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点石成金

美国金融体系武器化

发布时间:2020-07-20 09:52:04    作者:关萍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关萍

2020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香港自治法案”( Hong Kong Autonomy Act)。该法案声称,要制裁“破坏港人自治”的中国官员和相关人员,以及与上述人员有业务往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法案没有明确给美国政府授权采取什么具体制裁措施。目前,特朗普政府已排除削弱港元联系汇率制的选项,暂时也没有公布制裁涉及的人员名单。

从美国针对中国香港的动作来看,这是一系列措施的延续,此前美国已经开始取消中国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停止美国与国防相关产品的出口,并限制中国香港获得高科技产品的机会。

放在中美正在恶化的双边关系大背景下,显然美国针对中国的措施从贸易摩擦开始,到针对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战,现在金融领域也在逐步展开脱钩和对抗,“香港自治法案”料将只是诸多步骤中的一环。

我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与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贸易额和在国际供应链当中的重要地位并不匹配。这样开放程度有待提高的体系造成了每有金融制裁等消息,脱离事实的恐慌论调甚嚣尘上。我们应该深刻认识美国金融体系如何服务于其国家外交战略,更应该基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做出分析和应对,更加自信地化解当前和未来的摩擦。

美国的金融武器化

自从美元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国际货币,美国作为唯一的金融超级大国,可以利用其金融体系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也以此服务其外交政策。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用于交易、清算和价值存储。全球至少有一半的跨境贸易是使用美元结算。美元是各国中央银行和资本市场的首选货币,约占全球证券发行和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

美国金融市场的状况影响全球市场,无论是利率的调整、股市的变动或华尔街风险偏好变动,全球市场都会做出反应。各国投资人仍然视美元为避险货币,屡次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都会抛售其它币种而涌向美元。世界金融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也受到美国的巨大影响,例如,大多数国际交易都是由美国“代理”银行通过纽约以美元清算。银行间使用的主要跨境消息传递系统——全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其成员每天相互传递3000万次信息,美国曾主导SWIFT将伊朗等国排除在外。另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网络是纽约清算所协会经营的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每天对约1.5万亿美元的支付金额进行清算。

美国早期的对外金融制裁措施主要以冻结资产和冻结或取消援助款项为主,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开始以切断美元获取能力和使用美元渠道、禁止全球金融机构与受制裁对象交易为主要制裁手段。美国使用上述的SWIFT和CHIPS系统来监视全球金融活动,来确定是否有违规行为。如果被排除在这两个基础设施之外,任何机构都将变得孤立并最终瘫痪。因此,在美国之外的个人和机构也会受美国的“长臂管辖”,处在被美国惩罚的威胁之下。

特朗普上任之后,将金融武器化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曾使用制裁手段惩罚伊朗、朝鲜、俄罗斯、土耳其、委内瑞拉等国。特朗普政府还大力推行“二级”制裁,针对的是与黑名单国家进行贸易的其他国家/地区的公司。在美国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后,尽管欧盟鼓励欧洲公司留下来,效果却不佳,原因就是对美国“二级制裁”的恐惧。

我们仅以几个历史事件研判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国家方面,伊朗、朝鲜等国在美国实行金融制裁后经济受到重创;在银行方面,美国对外国银行洗钱的行为曾处以巨额罚款,如在2014年,对法国巴黎银行处以90亿美元的罚款; 企业方面,典型事例包括美国财政部出台法律措施阻止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自由进入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对这家公司造成毁灭性打击。一夜之间,它无法与许多交易对手打交道。 西方的清算所拒绝清算/结算它的债券,引起其债券价格崩盘。

攻击中国金融系统将致全球金融危机

刚刚通过的“香港自治“法案,并非美国对中国金融战的第一枪,此前遏制政府养老基金投资中国股票的举措已经在进行,同时对中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这些措施公布后,受到基金、保险公司、交易所等机构的强烈反对,而且投资人可以避开美国市场到中国香港等地投资中国,因此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的智库和外交部等政府机构在激烈辩论的还有一些其他举措,我们来具体一一分析:

