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于挣扎中自救:疫情风暴里的海外银行

发布时间:2020-08-06 08:35:24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方磊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日前面对媒体称,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随着国家调整措施而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反弹。本次疫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而不是经济金融危机,降息和宽松并不能解决当前经济困境。部分国家央行采取了超低政策利率、大规模再融资操作、资产购买计划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以直接释放流动性和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

据了解,美联储已经推出了零利率和无限量QE措施,此后又陆续重启了CPFF、PDCF、MMLF等次贷危机期间用过的非常规流动性工具。欧洲、日本在已经是负利率的背景下,欧央行陆续推出了大规模资产购买、流动性支持和抵押品宽松的一揽子政策,而日本央行增加了公司债和股票ETF购买以及引入新流动性投放工具。

为自救使尽浑身解数

据悉,全球逐步货币宽松后全力财政刺激,甚至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在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稳定了各项金融条件后,各国政府正不计代价地扩大财政刺激力度,以降低疫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

有分析人士指出,产业政策侧重对受创较大行业和中小企业定向支持,一是侧重对卫生医疗系统的支持。具体包含增加医疗资金支持、采购抗疫物资、支持开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以及为居民提供免费的病毒检测等措施,二是针对受影响较大行业因行施策。主要面向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纾困贷款、延迟缴税等措施。

国际类似措施包括:法国设立20亿欧元基金用于支持数十万家餐饮、贸易、旅游等商业活动完全停止的企业,意大利对营业额已暴跌逾25%的企业提供援助,美国提供460亿美元空运企业直接贷款和320亿美元的空运企业工资补贴,日本允许受疫情影响的公司延迟缴税1年。

三是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主要包括直接现金补贴、贷款担保、减税和延迟缴税等措施。德国稳定基金将提供4000亿欧元的贷款担保,法国自3月17日起将暂停征收企业所需缴纳的房租和水、电、燃气费用,日本将部分小型企业的资产税率下调至0%。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海外政策以短期纾困为主,保证未来经济恢复的基础。“由于海外疫情暴发晚于中国约1个月,除了此前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宽松措施外,目前各国采取的刺激措施以短期为实体经济纾困为主。”唐建伟指出。

就业问题是所有欧美国家在疫情风暴下最先面对的。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四周累计达2200万,几乎抹去次贷危机以来所有就业增长。因此各国除了支持中小企业等渡过难关外,还针对性地扶持企业以稳定就业。美国设立中小企业薪酬保护项目,德国降低了公司申请国家援助的门槛以保护工人免于失业,意大利拨款100亿欧元支持就业和员工。

其次是对民生的保障和最大限度维持不崩盘,这也是不容各国半点忽视的。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普遍较低,经济停滞将失去收入来源,因此多国政策还包含了对居民的直接现金救助、失业救助补贴、还款延期等措施。美国对成年人最高补贴1200美元,法国提供总计85亿欧元的两个月失业补贴,英国经济有困难人士将有为期三个月的缓交房贷期。“目前的政策主要在纾困,未来疫情可控之后可能会有更多中长期刺激方案。而日本由于疫情暴发较早、控制相对有力,政策中包含了通过购买旅游商品、预约餐厅和购买活动门票获得折扣和积分等方式兑现的少量刺激消费和稳增长措施。”唐建伟表示。他认为,海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宏观政策应更有针对性,重点应是稳企业和保就业。“目前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在防范海外输入性风险的前提下,应继续纾困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并重点关注以保就业、扩内需为目的的中长期经济增长。”同时他建议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积极促进居民消费;在保证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促进相关产业链替代带来的投资机会落地。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整体可控

尽管今年以来,疫情的发生给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增加了多重不确定性,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撰文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会受到疫情影响。

2020年,国内银行海外经营的发展重点仍然需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海外布局来多样化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对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也需要更熟悉当地市场的海外机构来为其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而唐建伟表示,从机构布局来看,目前,我国银行业在境外的机构布局主要以亚太和欧洲地区为主,近年来也逐步在南美洲和非洲等地进行扩张。受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机构经营将面临较大的压力。“疫情将对银行业的海外经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疫情严重的欧洲、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海外经营机构业务拓展将面临阶段性冲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

不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影响整体可控。

以中行为例,从公开的年报数据来看,海外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平均在10%左右,因此,有业内分析人士判断,海外业务收入的收缩可能对银行整体经营冲击有限。此外,中行海外机构客户以大型全球性跨国企业、机构所在地大型优质企业及中资“走出去”企业为主,因而短期内受到的冲击有限。

曾刚表示,虽然疫情对银行业海外经营的冲击是普遍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疫情暴发前当地海外分支机构运行状况和当地经济停摆时长的不同,造成疫情对银行业海外经营的冲击同样也是因地区而分化的。这就要求各家银行有必要根据不同地区受疫情影响的不同程度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海外发展规划。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银行海外机构要在经营中加强与母行的联动,积极推动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供应链关系的发展。“通过强化与母行的联系,加强国内客户与当地贸易投资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为中外经贸联系和供应链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他指出,海外分行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金融市场,为国内的企业积极筹措资金。


