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央行数字货币崛起 多国竞相布局

发布时间:2020-11-02 09:39:49    作者:列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列闻

前些时日,数字人民币红包在中国刷屏了。10月12日,广东省深圳市向普通市民发放了5万个2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这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面向公众的测试。据了解,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也在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测试落地,不只是中国迈出了坚定一步。在海外,多国央行都在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市场持续升温。

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报告称,2020年是央行数字货币崛起的一年,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计划。其中,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等完成了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中国、巴哈马、柬埔寨、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韩国和瑞典等正在进行试点。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研发使用上不甘落后,竞相驶入快车道。

李月敏/制图

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持续升温

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测试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陆续展开。

二十国集团10月14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它正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合作,以正式规范央行数字货币在银行系统中的使用。该报告显示,到2022年底,合作方将完成监管稳定币(亦为数字货币,通常与美元等实体货币挂钩)框架和数字货币设计、技术和实验的研究和选择;到202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具备促进各国参与数字货币交易的技术能力。

欧洲央行2019年底宣布设立央行数字货币专门委员会,并推出名为“欧洲链”的新概念验证项目,探索数字货币的匿名性问题及实践。欧洲央行在今年10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将于2021年年中就是否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做出决定。今年1月,英国、瑞士、瑞典、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成立工作组,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应用场景。2月,瑞典开始“电子克朗”测试,为期一年,模拟在隔离环境中人们的日常使用。

在亚洲,中国是较早启动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之一,早在2014年,中国央行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从2019年8月首次公开以来,一直在快速推进。日本央行近期发布的央行数字货币报告显示,将在明年初进行第一期概念实验。日本央行官员还呼吁共同努力,与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匹配,这是目前正在试验的最广泛的央行数字货币。韩国央行也表示,计划在2021年进行试点,目前已完成研发工作第一阶段审核。另外,卡塔尔中央银行也正在考虑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随着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加速推进,原本并不支持发展数字货币的美国也加紧采取行动。美联储在10月9日已经带领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银行、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等6大央行,共同发布了题为《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与核心特征》的报告。涵盖了33国的这7大央行已经对数字货币进行了规划,并将为数字化货币制定规则及秩序。而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也正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究30多种区块链技术,探索可以支持美联储发行数字美元的技术。

Libra刺激央行加速研发数字货币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利好就不用多说了:它能替代实物现金,从而降低传统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还能提高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让支付和结算系统更加便利,有央行背书,在保障其匿名性的同时还能保证它的稳定性及合法性。在跨境支付领域,引入央行数字货币将促进跨境结算更快速、安全。

比特币以及其他数字加密货币的出现使各国央行开始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但是,全球央行态度分歧较大,研发进展缓慢。

直到2019年6月由Facebook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的横空出世,犹如一只鲶鱼搅动了全球金融业。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它完全由真实资产储备提供支持,每个新创建的Libra加密货币,在储备中都有相应价值的一揽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以此建立人们对其内在价值的信任。引发各国担忧的,正是Facebook这个拥有超过三分之一世界人口的跨国互联网公司,极有可能建立起一个独立于现行世界的货币体系。连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都警惕地表示,“目前电子货币及支付系统的创新主要由私人机构主导,这将对金融系统及货币主权带来挑战。央行需要通过向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平衡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这样的野心令世界瑟瑟发抖。

在此基础上,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起了助推作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购物带来的便利增加了民众对无纸化交易的需求,使非现金支付成为了各国的趋势。国际清算银行报告称,社交隔离政策、公众对现金可能传播病毒的担忧以及政府向个人发放补贴的计划都进一步加快了向数字支付的转变。而央行数字货币可实现疫情期间纾困资金的精准投放,成为各央行加速研究数字货币的催化剂。

不难想见,一些大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和使用上领先美国占得先机,尤其如果在国际贸易和支付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即使不能取代美元,也将削弱其作为世界贸易实际货币的地位,并进而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渐行渐近尚需步伐稳定

