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马蔚华:从金融家到慈善家

发布时间:2020-10-21 09:21:43    作者:赵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赵辉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表彰40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荣列其中。此时,他已经完成从金融家到慈善家的转身。

"毫无节制地使用石化能源,不计后果地砍伐树木掠夺资源,不考虑环境社会地追求GDP是全球变暖的主要诱因,所以人类到了应反思的时候。从道德投资、责任投资,到目前的ESG投资,人类对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关注不断增强,这令我们十分欣慰。"在近日召开的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说。

马蔚华

他虽已年过七十,但是依然精力充沛,中气十足,讲起话来声情并茂。

他还有另外几个身份: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等。从2013年离开招行到现在,他完成了一次从金融家到慈善家的转身。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以强烈的热忱,为自己勾勒出人生的第二曲线。

行长历程

这位生于辽宁锦州的东北汉子曾经在1999年至2013年担任招商银行行长,可谓招行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思维活跃,视野前瞻,具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1999年,已届天命之年的马蔚华赶赴深圳蛇口,导演了招行“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三出大戏。

他为招行提出了“技术领先型银行”的整体定位。从2000年起,招行领先同行一步建立了数字化的信息、决策支持平台,建立了招行在一卡通银行卡、网上银行、信用卡等方面优势。他率先引领招行开启了面向零售业务的转型,为今天招行在零售银行方面的强大优势奠定基础。他率领招行在香港上市,成为一家具有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银行。

在2013年退休时,他对于招行的情感难以割舍。退休前一个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不会去别的银行,我把这个孩子培养大,怎会去竞争对手银行呢?”“只要董事会、股东希望我留任,我还会继续干下去的。”

投身公益

2013年退休前,马蔚华已经开始勾勒自己的退休生活。马蔚华曾笑着说,“我要是退休了,就写书。”

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事实上,他没有过普遍意义上的退休生活,安静地养老,而是又一次踏上新的事业旅途。这次他选择的领域是公益。早在他担任招行行长时,就很关注公益,他发现,“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从制度到执行,都还有很多缺失。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多差距,这些矛盾和困难暂时也解决不了,必须得不断探索。”

2014年,在李连杰和王石的盛邀下,他担任壹基金的理事长。在研究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基金会管理制度后,马蔚华发现,利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金会是重要的趋势。他也认为,企业家参与慈善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主要价值就在于企业家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和手段。为此他在壹基金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壹基金建立起来了资产负债、内审、外审、信息披露等制度。

马蔚华认为,壹基金和招商银行相似之处很多。招商银行经营理念有句话,叫“因您而变”,其金融服务随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马蔚华将这四个字转赠壹基金员工,他来到壹基金后设立了客户经理岗位。

他还发挥自己作为金融家的优势,通过慈善信托、公益创投、社会影响力债券等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他初到壹基金时,它还是一家传统的公益组织,所有的钱款存在银行,没有任何理财产品。后来壹基金也开始购买一些结构性存款产品,尝试公益金融。

2017年2月,壹基金分别成立投资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2018年,在马蔚华的推动下,壹基金签订了自成立以来首个超1000万的慈善信托项目。

狼性精神

马蔚华还将他在银行所积累的竞争哲学用于壹基金的经营中。

在壹基金中,他提出了狼性精神。如他所说,“我们小银行在市场上竞争,要用创新、用优质服务、用拼搏精神,不但把我们应该得到的资源得到,还要把别人的资源抢到手里,才能发展。壹基金也应该这样,这就是狼性精神。”“公益组织也要营销,你不能坐在屋里等,要锻炼你的市场能力。”

此间他陆续担任了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成了公益金融的大力倡导者。他以诸多身份在演讲中、课堂上、采访里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这一理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且以实际行动推动其发展——开办相关课程,构建知识体系,带队出国考察,筹办主题论坛……他成了公益金融先行者。

在公益金融中,他抓住了影响力投资这个公益领域的前沿部分。影响力投资也称为社会价值投资、社会效应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不仅考察财务收益,也要考察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包括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影响。影响力投资的最终受益人群是“金字塔底端”。而投资的对象往往是能够带来正面社会或环境效应的盈利性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环境、住房、基础教育和健康产业。

他认为,“我们过去40年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积累了很多成长中的烦恼,如贫富差距、环保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政府不够,必须靠社会力量。光捐赠不行,要把问题变成商业机会。德鲁克说过,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变成有利可图的商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组织编写了《发现中国“义利99”——A股上市公司社会价值评估报告(2018)》。

他在2019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影响力投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已从2014年的1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当时的5000亿元人民币。产业脱贫需要金融支持,尤其是普惠金融的支持。他预言:中国将会成为影响力投资大国,并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据报道,这位年过七十的老人每年要进行上百场演讲,奔波于各个地方,他以旺盛的精力和热忱,拥抱他的慈善家事业,为他的理念奔走疾呼。他也赢得了公益金融先行者的称号。

马蔚华曾经说起他碰到过的三个有魅力的80岁老人,与他们聊天,受益匪浅,他们是基辛格、巴菲特和罗杰斯。他为这些老人的事业热忱所钦佩,他曾笑着说,“嘿,这老头,心里啥都明白,反应快着呐!”而今天他也正在成为这样的人。