一是以“香港自治“法案当中的金融制裁为由,试图切断中国大型银行的美元来源——这样做笔者认为不会有什么效果。

首先,我国银行业不会因为美元资产受到影响而动摇根基。当前中资银行的美元资产包括近1万亿美元的离岸债券和贷款、以及1.1万亿美元的国有银行负债,美元资产和负债体量基本平衡。而且美元资产的体量在中国银行业约40万亿美元的总规模当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其次来看中资银行需要多大体量的美元,在美国限制之下还能不能获得这些美元?美元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在全球流动,中国大陆持有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只要中资银行的美元资产和负债保持基本平衡,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币种错配,那么需要的美元体量只是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匹配和流动性问题,哪怕流动性缺口达到几千亿甚至万亿美元水平,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都可以轻易完成。国际清算银行(BIS)2019年9月的报告称全球外汇日均交易6.6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占88%。

美国的对华鹰派煽动美国政府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限制中资机构的美元来源,但是美国金融行业只是世界金融业的一部分,美元流动性还有其他来源,而且他们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一家美国的银行不向中资机构提供美元,那么可以想象它在中国会面临没有人民币来源的窘境。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中资银行的美元来源也许受到一些影响,但是美国的金融行业会失去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出于对中国反制的担心,美资金融机构也不会配合。

二是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银行使用SWIFT等美元清算系统对国际业务清算。——须知SWIFT是个国际组织,并不由美国一国掌控,这样的提议将遭到美国本国机构和多国强烈的反对,因为此举会立即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并大幅恶化本已深陷泥沼的全球经济。

在资本市场方面,离岸人民币市场、中资美元债、中资机构的贷款等是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美国国债、美国股票等品种的重要投资人;在进出口贸易方面,2018年中国就占据全球出口额的12.8%(排名第一),进口额的14.6%(排名第三)。中国的银行深深嵌入了全球的资本市场、贸易网络和供应链。倘若中资银行不能使用SWIFT和CHIPS系统,全球巨大体量的资金交易和贸易就要戛然而止。金融市场立刻会陷入恐慌,并蔓延到实体经济,让很多经济活动陷入停顿。这样做不仅打击了中国,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也会引起美股暴跌、美债飙升,更不要说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动荡造成的人民的苦难。

三是美国试图打击港币对美元的联系汇率,方式是对中国香港的银行购买美元时征收极高的费用。-- 报载该提议的拥护者广受诟诘,反对者称无法实施,只能作罢。

原因即为港币和美元挂钩在7.75-7.85港币兑1美元的区间浮动,已维持多年。目前中国香港的外汇储备有4400亿美元以上,是基础货币的两倍多,再加上内地的支持,香港并不需要向含有敌意的机构去购买昂贵的美元。

四是美国一些右翼政客声称要“取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以美国现在负债高企的情况来看,这样做不仅会引起美国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而且会威胁到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实际上无法承担此举的后果。

美国国债对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有坚实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继续大幅举债,目前的政府负债已经达到25万亿美元,占美国在2019年末GDP的117%。考虑到2020年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个比例还要上升。

在负债/GDP比例如此之高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还没有违约,一则是在努力维护长期以来美国国债的良好信用,以便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继续融资;二则是目前举债的利息很低。但是如果美国针对中国或任何一方违约,先不说实践上难以实现,哪怕只是提出这个想法,市场都会重新对美国的信用定价,融资成本,即利息,就会大幅上升。新冠肺炎带来的经济冲击恐将持续日久,美国经济即使复苏,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也需要很长时间,在福利等支出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债务的利息成本上升对美国是雪上加霜。如果美国无力支付国债的利息和本金,就是国家信用破产。

