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造就幸福路

□刘红伟/文 记者 谢殊青/摄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望着他在林场内种活的第一颗白榆树,思绪飘回到39年前。1981年,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和其他5位世代生活在甘肃省古浪县土门镇的老汉,不甘心将家园拱手让与沙漠,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发起和组建了八步沙林场。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南边最大的风沙口。上世纪80年代,沙漠以每年7米左右的速度向南推移,严重侵蚀着周边10多个村庄、2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万多人民的农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面对黄沙的肆虐,有的人选择背井离乡,有的人选择去改变现状。郭朝明等六老汉就是选择改变现状的代表。1980年冬,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进八步沙,投入到造林封沙的战斗中,以现代愚公移山精神去改变古浪县的生态环境,“八步沙六老汉”以此闻名。

时至今日,八步沙林场在六老汉、三代人的治理下,从一道沟到十二道沟,完成造林近22万亩,管护封沙育林面积将近38万亩。“以前是沙进人退,现在是人进沙退,不仅绿洲面积扩大,我们还有了经济收入。”郭万刚指着不远处的“溜达鸡”说。


9月17日,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郭万刚老人站在治沙点上,先辈们种下的小树苗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土门镇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如今“黄龙”已被锁住。

也正是在这40年来的治沙封沙成果下,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先后建成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易地搬迁干旱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群众6.24万人,实现58个村整村搬迁,横梁、干城、新堡3个乡镇整乡搬迁。

何大海一家从山区的黑松驿镇搬到绿洲小城镇,在政府的帮助下住上了楼房,还在附近养殖区里养起了牛。“我们自己拿一万块钱就能住上100平米的楼房。”何大海笑着说。距他家不远的地方,就是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养殖区,他年迈的父亲也在帮忙一起养牛。

对于这些养殖户来说,当地银行业根据国家对古浪县的扶贫政策,纷纷推出各种惠民贷款,从5万元的无息贷款,到利率4.55%的养殖贷款,再到涉农贷款、创业贷款等,养殖户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贷款,帮助他们以最小的压力富足生活。何大海担心自己会还不上贷款,所以他选择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养牛后发现,政府已经帮他们想好了出路,每年都会有企业来收购,不用担心牛卖不出去。

而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就更胆大了一些,他在今年申请了20万元的养殖贷款,还创办了合作社。他家以前住在横梁村的土坯房里,2018年搬到富民新村,住上了90多平米的瓷砖房,有若天壤之别。

伴随着古浪县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加之政府提供的各项脱贫惠民政策以及金融业的支持,当地老百姓致富道路必然宽敞平坦。

 


9月16日,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和老伴找出一张以前居住的老房子照片,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


郭万刚说:“我们六家人有个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有一个继承人,把治沙的事管下去。”


养牛有低息贷款,卖牛有企业上门收购,村民何大海盘算着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存栏量。


一位村民在古浪县西靖镇圆梦新村便民金融服务点办理业务。这个便民服务点设在一家超市内。


9月17日,武威银保监分局干部下乡了解助农资金使用情况。


村民何大海站在绿洲小城镇新家的阳台上。他说,之前住在大山深沟,出行不方便,下大雨房子还漏水,没想到好日子来得这么快。

治沙造就幸福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14

□刘红伟/文 记者 谢殊青/摄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望着他在林场内种活的第一颗白榆树,思绪飘回到39年前。1981年,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和其他5位世代生活在甘肃省古浪县土门镇的老汉,不甘心将家园拱手让与沙漠,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发起和组建了八步沙林场。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南边最大的风沙口。上世纪80年代,沙漠以每年7米左右的速度向南推移,严重侵蚀着周边10多个村庄、2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万多人民的农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面对黄沙的肆虐,有的人选择背井离乡,有的人选择去改变现状。郭朝明等六老汉就是选择改变现状的代表。1980年冬,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进八步沙,投入到造林封沙的战斗中,以现代愚公移山精神去改变古浪县的生态环境,“八步沙六老汉”以此闻名。

时至今日,八步沙林场在六老汉、三代人的治理下,从一道沟到十二道沟,完成造林近22万亩,管护封沙育林面积将近38万亩。“以前是沙进人退,现在是人进沙退,不仅绿洲面积扩大,我们还有了经济收入。”郭万刚指着不远处的“溜达鸡”说。


9月17日,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郭万刚老人站在治沙点上,先辈们种下的小树苗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土门镇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如今“黄龙”已被锁住。

也正是在这40年来的治沙封沙成果下,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先后建成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易地搬迁干旱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群众6.24万人,实现58个村整村搬迁,横梁、干城、新堡3个乡镇整乡搬迁。

何大海一家从山区的黑松驿镇搬到绿洲小城镇,在政府的帮助下住上了楼房,还在附近养殖区里养起了牛。“我们自己拿一万块钱就能住上100平米的楼房。”何大海笑着说。距他家不远的地方,就是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养殖区,他年迈的父亲也在帮忙一起养牛。

对于这些养殖户来说,当地银行业根据国家对古浪县的扶贫政策,纷纷推出各种惠民贷款,从5万元的无息贷款,到利率4.55%的养殖贷款,再到涉农贷款、创业贷款等,养殖户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贷款,帮助他们以最小的压力富足生活。何大海担心自己会还不上贷款,所以他选择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养牛后发现,政府已经帮他们想好了出路,每年都会有企业来收购,不用担心牛卖不出去。

而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就更胆大了一些,他在今年申请了20万元的养殖贷款,还创办了合作社。他家以前住在横梁村的土坯房里,2018年搬到富民新村,住上了90多平米的瓷砖房,有若天壤之别。

伴随着古浪县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加之政府提供的各项脱贫惠民政策以及金融业的支持,当地老百姓致富道路必然宽敞平坦。

 


9月16日,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和老伴找出一张以前居住的老房子照片,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


郭万刚说:“我们六家人有个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有一个继承人,把治沙的事管下去。”


养牛有低息贷款,卖牛有企业上门收购,村民何大海盘算着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存栏量。


一位村民在古浪县西靖镇圆梦新村便民金融服务点办理业务。这个便民服务点设在一家超市内。


9月17日,武威银保监分局干部下乡了解助农资金使用情况。


村民何大海站在绿洲小城镇新家的阳台上。他说,之前住在大山深沟,出行不方便,下大雨房子还漏水,没想到好日子来得这么快。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