等支持,本意是为了扶持实体经济保持稳健态势。从监管部门针对银行结构性存款套利行为开出3张罚单,到人民银行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意图十分清晰明确,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金融的本源。

但是,现实中结构性存款规模在去年短暂下降后,今年再度攀升。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12.1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2020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公存款的推动。从结构上看,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的依赖度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存量和增长速度也明显大于大型银行。截至4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4.23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0.82万亿元;中小银行规模为7.91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72万亿元,规模和增幅均高于大型银行。

为何中小型银行还会大量发行结构性存款呢?这背后正折射出疫情影响下的中小银行“存款荒”之困。

在资管新规实施后,存款基础较弱的银行无法再通过理财实现揽储,结构性存款就成为抢存款、抢客户的主力。存款基础较好的优质银行,为了应对存款恶性竞争,缓解客户留存压力,也只能将结构性存款作为一个金融产品的补充形式。另外,也是为了满足负债结构监管和内部考核要求。结构性存款属于“一般性存款”,商业银行通过吸收结构性存款,满足同业负债占比和流动性匹配率等流动性指标监管要求。

这就造成了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一边拿到银行贷款,一边又去买理财、结构性存款等进行套利,甚至违规进入股市、房地产等限制性领域。这不仅提升了银行的存款成本,进一步制约了银行贷款让利的空间,还有可能引发多重风险。

随着政策收紧,结构性存款收益将发生变化。而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结构性存款产品,企业在内的客户很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率。部分银行通过高息揽储的方式获得结构性存款,抬高了其负债成本。如果投资者对产品理解不到位还会引发系列纠纷,造成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在结构性存款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银行陷入恶性竞争趋势,大量资金涌入又倒逼银行必须加大金融投资,一旦所投资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带来各种矛盾。因此,监管必须大力优化存款结构,推进结构性存款回归业务本质。

但是这个过程,仅仅靠监管的压降规模是不够的。中信证券也指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当前负债端压力不减的前提下,借助结构性存款来扩张规模的扩表方式只是短视行为,不仅与监管初衷相悖,而且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有可能长期持续的背景下高息揽储还有可能压缩银行利差水平,导致资产负债利率倒挂,影响盈利能力。因此,中小银行只有回归本源,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思路,切实解决生存发展问题才是关键。


记者观察:结构性存款再度刹车背后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18

□记者 仇兆燕

继2019年监管部门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后,近期,多地银保监局正酝酿出台整顿措施,已有银保监局针对辖内结构性存款增速过快的银行发出业务风险提示。

结构性存款,是指投资者将合法持有的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存放在银行,由银行通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将投资者收益与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结构性存款不同于普通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众所周知,为了帮扶企业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机构对于企业贷款给予相当程度的利率优惠等支持,本意是为了扶持实体经济保持稳健态势。从监管部门针对银行结构性存款套利行为开出3张罚单,到人民银行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意图十分清晰明确,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金融的本源。

但是,现实中结构性存款规模在去年短暂下降后,今年再度攀升。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12.1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2020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公存款的推动。从结构上看,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的依赖度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存量和增长速度也明显大于大型银行。截至4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4.23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0.82万亿元;中小银行规模为7.91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72万亿元,规模和增幅均高于大型银行。

为何中小型银行还会大量发行结构性存款呢?这背后正折射出疫情影响下的中小银行“存款荒”之困。

在资管新规实施后,存款基础较弱的银行无法再通过理财实现揽储,结构性存款就成为抢存款、抢客户的主力。存款基础较好的优质银行,为了应对存款恶性竞争,缓解客户留存压力,也只能将结构性存款作为一个金融产品的补充形式。另外,也是为了满足负债结构监管和内部考核要求。结构性存款属于“一般性存款”,商业银行通过吸收结构性存款,满足同业负债占比和流动性匹配率等流动性指标监管要求。

这就造成了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一边拿到银行贷款,一边又去买理财、结构性存款等进行套利,甚至违规进入股市、房地产等限制性领域。这不仅提升了银行的存款成本,进一步制约了银行贷款让利的空间,还有可能引发多重风险。

随着政策收紧,结构性存款收益将发生变化。而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结构性存款产品,企业在内的客户很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率。部分银行通过高息揽储的方式获得结构性存款,抬高了其负债成本。如果投资者对产品理解不到位还会引发系列纠纷,造成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在结构性存款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银行陷入恶性竞争趋势,大量资金涌入又倒逼银行必须加大金融投资,一旦所投资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带来各种矛盾。因此,监管必须大力优化存款结构,推进结构性存款回归业务本质。

但是这个过程,仅仅靠监管的压降规模是不够的。中信证券也指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当前负债端压力不减的前提下,借助结构性存款来扩张规模的扩表方式只是短视行为,不仅与监管初衷相悖,而且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有可能长期持续的背景下高息揽储还有可能压缩银行利差水平,导致资产负债利率倒挂,影响盈利能力。因此,中小银行只有回归本源,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思路,切实解决生存发展问题才是关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