于挣扎中自救:疫情风暴里的海外银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8-06

□记者 方磊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日前面对媒体称,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随着国家调整措施而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反弹。本次疫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而不是经济金融危机,降息和宽松并不能解决当前经济困境。部分国家央行采取了超低政策利率、大规模再融资操作、资产购买计划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以直接释放流动性和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

据了解,美联储已经推出了零利率和无限量QE措施,此后又陆续重启了CPFF、PDCF、MMLF等次贷危机期间用过的非常规流动性工具。欧洲、日本在已经是负利率的背景下,欧央行陆续推出了大规模资产购买、流动性支持和抵押品宽松的一揽子政策,而日本央行增加了公司债和股票ETF购买以及引入新流动性投放工具。

为自救使尽浑身解数

据悉,全球逐步货币宽松后全力财政刺激,甚至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在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稳定了各项金融条件后,各国政府正不计代价地扩大财政刺激力度,以降低疫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

有分析人士指出,产业政策侧重对受创较大行业和中小企业定向支持,一是侧重对卫生医疗系统的支持。具体包含增加医疗资金支持、采购抗疫物资、支持开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以及为居民提供免费的病毒检测等措施,二是针对受影响较大行业因行施策。主要面向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纾困贷款、延迟缴税等措施。

国际类似措施包括:法国设立20亿欧元基金用于支持数十万家餐饮、贸易、旅游等商业活动完全停止的企业,意大利对营业额已暴跌逾25%的企业提供援助,美国提供460亿美元空运企业直接贷款和320亿美元的空运企业工资补贴,日本允许受疫情影响的公司延迟缴税1年。

三是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主要包括直接现金补贴、贷款担保、减税和延迟缴税等措施。德国稳定基金将提供4000亿欧元的贷款担保,法国自3月17日起将暂停征收企业所需缴纳的房租和水、电、燃气费用,日本将部分小型企业的资产税率下调至0%。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海外政策以短期纾困为主,保证未来经济恢复的基础。“由于海外疫情暴发晚于中国约1个月,除了此前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宽松措施外,目前各国采取的刺激措施以短期为实体经济纾困为主。”唐建伟指出。

就业问题是所有欧美国家在疫情风暴下最先面对的。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四周累计达2200万,几乎抹去次贷危机以来所有就业增长。因此各国除了支持中小企业等渡过难关外,还针对性地扶持企业以稳定就业。美国设立中小企业薪酬保护项目,德国降低了公司申请国家援助的门槛以保护工人免于失业,意大利拨款100亿欧元支持就业和员工。

其次是对民生的保障和最大限度维持不崩盘,这也是不容各国半点忽视的。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普遍较低,经济停滞将失去收入来源,因此多国政策还包含了对居民的直接现金救助、失业救助补贴、还款延期等措施。美国对成年人最高补贴1200美元,法国提供总计85亿欧元的两个月失业补贴,英国经济有困难人士将有为期三个月的缓交房贷期。“目前的政策主要在纾困,未来疫情可控之后可能会有更多中长期刺激方案。而日本由于疫情暴发较早、控制相对有力,政策中包含了通过购买旅游商品、预约餐厅和购买活动门票获得折扣和积分等方式兑现的少量刺激消费和稳增长措施。”唐建伟表示。他认为,海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宏观政策应更有针对性,重点应是稳企业和保就业。“目前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在防范海外输入性风险的前提下,应继续纾困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并重点关注以保就业、扩内需为目的的中长期经济增长。”同时他建议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积极促进居民消费;在保证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促进相关产业链替代带来的投资机会落地。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整体可控

尽管今年以来,疫情的发生给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增加了多重不确定性,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撰文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会受到疫情影响。

2020年,国内银行海外经营的发展重点仍然需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海外布局来多样化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对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也需要更熟悉当地市场的海外机构来为其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而唐建伟表示,从机构布局来看,目前,我国银行业在境外的机构布局主要以亚太和欧洲地区为主,近年来也逐步在南美洲和非洲等地进行扩张。受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机构经营将面临较大的压力。“疫情将对银行业的海外经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疫情严重的欧洲、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海外经营机构业务拓展将面临阶段性冲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

不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影响整体可控。

以中行为例,从公开的年报数据来看,海外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平均在10%左右,因此,有业内分析人士判断,海外业务收入的收缩可能对银行整体经营冲击有限。此外,中行海外机构客户以大型全球性跨国企业、机构所在地大型优质企业及中资“走出去”企业为主,因而短期内受到的冲击有限。

曾刚表示,虽然疫情对银行业海外经营的冲击是普遍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疫情暴发前当地海外分支机构运行状况和当地经济停摆时长的不同,造成疫情对银行业海外经营的冲击同样也是因地区而分化的。这就要求各家银行有必要根据不同地区受疫情影响的不同程度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海外发展规划。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银行海外机构要在经营中加强与母行的联动,积极推动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供应链关系的发展。“通过强化与母行的联系,加强国内客户与当地贸易投资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为中外经贸联系和供应链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他指出,海外分行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金融市场,为国内的企业积极筹措资金。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