央行数字货币渐行渐近,2021年或将迎来爆发之势,但技术不成熟、运营模式不确定、测试结果有待考量等系列问题也导致质疑声不断。

有人提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后,一个方面,现金交易是否会被完全取代;另一个方面,是否会引发纸币即将用尽从而促使民众囤积的恐慌。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从13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150万亿元人民币,但流通中的现钞占比越来越低,只有4%的货币被印刷成了纸币,其余的96%均以记账形式存在。我们清醒地看到,尽管没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但是这些年来纸币的使用不断减少后,并未发生上述两种情况。而且,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显示,目前各国设计的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中,没有一种旨在彻底取代现金,而是希望成为现金的补充。

还有人认为,央行如果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对于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带来不小的冲击——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将被明显弱化,面临结构性脱媒风险。如此,美国就提出两种数字货币发行方式,一是由美联储直接向公众提供数字美元服务;二是由商业银行代理运营数字美元钱包,成本由美联储承担。美联储向普通民众发行钞票,为银行系统发行储备。美国的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美元储备兑换数字美元,以最终发行现钞的方式分配给最终用户。中国目前就使用这种双层运营模式,其好处在于,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在基础设、人才储备上的资源,在现有货币运行框架下让法定数字货币成为传统货币最有力的补充。另一方面,通过双层运营分散化解风险,避免所有权责过度集中于央行,防止金融脱媒。这种运营模式也将成为多国的首选。

从安全角度考虑,技术上带来的漏洞是最难预测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以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流通和回笼等都需要依赖分布式记账技术,但这些技术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如果用户的私钥遭到黑客攻击,可能会出现财产损失问题。因此,要提高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性,还需提升对分布式账本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央行数字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提高数字货币系统的安全性。

如何塑造民众对央行数字货币的信任度?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法比奥·帕内塔认为,引入数字欧元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货币的价值源于民众的信任,民众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至关重要。他提出,围绕数字欧元的设计以及相关金融和社会问题,欧洲央行将通过公共咨询广泛征求意见。在此之后,欧洲央行理事会才决定是否启动一个成熟的数字欧元项目。

对于金融机构的参与者而言,在各国正式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之前,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分析潜在影响,为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好准备,并积极探索他们想要扮演的角色和需要建立的伙伴关系,以最大限度发挥数字货币的价值。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经济》杂志前执行主编)


央行数字货币崛起 多国竞相布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02

□列闻

前些时日,数字人民币红包在中国刷屏了。10月12日,广东省深圳市向普通市民发放了5万个2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这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面向公众的测试。据了解,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也在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测试落地,不只是中国迈出了坚定一步。在海外,多国央行都在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市场持续升温。

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报告称,2020年是央行数字货币崛起的一年,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计划。其中,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等完成了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中国、巴哈马、柬埔寨、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韩国和瑞典等正在进行试点。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研发使用上不甘落后,竞相驶入快车道。

李月敏/制图

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持续升温

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测试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陆续展开。

二十国集团10月14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它正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合作,以正式规范央行数字货币在银行系统中的使用。该报告显示,到2022年底,合作方将完成监管稳定币(亦为数字货币,通常与美元等实体货币挂钩)框架和数字货币设计、技术和实验的研究和选择;到202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具备促进各国参与数字货币交易的技术能力。

欧洲央行2019年底宣布设立央行数字货币专门委员会,并推出名为“欧洲链”的新概念验证项目,探索数字货币的匿名性问题及实践。欧洲央行在今年10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将于2021年年中就是否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做出决定。今年1月,英国、瑞士、瑞典、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成立工作组,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应用场景。2月,瑞典开始“电子克朗”测试,为期一年,模拟在隔离环境中人们的日常使用。

在亚洲,中国是较早启动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之一,早在2014年,中国央行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从2019年8月首次公开以来,一直在快速推进。日本央行近期发布的央行数字货币报告显示,将在明年初进行第一期概念实验。日本央行官员还呼吁共同努力,与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匹配,这是目前正在试验的最广泛的央行数字货币。韩国央行也表示,计划在2021年进行试点,目前已完成研发工作第一阶段审核。另外,卡塔尔中央银行也正在考虑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随着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加速推进,原本并不支持发展数字货币的美国也加紧采取行动。美联储在10月9日已经带领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银行、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等6大央行,共同发布了题为《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与核心特征》的报告。涵盖了33国的这7大央行已经对数字货币进行了规划,并将为数字化货币制定规则及秩序。而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也正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究30多种区块链技术,探索可以支持美联储发行数字美元的技术。

