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金融业迎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12-02 08:46:09    作者:许予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许予朋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1月28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未来30多年内,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也可能达到数百万亿元,这将为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机遇。

加强政策引导 注意资产配置

马骏认为,要充分借鉴欧洲、英国等发达经济体金融业和监管机构支持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经验。马骏建议,以“不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为原则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以碳中和为导向强化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切实落实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大力引进欧洲的低碳技术和低成本资金。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呼吁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管理气候风险。他认为,金融机构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必须基于数字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这两大趋势,并反映在金融机构的理念、使命、愿景、组织和战略上。金融机构要从政策调整、技术变迁、产业盛衰、碳排放强度、能源效率、投资者偏好、消费者偏好等多维度分析资产配置风险,特别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集中度风险、市场风险。避开“搁浅”资产,严格把控煤电、煤化工、煤采掘等重大项目风险,同时做好信息披露和能力建设。

加强激励 重视风险

在针对碳中和提出的对金融业的要求中,加强外部政策的激励、约束,提高内部能力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马俊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逐步将披露要求扩大到金融机构。碳排放和碳足迹应该成为披露的基本要求。

叶燕斐认为,在现有高碳市场,如何通过能效计算降低碳强度和能耗强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在规划方面,围绕绿色转型,提出数量性的约束或指导。比如,若在2030年前达峰,银行和保险机构需要了解其高碳资产应该退出多少。

此外,在气侯变化方面,要对政策进行全方位梳理。一些风险管理政策、授信政策或分支机构的具体约束政策等,都要充分考虑应对气侯变化等绿色要求,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准备还不充分。我们应有序推进,但一定要对相关风险有充分认识。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则表示,商业银行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在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支持的同时,也要积极助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不断探索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创新。中国银行将积极关注全国碳排放交易配额方案,配合国家对高碳排放行业的调整,主动优化授信结构,调整自身行业组合。


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金融业迎来新机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02

□实习记者 许予朋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1月28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未来30多年内,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也可能达到数百万亿元,这将为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机遇。

加强政策引导 注意资产配置

马骏认为,要充分借鉴欧洲、英国等发达经济体金融业和监管机构支持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经验。马骏建议,以“不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为原则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以碳中和为导向强化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切实落实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大力引进欧洲的低碳技术和低成本资金。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呼吁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管理气候风险。他认为,金融机构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必须基于数字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这两大趋势,并反映在金融机构的理念、使命、愿景、组织和战略上。金融机构要从政策调整、技术变迁、产业盛衰、碳排放强度、能源效率、投资者偏好、消费者偏好等多维度分析资产配置风险,特别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集中度风险、市场风险。避开“搁浅”资产,严格把控煤电、煤化工、煤采掘等重大项目风险,同时做好信息披露和能力建设。

加强激励 重视风险

在针对碳中和提出的对金融业的要求中,加强外部政策的激励、约束,提高内部能力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马俊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逐步将披露要求扩大到金融机构。碳排放和碳足迹应该成为披露的基本要求。

叶燕斐认为,在现有高碳市场,如何通过能效计算降低碳强度和能耗强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在规划方面,围绕绿色转型,提出数量性的约束或指导。比如,若在2030年前达峰,银行和保险机构需要了解其高碳资产应该退出多少。

此外,在气侯变化方面,要对政策进行全方位梳理。一些风险管理政策、授信政策或分支机构的具体约束政策等,都要充分考虑应对气侯变化等绿色要求,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准备还不充分。我们应有序推进,但一定要对相关风险有充分认识。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则表示,商业银行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在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支持的同时,也要积极助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不断探索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创新。中国银行将积极关注全国碳排放交易配额方案,配合国家对高碳排放行业的调整,主动优化授信结构,调整自身行业组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