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大连银行业为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0-11-13 09:33:52    作者:李敬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敬伟

根据民政部预测数据,全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将在“十四五”(2021至2025年)期间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伴随中国老年人口的不断攀升,老年消费潜能必然成为未来国内大循环不可忽略的另一消费动能。

然而,要积极撬动老年人消费动能,除了正确引导,提供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更为丰富的商品供给外,更要爱护尤其是保护其健康消费和安全消费。

大连银行业在实施综合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发现,以高龄老人理财群体为目标的网络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陷阱等,不同程度地侵害高年龄老人消费群体的财产安全,给受害者家庭乃至社会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大连银保监局关注于此,指导辖区银行业在加大对这一群体理性金融理财消费指导的同时,在全辖各银行柜台区域组成最后一道金融消费风险防线,借此守护老年人金融财产安全,保障万千家庭和谐安定。

保住老人养老钱

通过经常回访,关爱老年客户;通过家长里短 “望闻问切”,关注老年思想变化乃至理财动向,以此呵护老年人理财安全,这是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业务部门理财经理的工作常态。

不久前,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经理贺艳艳按照服务习惯电话回访80岁的老客户张大爷。张大爷声音有些异样,似乎在躲闪着什么,说了没有几句话,就在那头挂断了电话。职业敏感促使贺艳艳再度拿起电话联系上张大爷的外孙女,得知张大爷近期跟一家所谓海产品经营公司走得很近,这家公司不仅邀请老年人聚餐,还组织老年人近郊游。贺艳艳告诉张大爷的外孙女,“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了解一下这家公司是否在打老年人“钱袋子”的主意。

果不其然,这家海产品经营公司正在向张大爷和一些老年人推销一档年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产品,而此时张大爷已经背着家人,将其全家300万元存款全部投入了这款基金。

贺艳艳和张大爷外孙女一行赶到这家公司发现,企业负责人连同该企业早已上了司法部门的失信名单,公司也根本不具备销售基金产品的资质。迫于贺艳艳、张大爷外孙女及随行律师的压力,这家公司最终返还了张大爷的全部投资。

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条线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他们在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金融消费群体进行投资消费教育宣导时,引导消费者“四看三思等一晚”,四看即看投资合法性;看宣传内容是否含有高收益等内容;看经营模式是否有实体项目,项目是否真实等;看参与投资的主体是否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三思即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通过以上切实可行的引导和金融消费教育,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条线已经帮助老年客户避开多起针对老年人设下的理财陷阱,避免了家庭悲剧,得到老年客户家属的高度评价。

识破旅游集资骗局

近日,一对老年夫妻客户到中国银行大连甘井子区某支行办理业务,老夫妻径直找到他们认识的理财经理,告知急需转账3万元。理财经理比较了解这对老夫妻的家庭情况,觉得此时急需用款比较异常,便询问缘由。老夫妻此时支支吾吾说是要向一家旅游公司存款,“带有投资性质的那种”。

理财经理顿生警觉,立即向该行网点负责人及派驻业务经理报告。原来,老夫妻当天刚刚参加了这家旅游公司组织的理财投资会议,大会在酒店举办并且有午宴招待,宴会期间,这家旅游公司宣称其旗下有八个投资项目,现在招募股东,成为股东后可享受分红、免费旅游、超市购物卡等优惠活动,投入“股金”越多,分红越多,以5万元为例,每年分红6000元,年化收益12%,还有其他礼品赠送。老夫妻看到现场参与的人很多,没有丝毫怀疑就交了订金,约定周末将投资款3万元打入旅游公司的账号。

听完叙述,联想到不久前,社会上个别针对老年人群体假借旅游或项目投资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案例,中行甘井子某支行网点负责人及理财经理便耐心劝阻这对老夫妻。看到他们的认真态度,老夫妻开始犹豫,最终听从了劝告,放弃了赎回理财产品进而转账的念头,他们还现场打电话告诉另外一个准备进行旅游投资的亲戚放弃转账。

后来得知旅游公司最终跑路了,老夫妻的子女特意赶到银行表达感激。老夫妻则把自己这段“失而复得”的遇险经历讲给周围的街坊邻居们听,大家纷纷表示,“再遇到理财的事儿,咱还是到银行找专业的工作人员给拿捏一下牢靠。”

躲过“网银”陷阱

9月22日,正值午间,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栾金支行客户经理印香君像往常一样辅助厅堂进行分流。这时走来一位70多岁的粱阿姨,印香君刚询问其办理什么业务就被告知其要开网上银行。印香君感觉有些异样,毕竟很少有年纪这么大的客户非常明确地要办理电子银行业务,便询问:“梁阿姨,您着急办理什么业务?是要在电脑上操作还是手机操作?”梁阿姨没有迟疑地回答:“手机转钱。”