另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即得以用本国货币来向国际投资者借款来弥补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和经常性项目赤字。如果换作是阿根廷等国际债务和收入币种错配的国家,仅汇率的大幅波动就会带来偿债能力的风险。如果美国被迫用其他币种举债,其破产风险将大幅上升。

美国国债对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形成了坚实的支撑。美国国债市场庞大的体量带来了良好的流动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大量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将美国国债用于风险对冲、押品和避险等用途。因此,任何触及美国国债信用的举措都会影响到美元,丧失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对美国在全球的金融霸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其连锁反应会出现在军事科技、工农业、科技、贸易等各方面。美国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就需要重新定位。

所以,这个提议一出现,无需中国发声,美国学界和金融行业人士早已纷纷强烈反对。

中国需要防范的风险

前文所述,虽然不能排除对一些个人和个别机构的影响,美国方面现已提出的几项打击中国的主要金融措施,要么由于美国担心中国反制、要么由于担心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冲击而可能性很小。这实际上证明了中美之间互相依存,并非一些极端的美国右翼和鹰派随心所欲能左右。

但是,这些以前难以想象的提议,现在被堂而皇之提出来,需要大家讨论,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美国朝野抹黑中国,这样的情绪几年来已经被特朗普政府煽动到了新高度。

欧美国家经济领先全球已有数百年,积累下来睥睨天下的傲慢心态,加之美国政坛的狂热的反华情绪,多元的声音和制衡机制已经消失,仓促当中就可能做出非理性的事情。尤其在美国今年11月大选之前,无法预料是不是会有“黑天鹅”出现在中美关系上。

美国的单一金融霸权已存在了几十年。但是万事“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美国现在频频将它的金融体系作为打击别国的武器,只会推动其他国家加速建立其他体系和规避使用美元。本专栏几周前曾撰文指出“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东移”,原有的平衡正在被打破。

中美历史上不是敌人,今后也并非敌对关系。面对美方的情绪化,中方需要以更加开放、理性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竞争中的摩擦。当然,要达到新的平衡,中国的金融体系还需要提升实力,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本文作者系点石科技CEO)


点石成金

美国金融体系武器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20

□关萍

2020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香港自治法案”( Hong Kong Autonomy Act)。该法案声称,要制裁“破坏港人自治”的中国官员和相关人员,以及与上述人员有业务往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法案没有明确给美国政府授权采取什么具体制裁措施。目前,特朗普政府已排除削弱港元联系汇率制的选项,暂时也没有公布制裁涉及的人员名单。

从美国针对中国香港的动作来看,这是一系列措施的延续,此前美国已经开始取消中国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停止美国与国防相关产品的出口,并限制中国香港获得高科技产品的机会。

放在中美正在恶化的双边关系大背景下,显然美国针对中国的措施从贸易摩擦开始,到针对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战,现在金融领域也在逐步展开脱钩和对抗,“香港自治法案”料将只是诸多步骤中的一环。

我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与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贸易额和在国际供应链当中的重要地位并不匹配。这样开放程度有待提高的体系造成了每有金融制裁等消息,脱离事实的恐慌论调甚嚣尘上。我们应该深刻认识美国金融体系如何服务于其国家外交战略,更应该基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做出分析和应对,更加自信地化解当前和未来的摩擦。

美国的金融武器化

自从美元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国际货币,美国作为唯一的金融超级大国,可以利用其金融体系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也以此服务其外交政策。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用于交易、清算和价值存储。全球至少有一半的跨境贸易是使用美元结算。美元是各国中央银行和资本市场的首选货币,约占全球证券发行和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

美国金融市场的状况影响全球市场,无论是利率的调整、股市的变动或华尔街风险偏好变动,全球市场都会做出反应。各国投资人仍然视美元为避险货币,屡次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都会抛售其它币种而涌向美元。世界金融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也受到美国的巨大影响,例如,大多数国际交易都是由美国“代理”银行通过纽约以美元清算。银行间使用的主要跨境消息传递系统——全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其成员每天相互传递3000万次信息,美国曾主导SWIFT将伊朗等国排除在外。另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网络是纽约清算所协会经营的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每天对约1.5万亿美元的支付金额进行清算。

