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绿色PPP模式为污染治理赋能

消失多年的海菜花重现洱海

发布时间:2020-09-17 08:06:23    作者:于晗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于晗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如今攻坚战进入了收官之年。作为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动力,近年来,绿色金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通过调研了解到,以绿色金融业务为抓手,兴业银行创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助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让发展可持续,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菜花重现洱海

今年6月,云南大理洱海的海菜花登上了微博热搜,令网民啧啧称奇。鲜为人知的是,在过去很多年,被视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在洱海难觅踪迹。

2016年底,云南省打响了洱海治理攻坚战,开启抢救式保护工作。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继2018年后再次实现连续7个月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如今海菜花又在清澈的湖水中随波荡漾了。

洱海的治理背后,除政府的重视,企业的参与,亦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2016年,大理市通过招标,引入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水务”)参与洱海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

“云南水务负责洱海流域37条入湖河道中34条河道的治理,总投资约9亿元,通过上游截污和河道治理,每年能向洱海注入1亿立方米的优质山泉水,置换洱海水体,实现从源头对洱海水质的改善。”云南水务公司党委书记杨方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作为该PPP项目主导公司的重要资金方,兴业银行为云南水务制定了绿色金融总体服务方案,提供综合授信35亿元,支持该企业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完善。2018年,兴业银行与云南水务签署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6月末,已累计提供绿色融资89.48亿元,涵盖信贷、超短融、理财直接融资、并购基金等多种融资工具。

为何采纳PPP模式?据了解,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通过绿色PPP模式,不仅能化解政府在洱海治理上地方财政不足、举债受限的困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方,还能够发挥项目建设、管理运营、资金筹措的长项,实现各司其职,专业人干专业事。

一定程度上PPP模式增强了“银政企”的合力。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帮助政府共同建设项目,社会资本方则可以通过贷款筹集资金,建设运营之后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当前PPP模式发展的核心前提。”

PPP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作为贵州省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贵州天柱县鉴江小流域治理项目近来备受关注。鉴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内主要河流,更是天柱县主要水源地和污水接纳地。近几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采矿作业的发展,当地的母亲河——鉴江出现河道堵塞、水质污染、驳岸冲刷等生态问题。

2017年,龙元建设集团中标了天柱县鉴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根据规划,该项目将通过拓宽河道、加固堤坝、种植绿植等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项目还将建设一个融文化、水景、露营、漂流等为一体的民族风情文化园区,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

该项目的特色之处在于,借助PPP模式,实现了各方效益的平衡和利益最大化。据了解,天柱县政府和龙元建设集团设立了项目公司——天柱县明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并采取了“项目运营收益+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的运作模式。兴业银行对该项目考察和评估测算后,投放了11.7亿元长期贷款。

“在建设期,项目运营公司只需要付息。建成后,项目还款主要以天柱县财政的缺口补贴为主,承接该项目的主体公司龙元建设集团提供项目担保。当项目超过预期收益时,运营收入可以反哺政府和运营方,即使一时效益不佳,龙元建设集团也可以提供差额补足。整体上保证了项目的稳健经营,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兴业银行贵阳分行企业金融部总经理项江表示。

据介绍,鉴江流域治理是兴业银行在贵州落地的第一个PPP项目。此前,兴业银行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500亿元的绿色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这个框架下,绿色金融项目享受审批绿色通道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于该项目来说,不仅获得了低利率支持,由于贷款年限较长,政府的支出也得以拉长,每年还款负担大大减轻。

“在11年的运营期内,项目年接待游客量有望达到40万人次以上,带动经济收益可达4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受益人群达11万人。”谈到项目未来的收益预期,天柱县明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付还海表示,更重要的是在兴业银行支持下,帮助当地走出一条“绿色+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贵州省贫困县之一,随着该项目的建设施工和运营,天柱县增加了居民就业机会,还有效推动了当地扶贫工作。统计显示,该项目建设直接吸纳当地贫困人口1000余人就业。


