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长三角养老金融发展报告发布 协调发展仍是短板

发布时间:2020-11-20 09:14:59    作者:房文彬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房文彬

11月18日,长江养老联合第一财经共同出版的《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沪发布。《报告》认为长三角养老保障体系体量持续增长,充足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养老金融市场化运作全面铺开,收益率创近年来新高;养老金融创新延续,行业向综合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区域养老一体化成果显著,但养老金融联动还需加强。

“三支柱”结构性失衡

目前我国养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呈现一枝独大的局面,但其给付压力与日俱增,而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速度并不快,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分担第一支柱的压力。目前,“三支柱”仍处在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7万亿元,占比49.1%;全国社保基金2.6万亿元,占比22.6%。两项合计,第一支柱占比高达71.7%。企业年金1.8万亿元,覆盖2548万人,占比15.5%;职业年金0.8万亿元,覆盖3700万人,占 比6.9%。两项合计,第二支柱占比2.4%。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估算值为0.68万亿元,其中制度性的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约为2亿元,第三支柱占比5.9%。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第一支柱占比8%,第二支柱为61%,第三支柱接近31%。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三支柱”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不过,《报告》认为,养老保障体系体量持续增长,充足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各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迅速累积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产品等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相信未来“三支柱”之间的均衡性会得到显著改善。

收益率创近年来新高

第一支柱方面,基本养老金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已开始数年。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26个省份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22个省份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累计到账资金9482亿元。

市场化运作之后,原先存在贬值风险的基本养老金收益率也开始呈现喜人的改善。2019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为9.6%,远超2017年的5.23%及2018年的2.56%。自2016年底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894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76%,与委托之前相比,保值增值水平大幅提升。

第二支柱方面,金融机构的良好运作也维持了企业年金近年来的收益率水平。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企业年金市场平均收益率达8.3%,为近4年最高水平,其中单一含权类计划收益率8.92%,单一固收类计划收益率5.65%。2007年以来,企业年金累计收益达143.08%,年化平均收益率为7.07%。

从企业年金成立至今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可以看到,相较于前期收益率的较大波动,近年来,收益率波动已明显收窄,整体更加稳健,更符合企业年金的长期资金属性。

向综合化、科技化发展

《报告》认为,目前养老金融呈现向综合化、科技化创新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养老金融产业链甚广,涉及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投资、康养产业等领域,可相互连接形成养老生态圈的闭环;另一方面,养老金融产业变得更加智能化,通过广泛应用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穿戴等现代科技,养老金融机构在客户需求捕捉、养老生态圈构建、养老金融服务、养老金投资等多方面均在实施数字化转型,力争成为科技型养老金融公司。

养老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拥有集团内养老金融多项业务协同合作优势、重视科技发展及投入的大型养老金融机构,将会在行业内拥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养老金融联动需加强

自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但整体来说,协调发展仍然是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未来推进长三角养老金融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议加强长三角养老金融联动与融合的沟通与对话机制,在建立长三角养老金融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长三角区域性的统一监管及数据信息流通,设立类似长三角养老金融协会的区域联动机构,并可建立长三角养老金融专项基金等,统一对接区域内养老金融相关项目。


长三角养老金融发展报告发布 协调发展仍是短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20

□记者 房文彬

11月18日,长江养老联合第一财经共同出版的《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沪发布。《报告》认为长三角养老保障体系体量持续增长,充足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养老金融市场化运作全面铺开,收益率创近年来新高;养老金融创新延续,行业向综合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区域养老一体化成果显著,但养老金融联动还需加强。

“三支柱”结构性失衡

目前我国养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呈现一枝独大的局面,但其给付压力与日俱增,而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速度并不快,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分担第一支柱的压力。目前,“三支柱”仍处在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7万亿元,占比49.1%;全国社保基金2.6万亿元,占比22.6%。两项合计,第一支柱占比高达71.7%。企业年金1.8万亿元,覆盖2548万人,占比15.5%;职业年金0.8万亿元,覆盖3700万人,占 比6.9%。两项合计,第二支柱占比2.4%。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估算值为0.68万亿元,其中制度性的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约为2亿元,第三支柱占比5.9%。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第一支柱占比8%,第二支柱为61%,第三支柱接近31%。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三支柱”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不过,《报告》认为,养老保障体系体量持续增长,充足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各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迅速累积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产品等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相信未来“三支柱”之间的均衡性会得到显著改善。

收益率创近年来新高

第一支柱方面,基本养老金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已开始数年。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26个省份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22个省份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累计到账资金9482亿元。

市场化运作之后,原先存在贬值风险的基本养老金收益率也开始呈现喜人的改善。2019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为9.6%,远超2017年的5.23%及2018年的2.56%。自2016年底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894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76%,与委托之前相比,保值增值水平大幅提升。

第二支柱方面,金融机构的良好运作也维持了企业年金近年来的收益率水平。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企业年金市场平均收益率达8.3%,为近4年最高水平,其中单一含权类计划收益率8.92%,单一固收类计划收益率5.65%。2007年以来,企业年金累计收益达143.08%,年化平均收益率为7.07%。

从企业年金成立至今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可以看到,相较于前期收益率的较大波动,近年来,收益率波动已明显收窄,整体更加稳健,更符合企业年金的长期资金属性。

向综合化、科技化发展

《报告》认为,目前养老金融呈现向综合化、科技化创新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养老金融产业链甚广,涉及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投资、康养产业等领域,可相互连接形成养老生态圈的闭环;另一方面,养老金融产业变得更加智能化,通过广泛应用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穿戴等现代科技,养老金融机构在客户需求捕捉、养老生态圈构建、养老金融服务、养老金投资等多方面均在实施数字化转型,力争成为科技型养老金融公司。

养老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拥有集团内养老金融多项业务协同合作优势、重视科技发展及投入的大型养老金融机构,将会在行业内拥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养老金融联动需加强

自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但整体来说,协调发展仍然是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未来推进长三角养老金融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议加强长三角养老金融联动与融合的沟通与对话机制,在建立长三角养老金融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长三角区域性的统一监管及数据信息流通,设立类似长三角养老金融协会的区域联动机构,并可建立长三角养老金融专项基金等,统一对接区域内养老金融相关项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