美国早期的对外金融制裁措施主要以冻结资产和冻结或取消援助款项为主,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开始以切断美元获取能力和使用美元渠道、禁止全球金融机构与受制裁对象交易为主要制裁手段。美国使用上述的SWIFT和CHIPS系统来监视全球金融活动,来确定是否有违规行为。如果被排除在这两个基础设施之外,任何机构都将变得孤立并最终瘫痪。因此,在美国之外的个人和机构也会受美国的“长臂管辖”,处在被美国惩罚的威胁之下。

特朗普上任之后,将金融武器化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曾使用制裁手段惩罚伊朗、朝鲜、俄罗斯、土耳其、委内瑞拉等国。特朗普政府还大力推行“二级”制裁,针对的是与黑名单国家进行贸易的其他国家/地区的公司。在美国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后,尽管欧盟鼓励欧洲公司留下来,效果却不佳,原因就是对美国“二级制裁”的恐惧。

我们仅以几个历史事件研判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国家方面,伊朗、朝鲜等国在美国实行金融制裁后经济受到重创;在银行方面,美国对外国银行洗钱的行为曾处以巨额罚款,如在2014年,对法国巴黎银行处以90亿美元的罚款; 企业方面,典型事例包括美国财政部出台法律措施阻止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自由进入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对这家公司造成毁灭性打击。一夜之间,它无法与许多交易对手打交道。 西方的清算所拒绝清算/结算它的债券,引起其债券价格崩盘。

攻击中国金融系统将致全球金融危机

刚刚通过的“香港自治“法案,并非美国对中国金融战的第一枪,此前遏制政府养老基金投资中国股票的举措已经在进行,同时对中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这些措施公布后,受到基金、保险公司、交易所等机构的强烈反对,而且投资人可以避开美国市场到中国香港等地投资中国,因此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的智库和外交部等政府机构在激烈辩论的还有一些其他举措,我们来具体一一分析:

一是以“香港自治“法案当中的金融制裁为由,试图切断中国大型银行的美元来源——这样做笔者认为不会有什么效果。

首先,我国银行业不会因为美元资产受到影响而动摇根基。当前中资银行的美元资产包括近1万亿美元的离岸债券和贷款、以及1.1万亿美元的国有银行负债,美元资产和负债体量基本平衡。而且美元资产的体量在中国银行业约40万亿美元的总规模当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其次来看中资银行需要多大体量的美元,在美国限制之下还能不能获得这些美元?美元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在全球流动,中国大陆持有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只要中资银行的美元资产和负债保持基本平衡,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币种错配,那么需要的美元体量只是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匹配和流动性问题,哪怕流动性缺口达到几千亿甚至万亿美元水平,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都可以轻易完成。国际清算银行(BIS)2019年9月的报告称全球外汇日均交易6.6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占88%。

美国的对华鹰派煽动美国政府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限制中资机构的美元来源,但是美国金融行业只是世界金融业的一部分,美元流动性还有其他来源,而且他们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一家美国的银行不向中资机构提供美元,那么可以想象它在中国会面临没有人民币来源的窘境。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中资银行的美元来源也许受到一些影响,但是美国的金融行业会失去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出于对中国反制的担心,美资金融机构也不会配合。

二是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银行使用SWIFT等美元清算系统对国际业务清算。——须知SWIFT是个国际组织,并不由美国一国掌控,这样的提议将遭到美国本国机构和多国强烈的反对,因为此举会立即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并大幅恶化本已深陷泥沼的全球经济。

