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跨境金融服务,银行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0-06-24 10:19:37    作者:许予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许予朋

“开放是趋势,合作是共识,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加强沪新(新加坡)金融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

作为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交通银行的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频共振,也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经贸往来提供不少金融“硬支持”。作为交行掌舵人,任德奇深谙开放中蕴含的机遇与空间,交行在快速地行动起来。


任德奇

境外投资者参与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009年,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上海至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上海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要素市场。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9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2.7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

任德奇指出,按照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上海位居全球第四,已经基本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但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从“建起来”到“强起来”,还要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取得更多突破,重点是加快金融市场参与者和相关配套服务的国际化、多元化步伐。

“目前,我国要素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度还不是很高,海外投资者控股国内金融机构数量还不太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案例也还比较少。尽管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境外投资者持有量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任德奇说。

今年2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联合上海市政府共同出台了“金融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条”,在金融业扩大开放方面推出了很多有力度的政策。这些政策举措都率先在上海先行先试。任德奇表示,下一步,交通银行将重点聚焦跨境投融资服务、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产品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加大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

沪新金融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沪新加强金融合作,既是携手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务实举措,也为双方共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任德奇介绍。

以合作促共赢,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路之一,也为在沪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机会。

去年,上海和新加坡成立了全面合作理事会,把金融服务作为双方加强合作的重点领域。任德奇认为,从双方金融合作本身来看,上海和新加坡也具有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前景。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具有相对高收益、高成长性的中国资产作为支撑。2018年,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引领全国,规模达到8.6万亿元,占全国的28%,相关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新加坡国际化程度较高,相关软环境和国际接轨较好,在运用全球资金方面经验丰富。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3是外国的公司,这其中,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的也超过了1/3,应该说双方优势互补的空间还比较大。”任德奇介绍。

此外,任德奇特别指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也将为沪新金融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5个月的外贸数据,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1.7万亿元,逆势增长4.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东盟从2019年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跃居首位,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交行正不断拓展与东盟国家市场主体间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交行于2014年12月29日和2017年9月13日作为首批报价行先后开展了人民币对越南盾、柬埔寨瑞尔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首发交易逾200亿越南盾和3.69亿瑞尔;通过推进区域清算体系建设,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投资发展提供便利结算服务。

“下一步,双方可以重点围绕拓展要素市场广度和深度、促进投资者国际化多元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三角互动方面进行新探索。”任德奇说。

跨境人民币业务未来可期

“从数据上看,这几年人民币国际化是稳步推进的,特别是人民币在与贸易融资相关交易中的地位上升了,一方面说明我们中国的投资、贸易与国际经贸往来是相适应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交易对手对人民币的认可。”任德奇说。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谓水到渠成,且还在加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人民币已经超过日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报告称, 5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4月的1.66%升至1.79%,人民币国际支付排名继续维持在全球第六水平。

多位监管人士在本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继续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目睹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任德奇倍受鼓舞。他指出,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是全球供应链产业合作中坚定不移的推动者。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以及与其他经济体贸易往来的恢复,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实际需求也将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快推进,市场参与者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任德奇认为,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将有很多发挥作用的地方。在他看来,未来,银行在跨境投融资服务领域有广阔的空间。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跨境金融服务,银行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24

□实习记者 许予朋

“开放是趋势,合作是共识,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加强沪新(新加坡)金融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

作为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交通银行的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频共振,也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经贸往来提供不少金融“硬支持”。作为交行掌舵人,任德奇深谙开放中蕴含的机遇与空间,交行在快速地行动起来。


任德奇

境外投资者参与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009年,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上海至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上海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要素市场。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9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2.7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

任德奇指出,按照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上海位居全球第四,已经基本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但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从“建起来”到“强起来”,还要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取得更多突破,重点是加快金融市场参与者和相关配套服务的国际化、多元化步伐。

“目前,我国要素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度还不是很高,海外投资者控股国内金融机构数量还不太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案例也还比较少。尽管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境外投资者持有量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任德奇说。

今年2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联合上海市政府共同出台了“金融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条”,在金融业扩大开放方面推出了很多有力度的政策。这些政策举措都率先在上海先行先试。任德奇表示,下一步,交通银行将重点聚焦跨境投融资服务、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产品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加大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

沪新金融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沪新加强金融合作,既是携手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务实举措,也为双方共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任德奇介绍。

以合作促共赢,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路之一,也为在沪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机会。

去年,上海和新加坡成立了全面合作理事会,把金融服务作为双方加强合作的重点领域。任德奇认为,从双方金融合作本身来看,上海和新加坡也具有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前景。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具有相对高收益、高成长性的中国资产作为支撑。2018年,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引领全国,规模达到8.6万亿元,占全国的28%,相关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新加坡国际化程度较高,相关软环境和国际接轨较好,在运用全球资金方面经验丰富。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3是外国的公司,这其中,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的也超过了1/3,应该说双方优势互补的空间还比较大。”任德奇介绍。

此外,任德奇特别指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也将为沪新金融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5个月的外贸数据,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1.7万亿元,逆势增长4.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东盟从2019年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跃居首位,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交行正不断拓展与东盟国家市场主体间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交行于2014年12月29日和2017年9月13日作为首批报价行先后开展了人民币对越南盾、柬埔寨瑞尔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首发交易逾200亿越南盾和3.69亿瑞尔;通过推进区域清算体系建设,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投资发展提供便利结算服务。

“下一步,双方可以重点围绕拓展要素市场广度和深度、促进投资者国际化多元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三角互动方面进行新探索。”任德奇说。

跨境人民币业务未来可期

“从数据上看,这几年人民币国际化是稳步推进的,特别是人民币在与贸易融资相关交易中的地位上升了,一方面说明我们中国的投资、贸易与国际经贸往来是相适应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交易对手对人民币的认可。”任德奇说。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谓水到渠成,且还在加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人民币已经超过日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报告称, 5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4月的1.66%升至1.79%,人民币国际支付排名继续维持在全球第六水平。

多位监管人士在本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继续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目睹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任德奇倍受鼓舞。他指出,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是全球供应链产业合作中坚定不移的推动者。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以及与其他经济体贸易往来的恢复,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实际需求也将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快推进,市场参与者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任德奇认为,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将有很多发挥作用的地方。在他看来,未来,银行在跨境投融资服务领域有广阔的空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