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特斯拉增长“动力”不足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发布时间:2020-10-29 08:46:3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列闻

今年9月下旬,预热一年、延期近半年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与电池日如约举行,特斯拉创始人、CEO马斯克却没有提及众人瞩目已久的“百万英里”电池。他表示,自己的目标是生产出价格低至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不过,“要到2022年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鉴于此前市场期待过高,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盘后大跌10.34%,报收于380.36美元。而今年以来,该股已上涨约400%,但9月至今,叠加系统宕机等不利消息,特斯拉的股票市值已经一路走低。

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近年来迅速崛起,并超过传统车企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汽车公司,在这条“鲶鱼”的搅动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充满巨大期待。汽车行业大变局正在发生。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其他地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分别为56.9%、13.8%、20.0%、1.8%、7.5%,中国市场占比过半。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7.4万辆,其中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其他国家分别占比为33.5%、11.8%、34.7%、1.3%、18.8%。在中国保持领先的同时,欧盟实现了超速增长。

特斯拉冲击波

今年初以来,特斯拉在国内的身影逐渐增多。经过数次降价后,不到30万元人民币就能买到一辆特斯拉Model 3,这个售价对整个国产汽车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4%至33.5万辆。特斯拉却风景这边独好,售出4.65万辆,增速高达130.49%。在遭遇补贴全面退坡和疫情冲击下,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罕见地出现月度同比“十二连降”。当国产车企挣扎在生死存亡的红线上时,特斯拉挣得盆满钵满。老牌龙头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销量腰斩,一批新创企业濒临困境。原本数百家国产新能源企业,30多家倒闭,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国产新能源汽车会从此一蹶不振吗?还是正在经历变革中的阵痛?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方位激励政策先后出台,几乎惠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水岭”就出现在补贴全面退坡之后,种种迹象表明,除了依靠政府,新能源车企更应从市场和自身寻找出路。

市场机遇有三个:首先是要利用好汽车合资时代的利好。除了特斯拉国产外,大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宝马(华晨宝马)新能源乘用车通过合资发力,销量也超过诸多国内对手。合资不失为快速成长之道。其次,互联网科技巨头抢滩智能网联新战场,融合、赋能、升级成新趋势,以此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第三,充电桩数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更有保障。据统计,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5年6.6万台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132.2万台。而截止到2020年6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达到452个。

车企从自身出发,还应当放宽视野、努力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看看新势力代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或凭借服务或聚焦智能化、打造差异化优势,积极探索自主品牌的向上路径,1—7月累计销量分别达到1.8万辆、1.2万辆、0.7万辆,而蔚来更是跻身行业第五。汽车本身产业链长、价值量大,如今又与通信、半导体、互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仅靠单个公司远远不够,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共同创新,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欧洲市场正在崛起

当亚欧大陆东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翻云覆雨之际,在西部的欧洲市场上,呈现出一派崛起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欧洲的新能源汽车约为40.8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德、法、英等8个主要的欧洲国家7月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超9.95万台,同比增长214%,其中德、法、英三国的销量增幅更是接近300%。

欧洲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与欧盟层面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有很大关系。欧盟2020年执行了最严汽车碳排放标准,要求95%的新车需达到95g/km的碳排放要求;而到了2021年以后,则要求所有新车达到要求。为进一步督促企业达标,欧盟采取了严厉的罚款制度,对超出碳排放标准的车企,每辆车超标1g/km罚款95欧元。

第二,欧洲各国提升了针对新能源车财政和税收优惠。其中,法国宣布购买电动汽车的个人可获7000欧元补贴,购买方为公司的,可获5000欧元补贴。德国分别于2020年2月、6月两次发布《环境奖金》文件,将纯电动单车补贴从4000欧元增至6000欧元,再提升至9000欧元。

第三,欧洲主流车企发力电动化布局。2019年底,宝马集团向宁德时代和三星SDI订购价值超过100亿欧元的电池。大众也在2019年底公布了2020—2024年的5年投资计划,这一计划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共计投入近600亿欧元,其中330亿欧元投入电动化领域。

以此发展下去,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无忧,全球份额会再攀新高。

美国不遗余力

为了加强国家安全,以及实现未来的经济增长并提高运输能效,美国近几届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上可谓不遗余力。从克林顿政府到特朗普政府,都分阶段推出过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其新能源汽车领域从设计生产到推广使用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此系统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美国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历史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乘用车)车型就达到224种。2019年,其纯电动汽车销量接近24万辆,增长了3%,约占汽车总份额的1.4%;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约为8.8万辆,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0.5%。

而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中,特斯拉Model 3以突破30万辆的销量傲视群雄,其在美国总销量接近16万辆,占据了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半壁江山,成为美国市场上最畅销的电动汽车。这家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以一骑绝尘的实力拉动美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