在资本市场方面,离岸人民币市场、中资美元债、中资机构的贷款等是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美国国债、美国股票等品种的重要投资人;在进出口贸易方面,2018年中国就占据全球出口额的12.8%(排名第一),进口额的14.6%(排名第三)。中国的银行深深嵌入了全球的资本市场、贸易网络和供应链。倘若中资银行不能使用SWIFT和CHIPS系统,全球巨大体量的资金交易和贸易就要戛然而止。金融市场立刻会陷入恐慌,并蔓延到实体经济,让很多经济活动陷入停顿。这样做不仅打击了中国,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也会引起美股暴跌、美债飙升,更不要说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动荡造成的人民的苦难。

三是美国试图打击港币对美元的联系汇率,方式是对中国香港的银行购买美元时征收极高的费用。-- 报载该提议的拥护者广受诟诘,反对者称无法实施,只能作罢。

原因即为港币和美元挂钩在7.75-7.85港币兑1美元的区间浮动,已维持多年。目前中国香港的外汇储备有4400亿美元以上,是基础货币的两倍多,再加上内地的支持,香港并不需要向含有敌意的机构去购买昂贵的美元。

四是美国一些右翼政客声称要“取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以美国现在负债高企的情况来看,这样做不仅会引起美国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而且会威胁到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实际上无法承担此举的后果。

美国国债对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有坚实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继续大幅举债,目前的政府负债已经达到25万亿美元,占美国在2019年末GDP的117%。考虑到2020年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个比例还要上升。

在负债/GDP比例如此之高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还没有违约,一则是在努力维护长期以来美国国债的良好信用,以便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继续融资;二则是目前举债的利息很低。但是如果美国针对中国或任何一方违约,先不说实践上难以实现,哪怕只是提出这个想法,市场都会重新对美国的信用定价,融资成本,即利息,就会大幅上升。新冠肺炎带来的经济冲击恐将持续日久,美国经济即使复苏,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也需要很长时间,在福利等支出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债务的利息成本上升对美国是雪上加霜。如果美国无力支付国债的利息和本金,就是国家信用破产。

另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即得以用本国货币来向国际投资者借款来弥补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和经常性项目赤字。如果换作是阿根廷等国际债务和收入币种错配的国家,仅汇率的大幅波动就会带来偿债能力的风险。如果美国被迫用其他币种举债,其破产风险将大幅上升。

美国国债对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形成了坚实的支撑。美国国债市场庞大的体量带来了良好的流动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大量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将美国国债用于风险对冲、押品和避险等用途。因此,任何触及美国国债信用的举措都会影响到美元,丧失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对美国在全球的金融霸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其连锁反应会出现在军事科技、工农业、科技、贸易等各方面。美国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就需要重新定位。

所以,这个提议一出现,无需中国发声,美国学界和金融行业人士早已纷纷强烈反对。

中国需要防范的风险

前文所述,虽然不能排除对一些个人和个别机构的影响,美国方面现已提出的几项打击中国的主要金融措施,要么由于美国担心中国反制、要么由于担心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冲击而可能性很小。这实际上证明了中美之间互相依存,并非一些极端的美国右翼和鹰派随心所欲能左右。

但是,这些以前难以想象的提议,现在被堂而皇之提出来,需要大家讨论,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美国朝野抹黑中国,这样的情绪几年来已经被特朗普政府煽动到了新高度。

欧美国家经济领先全球已有数百年,积累下来睥睨天下的傲慢心态,加之美国政坛的狂热的反华情绪,多元的声音和制衡机制已经消失,仓促当中就可能做出非理性的事情。尤其在美国今年11月大选之前,无法预料是不是会有“黑天鹅”出现在中美关系上。

美国的单一金融霸权已存在了几十年。但是万事“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美国现在频频将它的金融体系作为打击别国的武器,只会推动其他国家加速建立其他体系和规避使用美元。本专栏几周前曾撰文指出“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东移”,原有的平衡正在被打破。

中美历史上不是敌人,今后也并非敌对关系。面对美方的情绪化,中方需要以更加开放、理性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竞争中的摩擦。当然,要达到新的平衡,中国的金融体系还需要提升实力,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本文作者系点石科技CEO)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