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辽宁蓝”到“花果山”

——辽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剪影

发布时间:2020-08-04 08:24:24    作者:陈梦阳 孙仁斌 白涌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新华社记者 陈梦阳 孙仁斌 白涌泉

盛夏时节的辽宁,草木葱茏、大河奔流;天蓝海碧,山川竞秀。这个曾经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经过一个时期的铁腕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海生态大为改观、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在白山黑水间奏响一支绿色咏叹调。

河长变身“运动达人”

自从当上河长,盘锦市兴隆台区水木清华社区书记刘娜娜每天微信运动的点赞量激增。

近年来,辽宁加强河流治理,实行五级河长抓治水。“我负责的这段河,长4.275公里,有6个排雨口,2个排污口。”说起自己守护的六零河河段,刘娜娜如数家珍。每天早上7时多钟,她就从家出发去巡河,发现有偷排污水或乱扔垃圾的,及时和环保、水利等部门联系进行处理。临下班前,还要巡查一次。刘娜娜笑着说,自从当上河长,自己就成了“运动达人”,在微信运动的排名大幅提前,“每天走1万多步太轻松了!”

在辽宁省桓仁县,近年来,当地为保护饮用水源地,取缔养殖网箱2276个,年减少养殖量1300万公斤。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必须为水源保护让路,杜绝一切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落户桓仁。

“短时间内,为保护环境会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长远看,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生态,就是留下金山银山。”本溪市生态环境局桓仁分局局长王成利说。

河长们的付出和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理念的转变带来了辽宁水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2019年,全省河流优良水质断面占比61.6%,渤海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5.16%。

“智慧+铁腕”

赤日炎炎,天空蔚蓝。沈阳故宫门前,市民陶洋陪几个外地来的朋友合影留念。红色的宫墙配上蓝天白云,格外养眼。

曾经雾霾围城,如今蓝天常在。沈阳市的变化是辽宁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缩影。

为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源,沈阳市聘请了200名专业人员作为第三方管控团队,对全市下属县(市)区进行网格化管理,还开发上线了“沈阳生态环境在线”APP,组建了13个抗霾攻坚微信群。“第三方管控团队发现涉及大气污染的问题或线索,会立刻拍照取证上传到微信群,所在县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张嘉治说。

近年来,沈阳市为治理空气污染动真碰硬,仅拆除燃煤小锅炉就有4000多台。“智慧+铁腕”治理给这个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2015年—2019年,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到284天,二氧化硫、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68.1%、40.2%和33.0%。

“花果山”下守望绿色乡愁

黛瓦白墙、小桥流水。走进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仿佛置身江南水乡。村庄旁山上的万亩果园里,各种即将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

午后,送走食客,坐在自家餐馆门前太阳伞下的徐洪超悠闲地喝着茶。曾经外出到沈阳、大连等城市打工多年的他最终选择回乡创业,“在我们村,只要想工作就绝不会失业,就连周边城里的大学生都到咱村找工作呢!”他骄傲地说。如今,徐洪超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生意忙时,父母家人齐上阵。家门口就业致富,让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感满满。

徐洪超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些年来大梨树村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旅游业等实现了快速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已完成2000多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省已建成656个省级美丽示范村,越来越多的村庄将实现产业兴旺、环境宜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辽宁蓝”到“花果山”

——辽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剪影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8-04

 

 

□新华社记者 陈梦阳 孙仁斌 白涌泉

盛夏时节的辽宁,草木葱茏、大河奔流;天蓝海碧,山川竞秀。这个曾经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经过一个时期的铁腕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海生态大为改观、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在白山黑水间奏响一支绿色咏叹调。

河长变身“运动达人”

自从当上河长,盘锦市兴隆台区水木清华社区书记刘娜娜每天微信运动的点赞量激增。

近年来,辽宁加强河流治理,实行五级河长抓治水。“我负责的这段河,长4.275公里,有6个排雨口,2个排污口。”说起自己守护的六零河河段,刘娜娜如数家珍。每天早上7时多钟,她就从家出发去巡河,发现有偷排污水或乱扔垃圾的,及时和环保、水利等部门联系进行处理。临下班前,还要巡查一次。刘娜娜笑着说,自从当上河长,自己就成了“运动达人”,在微信运动的排名大幅提前,“每天走1万多步太轻松了!”

在辽宁省桓仁县,近年来,当地为保护饮用水源地,取缔养殖网箱2276个,年减少养殖量1300万公斤。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必须为水源保护让路,杜绝一切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落户桓仁。

“短时间内,为保护环境会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长远看,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生态,就是留下金山银山。”本溪市生态环境局桓仁分局局长王成利说。

河长们的付出和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理念的转变带来了辽宁水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2019年,全省河流优良水质断面占比61.6%,渤海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5.16%。

“智慧+铁腕”

赤日炎炎,天空蔚蓝。沈阳故宫门前,市民陶洋陪几个外地来的朋友合影留念。红色的宫墙配上蓝天白云,格外养眼。

曾经雾霾围城,如今蓝天常在。沈阳市的变化是辽宁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缩影。

为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源,沈阳市聘请了200名专业人员作为第三方管控团队,对全市下属县(市)区进行网格化管理,还开发上线了“沈阳生态环境在线”APP,组建了13个抗霾攻坚微信群。“第三方管控团队发现涉及大气污染的问题或线索,会立刻拍照取证上传到微信群,所在县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张嘉治说。

近年来,沈阳市为治理空气污染动真碰硬,仅拆除燃煤小锅炉就有4000多台。“智慧+铁腕”治理给这个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2015年—2019年,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到284天,二氧化硫、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68.1%、40.2%和33.0%。

“花果山”下守望绿色乡愁

黛瓦白墙、小桥流水。走进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仿佛置身江南水乡。村庄旁山上的万亩果园里,各种即将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

午后,送走食客,坐在自家餐馆门前太阳伞下的徐洪超悠闲地喝着茶。曾经外出到沈阳、大连等城市打工多年的他最终选择回乡创业,“在我们村,只要想工作就绝不会失业,就连周边城里的大学生都到咱村找工作呢!”他骄傲地说。如今,徐洪超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生意忙时,父母家人齐上阵。家门口就业致富,让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感满满。

徐洪超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些年来大梨树村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旅游业等实现了快速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已完成2000多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省已建成656个省级美丽示范村,越来越多的村庄将实现产业兴旺、环境宜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