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业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力

发布时间:2020-10-15 08:27:40    作者:冯娜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冯娜娜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一个重要抓手。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金融机构研究细化扶贫工作,并着力稳步推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银行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相融合,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聚力攻坚,精准施策,不断优化长效帮扶机制,培育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加大产业扶贫贷款力度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产业扶贫贷款的信贷投放力度,并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该行以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带动贫困人口稳步脱贫增收。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投放超3500亿元。其中,产业类扶贫贷款累计投放近1100亿元,精准带动28690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邮储银行立足产业特色,围绕带贫作用的扶贫企业客户,积极支持扶贫产业发展。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产业精准扶贫余额达296.11亿元。

光大银行实施产业扶贫,截至上半年末,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4.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26亿元。光大银行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提供产业扶贫信贷支持,累计发放1.44亿元产业扶贫贷款,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截至上半年末,兴业银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78亿元,涉及产业精准扶贫贷款78笔/个。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民生银行开展产业扶贫项目55个,涵盖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类型,产业扶贫项目投入金额48.21亿元。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华夏银行开展产业扶贫项目11个,涵盖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类型,产业扶贫项目投入金额3.87亿元。

平安银行产业扶贫项目持续聚焦贫困地区产业,围绕疫情防控及农村复工复产,展开了一系列金融精准扶贫工作。2020 年上半年投放扶贫资金共计87.6亿元,惠及21万贫困人口,累计投放扶贫资金 213.14亿元,惠及73万贫困人口。2020年以来,先后向医药、新基建、核电、水电等行业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9.2亿元,并联合企业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产业帮扶。

浙商银行通过将信贷资源注入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帮助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上下游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截至 2020年6月末,浙商银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42亿元,较年初增加1.42亿元。

城商行中,截至2020年6月末,南京银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7.14亿元,带动了贫困人口235人。贵阳银行在助力产业扶贫层面,按照“给思路、给资金、给项目、给市场”的定位,将扶贫贷款重点投向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紧扣各县主导产业,引入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6月末,累计支持项目179个、金额130.61亿元,可带动2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以地方为例,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20年,广西还要向8县660村24万贫困人口发起总攻。广西银保监局方面介绍,2019年,广西产业扶贫贷款增速达57%,深度贫困地区所在地市金额占比达79%。

立足特色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重点之一就是要做到“接地气”,为精准服务当地,银行机构立足当地特色,创新了特色产业信贷产品,开发推出了特色产业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了金融扶贫的工具。

在重庆,2020年2月,重庆18个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重庆银保监局方面介绍,以支持造血式扶贫产业为主线,靶向纾解发展问题。针对深度贫困乡镇主导扶贫产业60%以上为中药材的同质化情况,引导银行扩展支持茶叶等扶贫产业发展。2019年,银行机构已向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业发放贷款260亿元。

在甘肃,金融机构创新了涉农信贷产品,推出“陇薯宝”“金果贷”“陇药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甘肃银保监局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投放力度,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为投放重点。2019年末,六大特色产业工程贷款余额达到243.35亿元。

在贵州,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刺梨产业为贵州省十二大产业之一,属六盘水盘州市重点发展农业扶贫产业。2019年6月,工行贵州六盘水盘州支行投放了辖内首批刺梨特色产业“扶贫产业贷”订单融资业务,贷款资金投向7家合作社,金额合计3000万元。

实际上,在工行总行信贷产品创新政策的激励下,该行各分行立足区域贫困地区经济特点、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创新“创业致富贷”“藏宿贷”“扶贫商户e贷”“惠农贷”“茶e贷”“易农贷”“苹果通”等一系列扶贫信贷产品。以“信贷+非信贷”“融资+融智”服务理念,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产品及场景模式,多元化支持贫困地区金融需求,有效带动了1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兴业银行方面,因地制宜在产业优势突出、聚集度高的区域设立乳业、农业、林业等产业金融中心,量身开发出林权抵押贷、烟农贷、银纺贷等一批“接地气”的特色金融产品,精准服务当地特色产业。