为了节能减排,并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2012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宣布出台2025年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法规。根据规定,2025年车企在美国市场上销售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应达到54.5英里/加仑。但是,目前美国燃油经济性目标尚不明朗,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也寥寥无几。预计202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不变,北美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仅38万辆,与中国和欧洲销量逐渐拉开差距。

日本角逐国际市场

早在1965年,日本通商产业省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研制项目,并正式将其列入国家项目。1997年,丰田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辆量产油电混动车普锐斯,2000年面向全球投产。不到十年间,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到2006年,日本政府发布了长期能源规划《2030年的能源战略》,其中提出了“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节能的国家”的目标,开始发展“新一代汽车”。

今年初,作为亚洲第二大汽车市场,2018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超过527万辆,环比增长0.7%,而纯电动汽车全年仅2.5万辆,占年度新车总销量的0.47%。

日本国民环保意识强烈,为何电动汽车的销售如此惨淡呢?

在日本国内市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清洁柴油车等都被称为“下一代自动车”,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能源三大类。在地狭人稠的基本国情下,不少日本民众认为,微型汽车不用另外安装充电桩,给汽车加油更省时省力,已经满足了他们对“低成本、低油耗”的需求了;而且“日本车企更注重开发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电动汽车”;更别提,如果要在日本丢弃一辆电动或者插电式混动车的废旧电池不仅不环保,还会额外产生一笔不小的开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车企占据先机的领域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和本田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并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就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但是,由于加氢站少、车价高昂等原因,日本政府想要实现“氢社会”的道路并不顺畅。这两款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才3000台,而且大部分来自政府采购和补贴。

表面看来,日本新能源汽车是抢先导入市场,却遭遇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强劲的汽车企业会放弃全球市场这块大蛋糕。

虽然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公司之前一直不太看好纯电动,主攻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方向,但在最近两年也开始在纯电动领域发力。丰田计划到2025年使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达到50万辆,而2030年全球销售550万辆以上电动车的目标,预计能够提前5年左右达成。丰田Prius Prime就是专为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打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在美国的销量占据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二的位置,第一和第三是特斯拉的两个不同车型。丰田还将与中国车载电池巨头合作,加快纯电动汽车等的市场布局。

倚重汽车产业的日本,墙内开花墙外香,日本车企研发和抢占国际新能源市场的实力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小觑。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经济》杂志前执行主编)


特斯拉增长“动力”不足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29

□列闻

今年9月下旬,预热一年、延期近半年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与电池日如约举行,特斯拉创始人、CEO马斯克却没有提及众人瞩目已久的“百万英里”电池。他表示,自己的目标是生产出价格低至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不过,“要到2022年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鉴于此前市场期待过高,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盘后大跌10.34%,报收于380.36美元。而今年以来,该股已上涨约400%,但9月至今,叠加系统宕机等不利消息,特斯拉的股票市值已经一路走低。

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近年来迅速崛起,并超过传统车企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汽车公司,在这条“鲶鱼”的搅动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充满巨大期待。汽车行业大变局正在发生。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其他地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分别为56.9%、13.8%、20.0%、1.8%、7.5%,中国市场占比过半。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7.4万辆,其中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其他国家分别占比为33.5%、11.8%、34.7%、1.3%、18.8%。在中国保持领先的同时,欧盟实现了超速增长。

特斯拉冲击波

今年初以来,特斯拉在国内的身影逐渐增多。经过数次降价后,不到30万元人民币就能买到一辆特斯拉Model 3,这个售价对整个国产汽车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4%至33.5万辆。特斯拉却风景这边独好,售出4.65万辆,增速高达130.49%。在遭遇补贴全面退坡和疫情冲击下,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罕见地出现月度同比“十二连降”。当国产车企挣扎在生死存亡的红线上时,特斯拉挣得盆满钵满。老牌龙头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销量腰斩,一批新创企业濒临困境。原本数百家国产新能源企业,30多家倒闭,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国产新能源汽车会从此一蹶不振吗?还是正在经历变革中的阵痛?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方位激励政策先后出台,几乎惠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水岭”就出现在补贴全面退坡之后,种种迹象表明,除了依靠政府,新能源车企更应从市场和自身寻找出路。

市场机遇有三个:首先是要利用好汽车合资时代的利好。除了特斯拉国产外,大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宝马(华晨宝马)新能源乘用车通过合资发力,销量也超过诸多国内对手。合资不失为快速成长之道。其次,互联网科技巨头抢滩智能网联新战场,融合、赋能、升级成新趋势,以此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第三,充电桩数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更有保障。据统计,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5年6.6万台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132.2万台。而截止到2020年6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达到452个。

