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农业风险管理就是与不确定性博弈

发布时间:2020-07-08 09:10:22    作者:张爽 谭乐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张爽 谭乐之

现代农业风险早已不同于传统农业风险。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强化保险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坚持审慎经营,提升风险预警、识别、管控能力,加大预防投入,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中华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董忠,中华财险总经理助理江炳忠联合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专访时表示,农业保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风险管理是基础和关键,但这恰恰是被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忽视的地方。除此之外,创新和科技也是支持农业保险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风险管理是农险的坚实保障

在张红宇看来,风险就是在未来一定时间、空间,由于不确定因素,使决策者的预期与实际产生了偏差,“风险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不确定性”。

张红宇表示,现代农业风险不仅仅是过去传统的旱灾、涝灾等自然风险,还包括贸易风险、政策性风险、道德风险、外部风险等多种风险。风险管理就是与不确定性的博弈,一方面是阻止不确定性发生,另一方面是将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江炳忠认同张红宇的看法,在他看来,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当一部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减轻,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和损失有加大的趋势,某种意义上甚至更大。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5.81亿元,为5419.7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31万亿元,已向960.86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47.82亿元,农业保险赔款成为农户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资金来源。

保险赔付不失为解决农业风险问题的有力方式。但是,董忠认为保险赔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次疫情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在重大灾害面前,保险业风险管理的理念、模式、能力面临挑战,影响了保险作用的发挥。”董忠认为,保险业不能解决所有农业风险问题,但保险机构在农业风险的预警、预防、分散、管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农业保险也要坚持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着力提升农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唯此,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目前我国专门的农业灾害和风险管理研究机构比较少,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反差,也是影响农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董忠表示。中华保险正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一是与农业农村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二是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筹备成立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借助其覆盖农业全领域和全产业链的科研力量及专家资源,将对农业风险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三是与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深度合作,依托其对全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资源的整合调动能力,提升公司农业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

科技是农业风险管理的关键

科技赋能提升农业风险管理,成为农险领域关注的重点。

张红宇表示,如何把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为风险防控的新工具,非常值得研究。“现在跟十年前做农业保险真不一样了,现在手段很先进,保险公司利用遥感卫星一看,多少亩田地受灾,多少牲畜死亡,很容易定损。”

江炳忠对此回应表示,一方面,科技应用可以加强定损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科技定损的方式老百姓也比较认同,减少了“赔多还是赔少了”的纷争。

事实上,科技应用对保险公司是个永恒的命题,中华保险也将科技创新应用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江炳忠介绍,在农业保险领域和风险防控领域,早在2012年,中华保险就开始使用遥感卫星。近年来,中华保险先后建立了种植险“空天地”3S多遥感协同采集平台,养殖险“前中后”一体化互联网+云服务平台,为广大投保农户提供了全面、立体、高效的承保理赔服务。例如,在应对东北干旱、新疆雹灾、山东“利奇马”台风灾害处置时,充分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大大提高了农险查勘理赔效率和精准度。

“最近我们干了一件事,就是和阿里巴巴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江炳忠表示,双方将联手打造保险行业首次基于“混合云”模式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其中,农险数字化将是重中之重,公司将力争用2-3年时间,构建有中华保险特色的“数字农险大厦”,将对“中华保险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重塑、重构、重造,立足于打造整个保险行业最先进的科技架构体系。”

创新是农险的生命

除了要加强农险风险管理外,农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

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国家财政补贴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34年的深耕,让中华保险对“创新”二字深有体会。

比如说,中华保险在“三区三州”等深贫地区创新研发“深贫保”产品,覆盖了50余个地方特色产业及60余万户贫困户,特别是在南疆和田、四川凉山等深贫地区提供的农业风险保障较上一年度增加了45亿元,保险费率下浮了20%以上,加强农险产品供给,扩大了农险覆盖面。

在模式创新上,中华保险探索构建全链条的农业保障机制。除了在河北武安、山东威海等地开展养殖业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创新,还在广东肇庆探索了“生猪抵押+保险保单+银行授信”的全国首例活体抵押贷款模式。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深度研究的。”张红宇表示。