扶贫模式因地制宜

除了推出特色产业扶贫产品和服务外,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当地的产业扶贫模式也很重要。

在陕西,8月,中国银行投贷联动支持的咸阳最大产业扶贫项目——正大现代农牧食品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一期30万头项目在陕西咸阳永寿县成功投产。这也意味着中行陕西省分行开启了产业扶贫新模式,即推动政府、银行、企业、项目公司四位一体的扶贫投贷联动创新模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中国银行方面介绍,项目全面建成后,有望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工艺最先进、技术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15万头。项目将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流转土地2万余亩,涉及农户2100余户,累计流转资金2.4亿元。项目收益将优先用于扶贫工作,年可惠及农户7400余户。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可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项目周边万亩有机大田和果蔬种植基地将每年带动农户增加经营性收入,从而使农民得到土地流转、项目分红、为企业打工等复合性的稳定收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银行投贷联动支持的产业扶贫项目——正大现代农牧食品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在陕西咸阳永寿县投产。 中国银行/供图

在广东,2019年末,工行广东分行对口扶贫村——广东省阳江市九三村提前实现了全面脱贫。实际上,该行与九三村确立对口扶贫关系起始于2016年4月。4年多来,工行广东分行派驻的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进村入户,累计投入资金470万元,以行动落实精准扶贫帮困工作,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在九三村扶贫方式转变中,工行广东分行首先是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根本出路,成立了阳江市阳东区九三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如,该行使用财政扶贫资金51万元支持当地14户贫困家庭养殖黄牛、猪、鹅和种植沙糖桔等,并提供殖技术及销售渠道支持,帮助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6000元,激发了九三村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干事创业的精神。

在四川,工行的定点帮扶县之一即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工行的债转股实施机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投资”)联动了当地政府、工行,以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旅游、光伏、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创新设立政银企债转股合作基金等方式,以推动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提升扶贫质量。

工银投资有关负责人介绍,巴中市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处于秦巴山贫困片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工银投资通过发挥债转股业务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投资资金与央企国企扶贫项目贯通落地,带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工银投资通过“自有+社会”资金组合式投资,向青岛某优质地方企业增资入股,助力其实现9个光伏扶贫项目投资,总装机容量约258MW,惠及8000余户贫困户。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也提到,该行紧紧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创新探索“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激活贫困地区的“自体造血”功能。

配套服务全面跟上

在落实上述金融支持举措之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配套服务也需全面跟上。

工行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了该行如何拓宽全行产业扶贫工具的举措。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工行采取“总行+分行”两级扶贫信贷产品创新架构,建立组合式产业扶贫信贷模式,为全行开展产业金融帮扶提供有效信贷工具。

工行建立了全行通用扶贫产品体系。工行总行推出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搭建允许有风险敞口的“银政”“银担”等扶贫信贷产品框架。通过掌握核心企业带贫益贫属性,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周转贷款、固定资产购建贷。通过投放产业扶贫贷款,精准满足贫困地区种植、养殖及销售产业,以及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累计覆盖400余个贫困县,辐射带动1000多万贫困户人口脱贫增收,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在推广组合式产业信贷模式上,工行构建了“银行+产业基地+贫困户”“银行+商贸项目+电商+贫困户”“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银行+合作社+贫困户”等组合式金融扶贫模式,培育持续“造血”的特色产业,解决好单个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问题。

同时,工行着力拓展线下服务渠道,延伸全行“全帮扶”的布局。一方面,工行持续布局金融服务网络。该行物理网点、自助渠道等已覆盖545个贫困县,共设有网点1081家、自助银行2683家、ATM6242台,线下渠道整体覆盖率为65.5%。其中,甘肃、河南、湖北等7省贫困县实现线下渠道全覆盖。结合贫困地区网点特点,在158家贫困县网点建成“工行驿站”,向贫困地区客户开放共享网点日常生活类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工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渠道布局。将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线下渠道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共设立网点110家、覆盖率27.3%,在4个定点扶贫县设有网点7家、自助银行27家、ATM62台,实现了定点扶贫县线下渠道全覆盖。