车企从自身出发,还应当放宽视野、努力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看看新势力代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或凭借服务或聚焦智能化、打造差异化优势,积极探索自主品牌的向上路径,1—7月累计销量分别达到1.8万辆、1.2万辆、0.7万辆,而蔚来更是跻身行业第五。汽车本身产业链长、价值量大,如今又与通信、半导体、互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仅靠单个公司远远不够,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共同创新,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欧洲市场正在崛起

当亚欧大陆东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翻云覆雨之际,在西部的欧洲市场上,呈现出一派崛起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欧洲的新能源汽车约为40.8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德、法、英等8个主要的欧洲国家7月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超9.95万台,同比增长214%,其中德、法、英三国的销量增幅更是接近300%。

欧洲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与欧盟层面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有很大关系。欧盟2020年执行了最严汽车碳排放标准,要求95%的新车需达到95g/km的碳排放要求;而到了2021年以后,则要求所有新车达到要求。为进一步督促企业达标,欧盟采取了严厉的罚款制度,对超出碳排放标准的车企,每辆车超标1g/km罚款95欧元。

第二,欧洲各国提升了针对新能源车财政和税收优惠。其中,法国宣布购买电动汽车的个人可获7000欧元补贴,购买方为公司的,可获5000欧元补贴。德国分别于2020年2月、6月两次发布《环境奖金》文件,将纯电动单车补贴从4000欧元增至6000欧元,再提升至9000欧元。

第三,欧洲主流车企发力电动化布局。2019年底,宝马集团向宁德时代和三星SDI订购价值超过100亿欧元的电池。大众也在2019年底公布了2020—2024年的5年投资计划,这一计划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共计投入近600亿欧元,其中330亿欧元投入电动化领域。

以此发展下去,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无忧,全球份额会再攀新高。

美国不遗余力

为了加强国家安全,以及实现未来的经济增长并提高运输能效,美国近几届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上可谓不遗余力。从克林顿政府到特朗普政府,都分阶段推出过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其新能源汽车领域从设计生产到推广使用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此系统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美国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历史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乘用车)车型就达到224种。2019年,其纯电动汽车销量接近24万辆,增长了3%,约占汽车总份额的1.4%;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约为8.8万辆,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0.5%。

而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中,特斯拉Model 3以突破30万辆的销量傲视群雄,其在美国总销量接近16万辆,占据了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半壁江山,成为美国市场上最畅销的电动汽车。这家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以一骑绝尘的实力拉动美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

为了节能减排,并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2012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宣布出台2025年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法规。根据规定,2025年车企在美国市场上销售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应达到54.5英里/加仑。但是,目前美国燃油经济性目标尚不明朗,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也寥寥无几。预计2020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不变,北美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仅38万辆,与中国和欧洲销量逐渐拉开差距。

日本角逐国际市场

早在1965年,日本通商产业省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研制项目,并正式将其列入国家项目。1997年,丰田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辆量产油电混动车普锐斯,2000年面向全球投产。不到十年间,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到2006年,日本政府发布了长期能源规划《2030年的能源战略》,其中提出了“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节能的国家”的目标,开始发展“新一代汽车”。

今年初,作为亚洲第二大汽车市场,2018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超过527万辆,环比增长0.7%,而纯电动汽车全年仅2.5万辆,占年度新车总销量的0.47%。

日本国民环保意识强烈,为何电动汽车的销售如此惨淡呢?

在日本国内市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清洁柴油车等都被称为“下一代自动车”,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能源三大类。在地狭人稠的基本国情下,不少日本民众认为,微型汽车不用另外安装充电桩,给汽车加油更省时省力,已经满足了他们对“低成本、低油耗”的需求了;而且“日本车企更注重开发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电动汽车”;更别提,如果要在日本丢弃一辆电动或者插电式混动车的废旧电池不仅不环保,还会额外产生一笔不小的开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车企占据先机的领域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和本田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并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就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但是,由于加氢站少、车价高昂等原因,日本政府想要实现“氢社会”的道路并不顺畅。这两款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才3000台,而且大部分来自政府采购和补贴。

表面看来,日本新能源汽车是抢先导入市场,却遭遇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强劲的汽车企业会放弃全球市场这块大蛋糕。

虽然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公司之前一直不太看好纯电动,主攻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方向,但在最近两年也开始在纯电动领域发力。丰田计划到2025年使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达到50万辆,而2030年全球销售550万辆以上电动车的目标,预计能够提前5年左右达成。丰田Prius Prime就是专为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打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在美国的销量占据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二的位置,第一和第三是特斯拉的两个不同车型。丰田还将与中国车载电池巨头合作,加快纯电动汽车等的市场布局。

倚重汽车产业的日本,墙内开花墙外香,日本车企研发和抢占国际新能源市场的实力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小觑。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经济》杂志前执行主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