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手记:博物馆里的移民史

发布时间:2020-09-11 08:53:18    作者:杜亮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杜亮

去吴忠市红寺堡区采访移民搬迁,入住宾馆,随手打开百度地图,竟然发现这里有一座“宁夏移民博物馆”,心里立刻产生好奇,这座博物馆将如何叙述宁夏移民的历史?特别是我们关心的当代移民史?在来红寺堡区之前,我们只知道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除此外,对宁夏移民的前世今生,我们不甚了了。走!为了恶补对移民史了解的空白,我们决定去这里进行一次计划外的探访。

穿插在弘德村的采访之间,我们来到了移民博物馆。匆匆浏览过后,有一个没想到,就是它把宁夏移民的历史追溯到了秦代蒙恬北筑长城的时候,在前言中它简要概括了秦皇汉武大规模“屯垦戍边”的历史,算是宁夏当时作为边疆地区移民之始。

我们要了解的移民当然不是这种军事目的的移民,而是当代以脱贫攻坚为目的的生态移民。通俗地讲,就是在政府组织下,把宁夏南部山区生存困难的农民移到北部平原来。吴忠市红寺堡区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而建。这也是馆里浓墨重彩的地方。

“将一个局部地区的人整体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称为“吊庄移民”。这是我们学到的新概念。1983年-1995年,宁夏区党委、政府在银川、吴忠等地建了不下21处吊庄移民点,将32万西海固移民“吊了过来”。吊庄移民的成功经验,推动了更为大型的移民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启动,就是把黄河水引进来,浇灌吴忠南部的亘古荒原。也就是今天红寺堡区的前身。

1999年1月,自治区成立红寺堡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县级党委、政府的权力;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吴忠市红寺堡区正式成立。这10年间,是红寺堡第一轮生态移民移入的历史,累计安置39977户196779人;2012年,是红寺堡正式设区后的第二轮生态移民,主要源自原州区和同心县,两县共移入7208户31500人。

我们采访的主角刘克瑞,便是这3万多人中的一个。他那一代的移民,已经走进了历史。


记者手记:博物馆里的移民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11

□记者 杜亮

去吴忠市红寺堡区采访移民搬迁,入住宾馆,随手打开百度地图,竟然发现这里有一座“宁夏移民博物馆”,心里立刻产生好奇,这座博物馆将如何叙述宁夏移民的历史?特别是我们关心的当代移民史?在来红寺堡区之前,我们只知道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除此外,对宁夏移民的前世今生,我们不甚了了。走!为了恶补对移民史了解的空白,我们决定去这里进行一次计划外的探访。

穿插在弘德村的采访之间,我们来到了移民博物馆。匆匆浏览过后,有一个没想到,就是它把宁夏移民的历史追溯到了秦代蒙恬北筑长城的时候,在前言中它简要概括了秦皇汉武大规模“屯垦戍边”的历史,算是宁夏当时作为边疆地区移民之始。

我们要了解的移民当然不是这种军事目的的移民,而是当代以脱贫攻坚为目的的生态移民。通俗地讲,就是在政府组织下,把宁夏南部山区生存困难的农民移到北部平原来。吴忠市红寺堡区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而建。这也是馆里浓墨重彩的地方。

“将一个局部地区的人整体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称为“吊庄移民”。这是我们学到的新概念。1983年-1995年,宁夏区党委、政府在银川、吴忠等地建了不下21处吊庄移民点,将32万西海固移民“吊了过来”。吊庄移民的成功经验,推动了更为大型的移民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启动,就是把黄河水引进来,浇灌吴忠南部的亘古荒原。也就是今天红寺堡区的前身。

1999年1月,自治区成立红寺堡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县级党委、政府的权力;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吴忠市红寺堡区正式成立。这10年间,是红寺堡第一轮生态移民移入的历史,累计安置39977户196779人;2012年,是红寺堡正式设区后的第二轮生态移民,主要源自原州区和同心县,两县共移入7208户31500人。

我们采访的主角刘克瑞,便是这3万多人中的一个。他那一代的移民,已经走进了历史。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