听到这,印香君和产品线经理将梁阿姨引导到智慧柜员机,同时提示梁阿姨确认是否认识对方。产品线经理再次跟梁阿姨核对信息并询问其业务需求,这时梁阿姨突然改口说要办网银。

“阿姨,您刚刚不是说要办手机银行吗?您是要给谁转钱,您确认您认识她吗?”梁阿姨回答:“给亲戚,她打电话说要给我转(钱)过来,让我一定要办网银,要不然收不到。”产品线经理和印香君越发感到有些不对头,遂提高了警觉。

“梁阿姨,您真的认识给您打电话的人么,她是您什么亲戚?她要给您打钱,跟您开不开网银并不发生关系,现在骗子很多,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能轻易转钱啊。”

粱阿姨沉默了一会儿:“呃,就是亲戚,说让我先转过去,然后再转给我。”听到这儿,产品线经理马上意识到,这应该就是一起电信诈骗,于是暂停手头业务,安抚了一下梁阿姨:“您先坐下给对方打个电话,接通了我跟她说几句。”

电话接通后,产品线经理试探对方身份——“我是银行工作人员,不知您是阿姨的什么亲戚,如果你真的想给阿姨转钱根本不需要阿姨开通网银,我们有义务提醒。”

“让你开你就开,跟你有什么关系!”对方不耐烦地挂断电话。

产品线经理和对方的对话梁阿姨在一旁听得真真切切,梁阿姨听罢也终于恍然大悟,也说出了实情。

原来,对方根本不是梁阿姨所谓的远方“亲戚”,而是一个保健品推销员,对方让梁阿姨转出一笔钱给保健品推销员后,许诺再以转账的形式给梁阿姨返回来一笔钱(含立竿见影的投资收益)。恍然大悟的梁阿姨表示,险些“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并再三感谢建行员工的火眼金睛和为老年客户高度负责的精神。

一位听了上述故事的退休教师油生感慨:“帮助老年人把好理财关,换得千家万户尽安心。银行也是老百姓幸福平安的守夜人!”


大连银行业为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13

□李敬伟

根据民政部预测数据,全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将在“十四五”(2021至2025年)期间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伴随中国老年人口的不断攀升,老年消费潜能必然成为未来国内大循环不可忽略的另一消费动能。

然而,要积极撬动老年人消费动能,除了正确引导,提供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更为丰富的商品供给外,更要爱护尤其是保护其健康消费和安全消费。

大连银行业在实施综合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发现,以高龄老人理财群体为目标的网络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陷阱等,不同程度地侵害高年龄老人消费群体的财产安全,给受害者家庭乃至社会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大连银保监局关注于此,指导辖区银行业在加大对这一群体理性金融理财消费指导的同时,在全辖各银行柜台区域组成最后一道金融消费风险防线,借此守护老年人金融财产安全,保障万千家庭和谐安定。

保住老人养老钱

通过经常回访,关爱老年客户;通过家长里短 “望闻问切”,关注老年思想变化乃至理财动向,以此呵护老年人理财安全,这是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业务部门理财经理的工作常态。

不久前,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经理贺艳艳按照服务习惯电话回访80岁的老客户张大爷。张大爷声音有些异样,似乎在躲闪着什么,说了没有几句话,就在那头挂断了电话。职业敏感促使贺艳艳再度拿起电话联系上张大爷的外孙女,得知张大爷近期跟一家所谓海产品经营公司走得很近,这家公司不仅邀请老年人聚餐,还组织老年人近郊游。贺艳艳告诉张大爷的外孙女,“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了解一下这家公司是否在打老年人“钱袋子”的主意。

果不其然,这家海产品经营公司正在向张大爷和一些老年人推销一档年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产品,而此时张大爷已经背着家人,将其全家300万元存款全部投入了这款基金。

贺艳艳和张大爷外孙女一行赶到这家公司发现,企业负责人连同该企业早已上了司法部门的失信名单,公司也根本不具备销售基金产品的资质。迫于贺艳艳、张大爷外孙女及随行律师的压力,这家公司最终返还了张大爷的全部投资。