农业风险管理就是与不确定性博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08

□记者 张爽 谭乐之

现代农业风险早已不同于传统农业风险。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强化保险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坚持审慎经营,提升风险预警、识别、管控能力,加大预防投入,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中华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董忠,中华财险总经理助理江炳忠联合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专访时表示,农业保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风险管理是基础和关键,但这恰恰是被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忽视的地方。除此之外,创新和科技也是支持农业保险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风险管理是农险的坚实保障

在张红宇看来,风险就是在未来一定时间、空间,由于不确定因素,使决策者的预期与实际产生了偏差,“风险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不确定性”。

张红宇表示,现代农业风险不仅仅是过去传统的旱灾、涝灾等自然风险,还包括贸易风险、政策性风险、道德风险、外部风险等多种风险。风险管理就是与不确定性的博弈,一方面是阻止不确定性发生,另一方面是将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江炳忠认同张红宇的看法,在他看来,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当一部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减轻,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和损失有加大的趋势,某种意义上甚至更大。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5.81亿元,为5419.7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31万亿元,已向960.86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47.82亿元,农业保险赔款成为农户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资金来源。

保险赔付不失为解决农业风险问题的有力方式。但是,董忠认为保险赔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次疫情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在重大灾害面前,保险业风险管理的理念、模式、能力面临挑战,影响了保险作用的发挥。”董忠认为,保险业不能解决所有农业风险问题,但保险机构在农业风险的预警、预防、分散、管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农业保险也要坚持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着力提升农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唯此,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目前我国专门的农业灾害和风险管理研究机构比较少,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反差,也是影响农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董忠表示。中华保险正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一是与农业农村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二是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筹备成立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借助其覆盖农业全领域和全产业链的科研力量及专家资源,将对农业风险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三是与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深度合作,依托其对全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资源的整合调动能力,提升公司农业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

科技是农业风险管理的关键

科技赋能提升农业风险管理,成为农险领域关注的重点。

张红宇表示,如何把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为风险防控的新工具,非常值得研究。“现在跟十年前做农业保险真不一样了,现在手段很先进,保险公司利用遥感卫星一看,多少亩田地受灾,多少牲畜死亡,很容易定损。”

江炳忠对此回应表示,一方面,科技应用可以加强定损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科技定损的方式老百姓也比较认同,减少了“赔多还是赔少了”的纷争。

事实上,科技应用对保险公司是个永恒的命题,中华保险也将科技创新应用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江炳忠介绍,在农业保险领域和风险防控领域,早在2012年,中华保险就开始使用遥感卫星。近年来,中华保险先后建立了种植险“空天地”3S多遥感协同采集平台,养殖险“前中后”一体化互联网+云服务平台,为广大投保农户提供了全面、立体、高效的承保理赔服务。例如,在应对东北干旱、新疆雹灾、山东“利奇马”台风灾害处置时,充分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大大提高了农险查勘理赔效率和精准度。

“最近我们干了一件事,就是和阿里巴巴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江炳忠表示,双方将联手打造保险行业首次基于“混合云”模式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其中,农险数字化将是重中之重,公司将力争用2-3年时间,构建有中华保险特色的“数字农险大厦”,将对“中华保险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重塑、重构、重造,立足于打造整个保险行业最先进的科技架构体系。”

创新是农险的生命

除了要加强农险风险管理外,农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

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国家财政补贴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34年的深耕,让中华保险对“创新”二字深有体会。

比如说,中华保险在“三区三州”等深贫地区创新研发“深贫保”产品,覆盖了50余个地方特色产业及60余万户贫困户,特别是在南疆和田、四川凉山等深贫地区提供的农业风险保障较上一年度增加了45亿元,保险费率下浮了20%以上,加强农险产品供给,扩大了农险覆盖面。

在模式创新上,中华保险探索构建全链条的农业保障机制。除了在河北武安、山东威海等地开展养殖业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创新,还在广东肇庆探索了“生猪抵押+保险保单+银行授信”的全国首例活体抵押贷款模式。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深度研究的。”张红宇表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