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8月社融增量超预期

发布时间:2020-09-14 08:50:06    作者:李林鸾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9月11日,央行发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8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报告。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数据显示,经济恢复进程在快速推进。

另外,近期市场上有观点担忧货币政策收敛太快将带来负面影响,但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8月信贷、社融的表现说明了7月数据不及预期更多是扰动因素导致,货币政策依然对实体经济恢复形成较大力度支持,考虑经济逐渐企稳以及防控风险的需要逐渐回归常态,并非加速收紧。

“整体上看,M2增速保持合理增长,有助于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持同时防范风险。”温彬说。另外,8月M1同比增长8%,创下2018年3月以来的新高。在温彬看来,综合考察8月新订单PMI指数的回升以及PPI的改善,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出现了积极改善。对于M1增速创新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体现经济恢复进程正在较快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当月房地产市场继续回暖,也对M1增速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多位专家分析认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基本符合预期。王青分析,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季节性回升,同比多增则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前者体现政策引导效果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改善,后者则归因于商品房销售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回暖。另外,由于票据融资利率持续走高,进一步抑制企业票据贴现需求,8月票据融资延续负增,且环比、同比均现较大幅度减少。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76.7亿元,同比增长13.3%,涨幅比7月提高0.4个百分点。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8万亿元,比7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1.89万亿元和1.38万亿元。社融超预期大增,引起市场关注。政府债券融资继5月后再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38万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8341亿元和8741亿元,这是导致8月社融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多位专家认为,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上半年紧急模式下产生的企业资金空转套利、房价上涨等问题得到了重视,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逐步回归稳健轨道。


8月社融增量超预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14

□记者 李林鸾

9月11日,央行发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8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报告。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数据显示,经济恢复进程在快速推进。

另外,近期市场上有观点担忧货币政策收敛太快将带来负面影响,但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8月信贷、社融的表现说明了7月数据不及预期更多是扰动因素导致,货币政策依然对实体经济恢复形成较大力度支持,考虑经济逐渐企稳以及防控风险的需要逐渐回归常态,并非加速收紧。

“整体上看,M2增速保持合理增长,有助于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持同时防范风险。”温彬说。另外,8月M1同比增长8%,创下2018年3月以来的新高。在温彬看来,综合考察8月新订单PMI指数的回升以及PPI的改善,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出现了积极改善。对于M1增速创新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体现经济恢复进程正在较快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当月房地产市场继续回暖,也对M1增速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多位专家分析认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基本符合预期。王青分析,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季节性回升,同比多增则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前者体现政策引导效果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改善,后者则归因于商品房销售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回暖。另外,由于票据融资利率持续走高,进一步抑制企业票据贴现需求,8月票据融资延续负增,且环比、同比均现较大幅度减少。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76.7亿元,同比增长13.3%,涨幅比7月提高0.4个百分点。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8万亿元,比7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1.89万亿元和1.38万亿元。社融超预期大增,引起市场关注。政府债券融资继5月后再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38万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8341亿元和8741亿元,这是导致8月社融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多位专家认为,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上半年紧急模式下产生的企业资金空转套利、房价上涨等问题得到了重视,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逐步回归稳健轨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