绿色PPP模式为污染治理赋能

消失多年的海菜花重现洱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17

□记者 于晗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如今攻坚战进入了收官之年。作为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动力,近年来,绿色金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通过调研了解到,以绿色金融业务为抓手,兴业银行创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助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让发展可持续,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菜花重现洱海

今年6月,云南大理洱海的海菜花登上了微博热搜,令网民啧啧称奇。鲜为人知的是,在过去很多年,被视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在洱海难觅踪迹。

2016年底,云南省打响了洱海治理攻坚战,开启抢救式保护工作。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继2018年后再次实现连续7个月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如今海菜花又在清澈的湖水中随波荡漾了。

洱海的治理背后,除政府的重视,企业的参与,亦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2016年,大理市通过招标,引入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水务”)参与洱海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

“云南水务负责洱海流域37条入湖河道中34条河道的治理,总投资约9亿元,通过上游截污和河道治理,每年能向洱海注入1亿立方米的优质山泉水,置换洱海水体,实现从源头对洱海水质的改善。”云南水务公司党委书记杨方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作为该PPP项目主导公司的重要资金方,兴业银行为云南水务制定了绿色金融总体服务方案,提供综合授信35亿元,支持该企业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完善。2018年,兴业银行与云南水务签署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6月末,已累计提供绿色融资89.48亿元,涵盖信贷、超短融、理财直接融资、并购基金等多种融资工具。

为何采纳PPP模式?据了解,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通过绿色PPP模式,不仅能化解政府在洱海治理上地方财政不足、举债受限的困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方,还能够发挥项目建设、管理运营、资金筹措的长项,实现各司其职,专业人干专业事。

一定程度上PPP模式增强了“银政企”的合力。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帮助政府共同建设项目,社会资本方则可以通过贷款筹集资金,建设运营之后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当前PPP模式发展的核心前提。”

PPP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作为贵州省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贵州天柱县鉴江小流域治理项目近来备受关注。鉴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内主要河流,更是天柱县主要水源地和污水接纳地。近几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采矿作业的发展,当地的母亲河——鉴江出现河道堵塞、水质污染、驳岸冲刷等生态问题。

2017年,龙元建设集团中标了天柱县鉴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根据规划,该项目将通过拓宽河道、加固堤坝、种植绿植等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项目还将建设一个融文化、水景、露营、漂流等为一体的民族风情文化园区,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

该项目的特色之处在于,借助PPP模式,实现了各方效益的平衡和利益最大化。据了解,天柱县政府和龙元建设集团设立了项目公司——天柱县明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并采取了“项目运营收益+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的运作模式。兴业银行对该项目考察和评估测算后,投放了11.7亿元长期贷款。

“在建设期,项目运营公司只需要付息。建成后,项目还款主要以天柱县财政的缺口补贴为主,承接该项目的主体公司龙元建设集团提供项目担保。当项目超过预期收益时,运营收入可以反哺政府和运营方,即使一时效益不佳,龙元建设集团也可以提供差额补足。整体上保证了项目的稳健经营,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兴业银行贵阳分行企业金融部总经理项江表示。

据介绍,鉴江流域治理是兴业银行在贵州落地的第一个PPP项目。此前,兴业银行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500亿元的绿色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这个框架下,绿色金融项目享受审批绿色通道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于该项目来说,不仅获得了低利率支持,由于贷款年限较长,政府的支出也得以拉长,每年还款负担大大减轻。

“在11年的运营期内,项目年接待游客量有望达到40万人次以上,带动经济收益可达4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受益人群达11万人。”谈到项目未来的收益预期,天柱县明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付还海表示,更重要的是在兴业银行支持下,帮助当地走出一条“绿色+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贵州省贫困县之一,随着该项目的建设施工和运营,天柱县增加了居民就业机会,还有效推动了当地扶贫工作。统计显示,该项目建设直接吸纳当地贫困人口1000余人就业。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