在新产业帮扶模式上,工行开创了多主体“共帮扶”的路径。在提供信贷金融资金基础上,实践创新了“融资-生产-撮合-销售”全链条产业扶贫服务模式。建立了以银行为核心媒介的“扶贫联盟”,目前已与包括政府、央企、龙头企业、金融同业等在内的100余家机构单位实现对接。

同时,工行累计发布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7个贫困县共49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信息,协助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帮扶产业发展。在定点扶贫4县市捐赠资金4.5亿元,引入无偿资金6680万元,向贫困地区定向支援人员1400余人。


工商银行积极支持定点扶贫县青花椒产业发展,提供捐助、融资等支持,并利用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帮助椒农拓展销路。 工商银行/供图

后续产业扶贫思路

对于后续产业扶贫计划,各行都有自己的思路。

以贵阳银行为例,该行称,后续在聚焦产业扶贫上,围绕“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带动扶贫”的核心原则,大力支持涉农产业发展,以绿色特色产业为导向,大力支持培育具备地理标识、绿色、有机高端产品的农业产业,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支持农村人口就业。

对于实践中如何处理好精准扶贫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就产业扶贫层面,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曾提到,面向“三农”是农业银行的经营定位,服务脱贫攻坚是农行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农行必须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扶贫各项工作。同时,农行是一家国家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等各项金融服务过程之中,又必须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所以农行要在产业项目扶贫贷款筛选上下功夫。首先是优选产业,重点选择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实施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其次是优选项目和企业,将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作为扶贫贷款的投放重点。再次是农行强化扶贫利益的连接机制,把建立健全银行让利、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扶贫利益连接机制作为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和利率等优惠政策享受的前提条件。

张青松还提到,要在信贷政策的精细化上下功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区域性较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质相对较弱,要实现扶贫贷款放得出、收得回,必须要在信贷准入政策和日常管理的精细化上下功夫。


银行业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15

□记者 冯娜娜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一个重要抓手。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金融机构研究细化扶贫工作,并着力稳步推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银行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相融合,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聚力攻坚,精准施策,不断优化长效帮扶机制,培育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加大产业扶贫贷款力度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产业扶贫贷款的信贷投放力度,并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该行以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带动贫困人口稳步脱贫增收。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投放超3500亿元。其中,产业类扶贫贷款累计投放近1100亿元,精准带动28690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邮储银行立足产业特色,围绕带贫作用的扶贫企业客户,积极支持扶贫产业发展。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产业精准扶贫余额达296.11亿元。

光大银行实施产业扶贫,截至上半年末,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4.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26亿元。光大银行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提供产业扶贫信贷支持,累计发放1.44亿元产业扶贫贷款,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截至上半年末,兴业银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78亿元,涉及产业精准扶贫贷款78笔/个。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民生银行开展产业扶贫项目55个,涵盖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类型,产业扶贫项目投入金额48.21亿元。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华夏银行开展产业扶贫项目11个,涵盖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类型,产业扶贫项目投入金额3.87亿元。

平安银行产业扶贫项目持续聚焦贫困地区产业,围绕疫情防控及农村复工复产,展开了一系列金融精准扶贫工作。2020 年上半年投放扶贫资金共计87.6亿元,惠及21万贫困人口,累计投放扶贫资金 213.14亿元,惠及73万贫困人口。2020年以来,先后向医药、新基建、核电、水电等行业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9.2亿元,并联合企业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产业帮扶。

浙商银行通过将信贷资源注入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帮助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上下游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截至 2020年6月末,浙商银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42亿元,较年初增加1.42亿元。

城商行中,截至2020年6月末,南京银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7.14亿元,带动了贫困人口235人。贵阳银行在助力产业扶贫层面,按照“给思路、给资金、给项目、给市场”的定位,将扶贫贷款重点投向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紧扣各县主导产业,引入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6月末,累计支持项目179个、金额130.61亿元,可带动2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以地方为例,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20年,广西还要向8县660村24万贫困人口发起总攻。广西银保监局方面介绍,2019年,广西产业扶贫贷款增速达57%,深度贫困地区所在地市金额占比达79%。

