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积极融入“大资管”格局

发布时间:2020-11-04 08:53:53    作者:于文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巨大市场。而保险资管基于业内外的投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成长为一股重要力量。”10月31日,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2020保险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在“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下,保险资管必须勇于担当,实现风险可控下的资产保值增值。该论坛由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

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东风已至,保险资管又该如何登上青云?随着近年来“资管新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细则等法规的推出,保险资管一方面进一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另一方面被拉齐了和其他资管子行业的起跑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CEO段国圣认为,保险资管应结合自身业务类型特点与能力,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参与竞争,谋求合作共赢,与其他业态共同打造融合共生的“大资管”生态。

保险资管呈现

集约化、规范化、多元化、市场化特征

纵向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壮大,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21万亿元,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罗艳君总结,保险资金在多年改革探索中逐步呈现集约化、规范化、多元化、市场化特征。

集约化指将保险资金由各级机构分散运用的模式,改为统一由法人总部集中管理,禁止分支机构开展投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保险销售和核保、理赔)。支持大型保险公司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独立法人吸引投资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按照投资的逻辑而不是保险销售、银行信贷的逻辑去搭建组织体系、管理保险资金。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8家,管理保险业70%左右的资产,其余资产主要由保险公司自行管理。

罗艳君表示,集约化有利于降低投资和操作风险、发挥规模效应、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与此同时,造成机构队伍少、服务小微企业能力不足。

规范化方面,形成了以保险法为核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等100多项规章制度为主体的监管法规体系,从投资决策授权、资本约束、大类资产比例、投资范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全面加以规范。

“简而言之,就是保险资金可以投什么品种、哪些机构(具备什么条件)可以投、怎么投、投完以后怎么管、计入哪类资产、风险权重怎么算,都有一整套详细的规则,比较具体、严格。从行业整体看,一些新公司小公司虽然生存压力较大,但是它们的资产质量是不用太担心的。” 罗艳君说。

多元化方面,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稳步拓宽,从最初保险法限定的银行存款、国债和金融债,逐步扩展到公司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不动产、基础设施和境外投资等领域。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涵盖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资产、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等多个资产类别,在提升投资收益的同时有效分散了投资风险。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几乎是最宽的。

此外,2012年以后保险资金推进双向市场化改革,以竞争促效益。一方面“请进来”,引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保险业外的资管机构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另一方面“走出去”,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业外资金,开展保险资管产品业务服务中小保险公司。目前,保险业外机构受托的保险资金为3800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非保险资金约2.5万亿元,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管理份额超过三分之一。有的保险集团还在内部推行“双向选择”,鼓励旗下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竞标双向选择合作伙伴、协商管理费用。

保险资管

长期资金优势突出

近年来,在我国资管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资产管理业形成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公司、券商资管等各资管子行业“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格局。

各业态分别存在优势和劣势。段国圣认为,与其他业态相比,保险资管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的长期性和由此带来的收益稳健性及资产安全性。

罗艳君表示,期限较长是保险资金区别于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最大的特点。我国寿险公司平均负债久期约13年,有的公司负债期限20年以上,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长期资金需求的重要力量,也是金融业中可提供股权性资本的主要机构投资者。“长期资金的支持避免了市场波动中资金频繁进出对投资管理、人员等的冲击,避免了经营中的波动性。”段国圣表示。

另外,资金性质也决定了保险资管均衡、稳健、关注绝对收益的投资风格,锻炼了保险资管相对突出的资管负债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数字显示,保险资管业整体资产配置稳健,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2/3以上,投资的债券和金融产品中AAA级以上占比超过85%,投资的股票以大盘蓝筹股为主。2005年至2019年,保险资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5.44%,且每年均为正收益,在资产规模年均增长21%的前提下实现了持续稳定的绝对收益,有效覆盖了负债成本,支持了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积极融入“大资管”格局的过程中,保险资管亦需要看清和弥补自身劣势。保险资管的主要劣势包括:第一,市场化程度较低,信息相对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社会公众不了解、认可度低;第二,产品能力和产品化程度较低;第三,市场化程度属于中等水平;第四,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只能发行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段国圣分析道。

保险资管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是其他大资管门类所不具备的,今后一个时期,第三支柱建设将成为金融业的重点任务。由此,罗艳君提出,保险资管应该立足自身特点,发挥强制储蓄、长期积累、收益稳健等优势,巩固提升多年来积累形成的长期限产品设计和销售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将居民自发零散的养老储蓄资金转换为增长可持续、具有规模效应的长期资金。借助于第三支柱建设,保险资管能够更好参与“大资管”竞争,保险业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同时,罗艳君提出,保险资管应继续坚持审慎稳健投资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别于银行资金的差异化融资服务,稳步增加长期政府债券投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积极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在能力建设方面,段国圣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科技建设投入,重塑数字化资管业务链,以科技手段赋能投研、风控、运营、销售,提升数字化能力,推进保险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实际上,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实现“两升两降”,即提升投资运营和决策效率、提升决策精准度;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二是顺应双向国际化趋势,积极参与全球资产配置,发挥本土投资能力和长钱管理经验优势,服务主权财富基金、境外保险机构、养老金等国际客户配置中国资产的需要。

三是发展解决方案能力,健全差异化产品体系,围绕客户需求,以“解决方案+策略层”的产品模式塑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定位。