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条线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他们在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金融消费群体进行投资消费教育宣导时,引导消费者“四看三思等一晚”,四看即看投资合法性;看宣传内容是否含有高收益等内容;看经营模式是否有实体项目,项目是否真实等;看参与投资的主体是否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三思即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通过以上切实可行的引导和金融消费教育,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大连分行理财条线已经帮助老年客户避开多起针对老年人设下的理财陷阱,避免了家庭悲剧,得到老年客户家属的高度评价。

识破旅游集资骗局

近日,一对老年夫妻客户到中国银行大连甘井子区某支行办理业务,老夫妻径直找到他们认识的理财经理,告知急需转账3万元。理财经理比较了解这对老夫妻的家庭情况,觉得此时急需用款比较异常,便询问缘由。老夫妻此时支支吾吾说是要向一家旅游公司存款,“带有投资性质的那种”。

理财经理顿生警觉,立即向该行网点负责人及派驻业务经理报告。原来,老夫妻当天刚刚参加了这家旅游公司组织的理财投资会议,大会在酒店举办并且有午宴招待,宴会期间,这家旅游公司宣称其旗下有八个投资项目,现在招募股东,成为股东后可享受分红、免费旅游、超市购物卡等优惠活动,投入“股金”越多,分红越多,以5万元为例,每年分红6000元,年化收益12%,还有其他礼品赠送。老夫妻看到现场参与的人很多,没有丝毫怀疑就交了订金,约定周末将投资款3万元打入旅游公司的账号。

听完叙述,联想到不久前,社会上个别针对老年人群体假借旅游或项目投资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案例,中行甘井子某支行网点负责人及理财经理便耐心劝阻这对老夫妻。看到他们的认真态度,老夫妻开始犹豫,最终听从了劝告,放弃了赎回理财产品进而转账的念头,他们还现场打电话告诉另外一个准备进行旅游投资的亲戚放弃转账。

后来得知旅游公司最终跑路了,老夫妻的子女特意赶到银行表达感激。老夫妻则把自己这段“失而复得”的遇险经历讲给周围的街坊邻居们听,大家纷纷表示,“再遇到理财的事儿,咱还是到银行找专业的工作人员给拿捏一下牢靠。”

躲过“网银”陷阱

9月22日,正值午间,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栾金支行客户经理印香君像往常一样辅助厅堂进行分流。这时走来一位70多岁的粱阿姨,印香君刚询问其办理什么业务就被告知其要开网上银行。印香君感觉有些异样,毕竟很少有年纪这么大的客户非常明确地要办理电子银行业务,便询问:“梁阿姨,您着急办理什么业务?是要在电脑上操作还是手机操作?”梁阿姨没有迟疑地回答:“手机转钱。”

听到这,印香君和产品线经理将梁阿姨引导到智慧柜员机,同时提示梁阿姨确认是否认识对方。产品线经理再次跟梁阿姨核对信息并询问其业务需求,这时梁阿姨突然改口说要办网银。

“阿姨,您刚刚不是说要办手机银行吗?您是要给谁转钱,您确认您认识她吗?”梁阿姨回答:“给亲戚,她打电话说要给我转(钱)过来,让我一定要办网银,要不然收不到。”产品线经理和印香君越发感到有些不对头,遂提高了警觉。

“梁阿姨,您真的认识给您打电话的人么,她是您什么亲戚?她要给您打钱,跟您开不开网银并不发生关系,现在骗子很多,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能轻易转钱啊。”

粱阿姨沉默了一会儿:“呃,就是亲戚,说让我先转过去,然后再转给我。”听到这儿,产品线经理马上意识到,这应该就是一起电信诈骗,于是暂停手头业务,安抚了一下梁阿姨:“您先坐下给对方打个电话,接通了我跟她说几句。”

电话接通后,产品线经理试探对方身份——“我是银行工作人员,不知您是阿姨的什么亲戚,如果你真的想给阿姨转钱根本不需要阿姨开通网银,我们有义务提醒。”

“让你开你就开,跟你有什么关系!”对方不耐烦地挂断电话。

产品线经理和对方的对话梁阿姨在一旁听得真真切切,梁阿姨听罢也终于恍然大悟,也说出了实情。

原来,对方根本不是梁阿姨所谓的远方“亲戚”,而是一个保健品推销员,对方让梁阿姨转出一笔钱给保健品推销员后,许诺再以转账的形式给梁阿姨返回来一笔钱(含立竿见影的投资收益)。恍然大悟的梁阿姨表示,险些“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并再三感谢建行员工的火眼金睛和为老年客户高度负责的精神。

一位听了上述故事的退休教师油生感慨:“帮助老年人把好理财关,换得千家万户尽安心。银行也是老百姓幸福平安的守夜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