照片来源:壹基金官网

链接

公益金融又称社会金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福祉。


马蔚华:从金融家到慈善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21

□记者 赵辉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表彰40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荣列其中。此时,他已经完成从金融家到慈善家的转身。

"毫无节制地使用石化能源,不计后果地砍伐树木掠夺资源,不考虑环境社会地追求GDP是全球变暖的主要诱因,所以人类到了应反思的时候。从道德投资、责任投资,到目前的ESG投资,人类对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关注不断增强,这令我们十分欣慰。"在近日召开的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说。

马蔚华

他虽已年过七十,但是依然精力充沛,中气十足,讲起话来声情并茂。

他还有另外几个身份: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等。从2013年离开招行到现在,他完成了一次从金融家到慈善家的转身。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以强烈的热忱,为自己勾勒出人生的第二曲线。

行长历程

这位生于辽宁锦州的东北汉子曾经在1999年至2013年担任招商银行行长,可谓招行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思维活跃,视野前瞻,具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1999年,已届天命之年的马蔚华赶赴深圳蛇口,导演了招行“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三出大戏。

他为招行提出了“技术领先型银行”的整体定位。从2000年起,招行领先同行一步建立了数字化的信息、决策支持平台,建立了招行在一卡通银行卡、网上银行、信用卡等方面优势。他率先引领招行开启了面向零售业务的转型,为今天招行在零售银行方面的强大优势奠定基础。他率领招行在香港上市,成为一家具有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银行。

在2013年退休时,他对于招行的情感难以割舍。退休前一个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不会去别的银行,我把这个孩子培养大,怎会去竞争对手银行呢?”“只要董事会、股东希望我留任,我还会继续干下去的。”

投身公益

2013年退休前,马蔚华已经开始勾勒自己的退休生活。马蔚华曾笑着说,“我要是退休了,就写书。”

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事实上,他没有过普遍意义上的退休生活,安静地养老,而是又一次踏上新的事业旅途。这次他选择的领域是公益。早在他担任招行行长时,就很关注公益,他发现,“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从制度到执行,都还有很多缺失。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多差距,这些矛盾和困难暂时也解决不了,必须得不断探索。”

2014年,在李连杰和王石的盛邀下,他担任壹基金的理事长。在研究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基金会管理制度后,马蔚华发现,利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金会是重要的趋势。他也认为,企业家参与慈善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主要价值就在于企业家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和手段。为此他在壹基金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壹基金建立起来了资产负债、内审、外审、信息披露等制度。

马蔚华认为,壹基金和招商银行相似之处很多。招商银行经营理念有句话,叫“因您而变”,其金融服务随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马蔚华将这四个字转赠壹基金员工,他来到壹基金后设立了客户经理岗位。

他还发挥自己作为金融家的优势,通过慈善信托、公益创投、社会影响力债券等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他初到壹基金时,它还是一家传统的公益组织,所有的钱款存在银行,没有任何理财产品。后来壹基金也开始购买一些结构性存款产品,尝试公益金融。

2017年2月,壹基金分别成立投资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2018年,在马蔚华的推动下,壹基金签订了自成立以来首个超1000万的慈善信托项目。

狼性精神

马蔚华还将他在银行所积累的竞争哲学用于壹基金的经营中。

在壹基金中,他提出了狼性精神。如他所说,“我们小银行在市场上竞争,要用创新、用优质服务、用拼搏精神,不但把我们应该得到的资源得到,还要把别人的资源抢到手里,才能发展。壹基金也应该这样,这就是狼性精神。”“公益组织也要营销,你不能坐在屋里等,要锻炼你的市场能力。”

此间他陆续担任了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成了公益金融的大力倡导者。他以诸多身份在演讲中、课堂上、采访里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这一理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且以实际行动推动其发展——开办相关课程,构建知识体系,带队出国考察,筹办主题论坛……他成了公益金融先行者。

在公益金融中,他抓住了影响力投资这个公益领域的前沿部分。影响力投资也称为社会价值投资、社会效应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不仅考察财务收益,也要考察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包括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影响。影响力投资的最终受益人群是“金字塔底端”。而投资的对象往往是能够带来正面社会或环境效应的盈利性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环境、住房、基础教育和健康产业。

他认为,“我们过去40年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积累了很多成长中的烦恼,如贫富差距、环保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政府不够,必须靠社会力量。光捐赠不行,要把问题变成商业机会。德鲁克说过,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变成有利可图的商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组织编写了《发现中国“义利99”——A股上市公司社会价值评估报告(2018)》。

他在2019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影响力投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已从2014年的1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当时的5000亿元人民币。产业脱贫需要金融支持,尤其是普惠金融的支持。他预言:中国将会成为影响力投资大国,并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据报道,这位年过七十的老人每年要进行上百场演讲,奔波于各个地方,他以旺盛的精力和热忱,拥抱他的慈善家事业,为他的理念奔走疾呼。他也赢得了公益金融先行者的称号。

马蔚华曾经说起他碰到过的三个有魅力的80岁老人,与他们聊天,受益匪浅,他们是基辛格、巴菲特和罗杰斯。他为这些老人的事业热忱所钦佩,他曾笑着说,“嘿,这老头,心里啥都明白,反应快着呐!”而今天他也正在成为这样的人。

照片来源:壹基金官网

链接

公益金融又称社会金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福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