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合理让利不会影响银行稳健经营

发布时间:2020-11-09 07:48:5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在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数据测算,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上述让利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让利会否影响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怎样在让利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这场政策吹风会给出了最新答案。

多举措减费让利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今年来,银保监会把推动减费让利作为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重要抓手。前三季度,21家全国性银行服务收费减费让利1873亿元,预计银行业今年全年可实现减费让利3600亿元左右。其中,落实小微企业“两禁两限”政策减免212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个人抗疫减免233亿元,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扩大、服务模式创新、上游降费让渡等方式主动减免市场调节价服务费用316亿元。

梁涛还具体介绍了减费让利的具体措施:一是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坚决清理规范减免银行保险机构收费,四是大力整治违规收费问题。

除此之外,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为实体经济让利约6250亿元,通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个货币政策直达工具让利大约2750亿元,再加上通过减免服务费用、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措施,金融系统合计向实体经济让利大约1.25万亿元,完成了全年让利1.5万亿元的序时进度。他表示,预计全年可以实现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

对于市场上关于让利是否会影响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的疑问,梁涛强调,银行在服务收费方面的合理让利支出,一部分由银行本身承担,一部分通过优化风控、加强管理来压降成本,不会影响银行自身稳健运营。

为如期完成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下一阶段,央行、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将保持政策稳定性,用好用足现有优惠政策,持续释放相关政策红利,把已经出台的政策用好,进一步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增强各项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更好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确保完成全年的让利目标。“也就是说,未来我们一方面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实好,另一方面再研究让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刘国强说。

另外,考虑到近期国际经济是总体复苏的,中国的总体状况好于国际,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经济恢复等方面都在全球领先,刘国强表示,现在需要研判下一步的政策方向,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


李月敏/制图

P2P网贷机构已压降至3家

在合理减费让利的同时,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平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涛介绍,目前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过8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增加5.4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加2万亿元,为去年全年增量的2.6倍。保险业赔付9989亿元。

同时,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1.5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068亿元。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177%。商业银行资本净额23.8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4.41%。目前,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2.6%。

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也处于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三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06%。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介绍,目前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了严厉打击,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弥补监管空白;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其中,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压降到目前的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

展望下一步监管政策方向,刘福寿透露,银保监会将前瞻应对不良资产的反弹;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化解;继续完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和风险监测体系,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防反弹回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整治各种金融乱象;严防外部输入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

他表示,针对金融科技,银保监会将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探索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新路径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冲击,第三支柱养老保障的建设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开始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始运用税收优惠手段探索建立第三支柱。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4.7万人,保费收入2.45亿元。对此,梁涛表示,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长期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人民群众自发性的中短期储蓄理财成为个人积累养老资金的主要形式,缺少制度化、长期性的养老安排。

为加快第三支柱改革发展,梁涛介绍,目前银保监会正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推进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门的养老金融相关工作。一方面,坚持正本清源,研究明确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对不符合标准的各类带有“养老”字样的短期金融产品坚决予以清理。

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创新试点,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支持相关机构发展体现长期性、安全性和领取约束性,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力争通过示范引领,为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合理让利不会影响银行稳健经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09

□记者 李林鸾

在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数据测算,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上述让利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让利会否影响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怎样在让利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这场政策吹风会给出了最新答案。

多举措减费让利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今年来,银保监会把推动减费让利作为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重要抓手。前三季度,21家全国性银行服务收费减费让利1873亿元,预计银行业今年全年可实现减费让利3600亿元左右。其中,落实小微企业“两禁两限”政策减免212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个人抗疫减免233亿元,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扩大、服务模式创新、上游降费让渡等方式主动减免市场调节价服务费用316亿元。

梁涛还具体介绍了减费让利的具体措施:一是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坚决清理规范减免银行保险机构收费,四是大力整治违规收费问题。

除此之外,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为实体经济让利约6250亿元,通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个货币政策直达工具让利大约2750亿元,再加上通过减免服务费用、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措施,金融系统合计向实体经济让利大约1.25万亿元,完成了全年让利1.5万亿元的序时进度。他表示,预计全年可以实现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

对于市场上关于让利是否会影响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的疑问,梁涛强调,银行在服务收费方面的合理让利支出,一部分由银行本身承担,一部分通过优化风控、加强管理来压降成本,不会影响银行自身稳健运营。

为如期完成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下一阶段,央行、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将保持政策稳定性,用好用足现有优惠政策,持续释放相关政策红利,把已经出台的政策用好,进一步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增强各项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更好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确保完成全年的让利目标。“也就是说,未来我们一方面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实好,另一方面再研究让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刘国强说。

另外,考虑到近期国际经济是总体复苏的,中国的总体状况好于国际,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经济恢复等方面都在全球领先,刘国强表示,现在需要研判下一步的政策方向,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


李月敏/制图

P2P网贷机构已压降至3家

在合理减费让利的同时,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平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涛介绍,目前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过8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增加5.4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加2万亿元,为去年全年增量的2.6倍。保险业赔付9989亿元。

同时,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1.5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068亿元。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177%。商业银行资本净额23.8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4.41%。目前,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2.6%。

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也处于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三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06%。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介绍,目前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了严厉打击,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弥补监管空白;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其中,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压降到目前的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

展望下一步监管政策方向,刘福寿透露,银保监会将前瞻应对不良资产的反弹;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化解;继续完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和风险监测体系,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防反弹回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整治各种金融乱象;严防外部输入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

他表示,针对金融科技,银保监会将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探索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新路径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冲击,第三支柱养老保障的建设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开始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始运用税收优惠手段探索建立第三支柱。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4.7万人,保费收入2.45亿元。对此,梁涛表示,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长期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人民群众自发性的中短期储蓄理财成为个人积累养老资金的主要形式,缺少制度化、长期性的养老安排。

为加快第三支柱改革发展,梁涛介绍,目前银保监会正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推进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门的养老金融相关工作。一方面,坚持正本清源,研究明确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对不符合标准的各类带有“养老”字样的短期金融产品坚决予以清理。

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创新试点,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支持相关机构发展体现长期性、安全性和领取约束性,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力争通过示范引领,为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