四是从主要服务于母公司资产向服务外部客户的思路转型,通过建立起一整套服务外部客户的全过程覆盖管理制度,打造卓越的客户体验和品牌认知。


积极融入“大资管”格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04

□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巨大市场。而保险资管基于业内外的投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成长为一股重要力量。”10月31日,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2020保险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在“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下,保险资管必须勇于担当,实现风险可控下的资产保值增值。该论坛由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

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东风已至,保险资管又该如何登上青云?随着近年来“资管新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细则等法规的推出,保险资管一方面进一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另一方面被拉齐了和其他资管子行业的起跑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CEO段国圣认为,保险资管应结合自身业务类型特点与能力,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参与竞争,谋求合作共赢,与其他业态共同打造融合共生的“大资管”生态。

保险资管呈现

集约化、规范化、多元化、市场化特征

纵向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壮大,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21万亿元,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罗艳君总结,保险资金在多年改革探索中逐步呈现集约化、规范化、多元化、市场化特征。

集约化指将保险资金由各级机构分散运用的模式,改为统一由法人总部集中管理,禁止分支机构开展投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保险销售和核保、理赔)。支持大型保险公司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独立法人吸引投资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按照投资的逻辑而不是保险销售、银行信贷的逻辑去搭建组织体系、管理保险资金。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8家,管理保险业70%左右的资产,其余资产主要由保险公司自行管理。

罗艳君表示,集约化有利于降低投资和操作风险、发挥规模效应、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与此同时,造成机构队伍少、服务小微企业能力不足。

规范化方面,形成了以保险法为核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等100多项规章制度为主体的监管法规体系,从投资决策授权、资本约束、大类资产比例、投资范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全面加以规范。

“简而言之,就是保险资金可以投什么品种、哪些机构(具备什么条件)可以投、怎么投、投完以后怎么管、计入哪类资产、风险权重怎么算,都有一整套详细的规则,比较具体、严格。从行业整体看,一些新公司小公司虽然生存压力较大,但是它们的资产质量是不用太担心的。” 罗艳君说。

多元化方面,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稳步拓宽,从最初保险法限定的银行存款、国债和金融债,逐步扩展到公司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不动产、基础设施和境外投资等领域。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涵盖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资产、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等多个资产类别,在提升投资收益的同时有效分散了投资风险。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几乎是最宽的。

此外,2012年以后保险资金推进双向市场化改革,以竞争促效益。一方面“请进来”,引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保险业外的资管机构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另一方面“走出去”,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业外资金,开展保险资管产品业务服务中小保险公司。目前,保险业外机构受托的保险资金为3800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非保险资金约2.5万亿元,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管理份额超过三分之一。有的保险集团还在内部推行“双向选择”,鼓励旗下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竞标双向选择合作伙伴、协商管理费用。

保险资管

长期资金优势突出

近年来,在我国资管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资产管理业形成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公司、券商资管等各资管子行业“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格局。

各业态分别存在优势和劣势。段国圣认为,与其他业态相比,保险资管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的长期性和由此带来的收益稳健性及资产安全性。

罗艳君表示,期限较长是保险资金区别于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最大的特点。我国寿险公司平均负债久期约13年,有的公司负债期限20年以上,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长期资金需求的重要力量,也是金融业中可提供股权性资本的主要机构投资者。“长期资金的支持避免了市场波动中资金频繁进出对投资管理、人员等的冲击,避免了经营中的波动性。”段国圣表示。

另外,资金性质也决定了保险资管均衡、稳健、关注绝对收益的投资风格,锻炼了保险资管相对突出的资管负债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数字显示,保险资管业整体资产配置稳健,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2/3以上,投资的债券和金融产品中AAA级以上占比超过85%,投资的股票以大盘蓝筹股为主。2005年至2019年,保险资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5.44%,且每年均为正收益,在资产规模年均增长21%的前提下实现了持续稳定的绝对收益,有效覆盖了负债成本,支持了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积极融入“大资管”格局的过程中,保险资管亦需要看清和弥补自身劣势。保险资管的主要劣势包括:第一,市场化程度较低,信息相对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社会公众不了解、认可度低;第二,产品能力和产品化程度较低;第三,市场化程度属于中等水平;第四,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只能发行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段国圣分析道。

保险资管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是其他大资管门类所不具备的,今后一个时期,第三支柱建设将成为金融业的重点任务。由此,罗艳君提出,保险资管应该立足自身特点,发挥强制储蓄、长期积累、收益稳健等优势,巩固提升多年来积累形成的长期限产品设计和销售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将居民自发零散的养老储蓄资金转换为增长可持续、具有规模效应的长期资金。借助于第三支柱建设,保险资管能够更好参与“大资管”竞争,保险业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同时,罗艳君提出,保险资管应继续坚持审慎稳健投资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别于银行资金的差异化融资服务,稳步增加长期政府债券投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积极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在能力建设方面,段国圣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科技建设投入,重塑数字化资管业务链,以科技手段赋能投研、风控、运营、销售,提升数字化能力,推进保险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实际上,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实现“两升两降”,即提升投资运营和决策效率、提升决策精准度;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二是顺应双向国际化趋势,积极参与全球资产配置,发挥本土投资能力和长钱管理经验优势,服务主权财富基金、境外保险机构、养老金等国际客户配置中国资产的需要。

三是发展解决方案能力,健全差异化产品体系,围绕客户需求,以“解决方案+策略层”的产品模式塑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定位。

四是从主要服务于母公司资产向服务外部客户的思路转型,通过建立起一整套服务外部客户的全过程覆盖管理制度,打造卓越的客户体验和品牌认知。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