立足特色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重点之一就是要做到“接地气”,为精准服务当地,银行机构立足当地特色,创新了特色产业信贷产品,开发推出了特色产业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了金融扶贫的工具。

在重庆,2020年2月,重庆18个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重庆银保监局方面介绍,以支持造血式扶贫产业为主线,靶向纾解发展问题。针对深度贫困乡镇主导扶贫产业60%以上为中药材的同质化情况,引导银行扩展支持茶叶等扶贫产业发展。2019年,银行机构已向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乡村旅游业发放贷款260亿元。

在甘肃,金融机构创新了涉农信贷产品,推出“陇薯宝”“金果贷”“陇药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甘肃银保监局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投放力度,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为投放重点。2019年末,六大特色产业工程贷款余额达到243.35亿元。

在贵州,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刺梨产业为贵州省十二大产业之一,属六盘水盘州市重点发展农业扶贫产业。2019年6月,工行贵州六盘水盘州支行投放了辖内首批刺梨特色产业“扶贫产业贷”订单融资业务,贷款资金投向7家合作社,金额合计3000万元。

实际上,在工行总行信贷产品创新政策的激励下,该行各分行立足区域贫困地区经济特点、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创新“创业致富贷”“藏宿贷”“扶贫商户e贷”“惠农贷”“茶e贷”“易农贷”“苹果通”等一系列扶贫信贷产品。以“信贷+非信贷”“融资+融智”服务理念,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产品及场景模式,多元化支持贫困地区金融需求,有效带动了1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兴业银行方面,因地制宜在产业优势突出、聚集度高的区域设立乳业、农业、林业等产业金融中心,量身开发出林权抵押贷、烟农贷、银纺贷等一批“接地气”的特色金融产品,精准服务当地特色产业。

扶贫模式因地制宜

除了推出特色产业扶贫产品和服务外,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当地的产业扶贫模式也很重要。

在陕西,8月,中国银行投贷联动支持的咸阳最大产业扶贫项目——正大现代农牧食品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一期30万头项目在陕西咸阳永寿县成功投产。这也意味着中行陕西省分行开启了产业扶贫新模式,即推动政府、银行、企业、项目公司四位一体的扶贫投贷联动创新模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中国银行方面介绍,项目全面建成后,有望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工艺最先进、技术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15万头。项目将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流转土地2万余亩,涉及农户2100余户,累计流转资金2.4亿元。项目收益将优先用于扶贫工作,年可惠及农户7400余户。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可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项目周边万亩有机大田和果蔬种植基地将每年带动农户增加经营性收入,从而使农民得到土地流转、项目分红、为企业打工等复合性的稳定收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银行投贷联动支持的产业扶贫项目——正大现代农牧食品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在陕西咸阳永寿县投产。 中国银行/供图

在广东,2019年末,工行广东分行对口扶贫村——广东省阳江市九三村提前实现了全面脱贫。实际上,该行与九三村确立对口扶贫关系起始于2016年4月。4年多来,工行广东分行派驻的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进村入户,累计投入资金470万元,以行动落实精准扶贫帮困工作,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在九三村扶贫方式转变中,工行广东分行首先是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根本出路,成立了阳江市阳东区九三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如,该行使用财政扶贫资金51万元支持当地14户贫困家庭养殖黄牛、猪、鹅和种植沙糖桔等,并提供殖技术及销售渠道支持,帮助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6000元,激发了九三村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干事创业的精神。

在四川,工行的定点帮扶县之一即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工行的债转股实施机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投资”)联动了当地政府、工行,以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旅游、光伏、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创新设立政银企债转股合作基金等方式,以推动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提升扶贫质量。