Libra刺激央行加速研发数字货币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利好就不用多说了:它能替代实物现金,从而降低传统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还能提高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让支付和结算系统更加便利,有央行背书,在保障其匿名性的同时还能保证它的稳定性及合法性。在跨境支付领域,引入央行数字货币将促进跨境结算更快速、安全。

比特币以及其他数字加密货币的出现使各国央行开始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但是,全球央行态度分歧较大,研发进展缓慢。

直到2019年6月由Facebook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的横空出世,犹如一只鲶鱼搅动了全球金融业。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它完全由真实资产储备提供支持,每个新创建的Libra加密货币,在储备中都有相应价值的一揽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以此建立人们对其内在价值的信任。引发各国担忧的,正是Facebook这个拥有超过三分之一世界人口的跨国互联网公司,极有可能建立起一个独立于现行世界的货币体系。连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都警惕地表示,“目前电子货币及支付系统的创新主要由私人机构主导,这将对金融系统及货币主权带来挑战。央行需要通过向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平衡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这样的野心令世界瑟瑟发抖。

在此基础上,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起了助推作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购物带来的便利增加了民众对无纸化交易的需求,使非现金支付成为了各国的趋势。国际清算银行报告称,社交隔离政策、公众对现金可能传播病毒的担忧以及政府向个人发放补贴的计划都进一步加快了向数字支付的转变。而央行数字货币可实现疫情期间纾困资金的精准投放,成为各央行加速研究数字货币的催化剂。

不难想见,一些大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和使用上领先美国占得先机,尤其如果在国际贸易和支付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即使不能取代美元,也将削弱其作为世界贸易实际货币的地位,并进而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渐行渐近尚需步伐稳定

央行数字货币渐行渐近,2021年或将迎来爆发之势,但技术不成熟、运营模式不确定、测试结果有待考量等系列问题也导致质疑声不断。

有人提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后,一个方面,现金交易是否会被完全取代;另一个方面,是否会引发纸币即将用尽从而促使民众囤积的恐慌。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从13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150万亿元人民币,但流通中的现钞占比越来越低,只有4%的货币被印刷成了纸币,其余的96%均以记账形式存在。我们清醒地看到,尽管没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但是这些年来纸币的使用不断减少后,并未发生上述两种情况。而且,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显示,目前各国设计的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中,没有一种旨在彻底取代现金,而是希望成为现金的补充。

还有人认为,央行如果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对于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带来不小的冲击——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将被明显弱化,面临结构性脱媒风险。如此,美国就提出两种数字货币发行方式,一是由美联储直接向公众提供数字美元服务;二是由商业银行代理运营数字美元钱包,成本由美联储承担。美联储向普通民众发行钞票,为银行系统发行储备。美国的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美元储备兑换数字美元,以最终发行现钞的方式分配给最终用户。中国目前就使用这种双层运营模式,其好处在于,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在基础设、人才储备上的资源,在现有货币运行框架下让法定数字货币成为传统货币最有力的补充。另一方面,通过双层运营分散化解风险,避免所有权责过度集中于央行,防止金融脱媒。这种运营模式也将成为多国的首选。

从安全角度考虑,技术上带来的漏洞是最难预测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以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流通和回笼等都需要依赖分布式记账技术,但这些技术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如果用户的私钥遭到黑客攻击,可能会出现财产损失问题。因此,要提高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性,还需提升对分布式账本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央行数字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提高数字货币系统的安全性。

如何塑造民众对央行数字货币的信任度?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法比奥·帕内塔认为,引入数字欧元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货币的价值源于民众的信任,民众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至关重要。他提出,围绕数字欧元的设计以及相关金融和社会问题,欧洲央行将通过公共咨询广泛征求意见。在此之后,欧洲央行理事会才决定是否启动一个成熟的数字欧元项目。

对于金融机构的参与者而言,在各国正式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之前,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分析潜在影响,为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好准备,并积极探索他们想要扮演的角色和需要建立的伙伴关系,以最大限度发挥数字货币的价值。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经济》杂志前执行主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