工银投资有关负责人介绍,巴中市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处于秦巴山贫困片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工银投资通过发挥债转股业务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投资资金与央企国企扶贫项目贯通落地,带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工银投资通过“自有+社会”资金组合式投资,向青岛某优质地方企业增资入股,助力其实现9个光伏扶贫项目投资,总装机容量约258MW,惠及8000余户贫困户。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也提到,该行紧紧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创新探索“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激活贫困地区的“自体造血”功能。

配套服务全面跟上

在落实上述金融支持举措之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配套服务也需全面跟上。

工行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了该行如何拓宽全行产业扶贫工具的举措。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工行采取“总行+分行”两级扶贫信贷产品创新架构,建立组合式产业扶贫信贷模式,为全行开展产业金融帮扶提供有效信贷工具。

工行建立了全行通用扶贫产品体系。工行总行推出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搭建允许有风险敞口的“银政”“银担”等扶贫信贷产品框架。通过掌握核心企业带贫益贫属性,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周转贷款、固定资产购建贷。通过投放产业扶贫贷款,精准满足贫困地区种植、养殖及销售产业,以及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累计覆盖400余个贫困县,辐射带动1000多万贫困户人口脱贫增收,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在推广组合式产业信贷模式上,工行构建了“银行+产业基地+贫困户”“银行+商贸项目+电商+贫困户”“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银行+合作社+贫困户”等组合式金融扶贫模式,培育持续“造血”的特色产业,解决好单个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问题。

同时,工行着力拓展线下服务渠道,延伸全行“全帮扶”的布局。一方面,工行持续布局金融服务网络。该行物理网点、自助渠道等已覆盖545个贫困县,共设有网点1081家、自助银行2683家、ATM6242台,线下渠道整体覆盖率为65.5%。其中,甘肃、河南、湖北等7省贫困县实现线下渠道全覆盖。结合贫困地区网点特点,在158家贫困县网点建成“工行驿站”,向贫困地区客户开放共享网点日常生活类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工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渠道布局。将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线下渠道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共设立网点110家、覆盖率27.3%,在4个定点扶贫县设有网点7家、自助银行27家、ATM62台,实现了定点扶贫县线下渠道全覆盖。

在新产业帮扶模式上,工行开创了多主体“共帮扶”的路径。在提供信贷金融资金基础上,实践创新了“融资-生产-撮合-销售”全链条产业扶贫服务模式。建立了以银行为核心媒介的“扶贫联盟”,目前已与包括政府、央企、龙头企业、金融同业等在内的100余家机构单位实现对接。

同时,工行累计发布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7个贫困县共49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信息,协助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帮扶产业发展。在定点扶贫4县市捐赠资金4.5亿元,引入无偿资金6680万元,向贫困地区定向支援人员1400余人。


工商银行积极支持定点扶贫县青花椒产业发展,提供捐助、融资等支持,并利用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帮助椒农拓展销路。 工商银行/供图

后续产业扶贫思路

对于后续产业扶贫计划,各行都有自己的思路。

以贵阳银行为例,该行称,后续在聚焦产业扶贫上,围绕“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带动扶贫”的核心原则,大力支持涉农产业发展,以绿色特色产业为导向,大力支持培育具备地理标识、绿色、有机高端产品的农业产业,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支持农村人口就业。

对于实践中如何处理好精准扶贫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就产业扶贫层面,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曾提到,面向“三农”是农业银行的经营定位,服务脱贫攻坚是农行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农行必须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扶贫各项工作。同时,农行是一家国家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等各项金融服务过程之中,又必须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所以农行要在产业项目扶贫贷款筛选上下功夫。首先是优选产业,重点选择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实施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其次是优选项目和企业,将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作为扶贫贷款的投放重点。再次是农行强化扶贫利益的连接机制,把建立健全银行让利、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扶贫利益连接机制作为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和利率等优惠政策享受的前提条件。

张青松还提到,要在信贷政策的精细化上下功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区域性较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质相对较弱,要实现扶贫贷款放得出、收得回,必须要在信贷准入政策和日常管理的精细化上下功夫。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