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李扬:重视资本市场“中国特色”

发布时间:2020-12-03 08:35:27    作者:许予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许予朋

“资本市场的发展关乎资本形成,关乎杠杆率高低;而资本形成关乎产业创新、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杠杆率高低则关乎金融风险。所以,发展多层次、功能互补的资本市场,成为实现我国‘十四五’乃至2035年战略目标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重点。”11月28日,在2020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中国银行保险报》首席专家团主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介绍。

李扬认为,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债券市场、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市场和发挥金融机构作用等工作至关重要。

加速调整我国金融结构具有紧迫性

据李扬分析,中国债券市场明显的缺陷之一,就是以政府债为主体的安全资产占比过低。安全资产是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以及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这个市场决定了基准利率水平,决定了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制约着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这个市场又关乎人民币的国际化。所以,稳步提升安全资产的占比,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商业银行资产占比过高并致使间接融资占比过高,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话题。对此,李扬表示:“近几年来,一个新的潜在风险正在出现,这就是长期的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我们倾向于认为,超低利率乃至负利率,很可能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常态,那么,依靠息差存活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将面临生存挑战。”

研究显示,国外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在低利率、负利率环境下存活,是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已基本不靠息差,而是依靠提供金融服务。李扬认为,这为加速调整我国金融结构和商业银行的改革,又增添了一份紧迫性。他认为,未来,大力发展不依赖息差的保险、养老金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自不待言,对商业银行而言,真正将自己转换到“服务业”的立足点上去,更属当务之急。

摒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两分法”

“客观地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去一直对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以来,当我们明确地总结出中国经济的显著制度优势之后,这种发展思路就值得反思了。”李扬说,应该认真总结那些在中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并将之纳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

首先,要重视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李扬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逻辑,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的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扭转,但是,在实践中可另辟蹊径,例如发展资产管理市场。

统计显示,我国间接融资占比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12年始,随着各类资产管理业蓬勃发展,该占比持续下降,到2015年,一度曾降至60%以下。2015年下半年开始整顿资管行业,间接融资占比重又回升至80%以上。“这一波动过程告诉我们,发展资产管理市场,可能是现实地解决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过低的中国路径。”李扬指出。

“众所周知,资产管理市场的本质,就是打开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将‘黑箱’中的负债和资产都放到市场上,利用市场手段,将它们进行结构化重组,变成可交易的证券。”李扬进一步解释,“在我国,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其次,要重视金融机构的作用。李扬介绍,中国40多年经济飞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本形成来支撑。根据传统理论,资本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显然没有发挥这一功能,相反,另一类金融组织,即商业银行,承担了中国资本形成的重任。长期大规模地提供中长期贷款,便是承载资本形成的主要工具。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资本,长期以来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这显然又是与教科书不一致的“中国特色”。据此,李扬认为,必须摒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非此即彼的“两分法”,认真探讨银行机构如何有效地参与资本形成,如何事实上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的机制。简言之,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色。


李扬:重视资本市场“中国特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03

□实习记者 许予朋

“资本市场的发展关乎资本形成,关乎杠杆率高低;而资本形成关乎产业创新、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杠杆率高低则关乎金融风险。所以,发展多层次、功能互补的资本市场,成为实现我国‘十四五’乃至2035年战略目标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重点。”11月28日,在2020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中国银行保险报》首席专家团主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介绍。

李扬认为,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债券市场、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市场和发挥金融机构作用等工作至关重要。

加速调整我国金融结构具有紧迫性

据李扬分析,中国债券市场明显的缺陷之一,就是以政府债为主体的安全资产占比过低。安全资产是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以及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这个市场决定了基准利率水平,决定了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制约着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这个市场又关乎人民币的国际化。所以,稳步提升安全资产的占比,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商业银行资产占比过高并致使间接融资占比过高,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话题。对此,李扬表示:“近几年来,一个新的潜在风险正在出现,这就是长期的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我们倾向于认为,超低利率乃至负利率,很可能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常态,那么,依靠息差存活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将面临生存挑战。”

研究显示,国外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在低利率、负利率环境下存活,是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已基本不靠息差,而是依靠提供金融服务。李扬认为,这为加速调整我国金融结构和商业银行的改革,又增添了一份紧迫性。他认为,未来,大力发展不依赖息差的保险、养老金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自不待言,对商业银行而言,真正将自己转换到“服务业”的立足点上去,更属当务之急。

摒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两分法”

“客观地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去一直对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以来,当我们明确地总结出中国经济的显著制度优势之后,这种发展思路就值得反思了。”李扬说,应该认真总结那些在中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并将之纳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

首先,要重视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李扬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逻辑,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的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扭转,但是,在实践中可另辟蹊径,例如发展资产管理市场。

统计显示,我国间接融资占比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12年始,随着各类资产管理业蓬勃发展,该占比持续下降,到2015年,一度曾降至60%以下。2015年下半年开始整顿资管行业,间接融资占比重又回升至80%以上。“这一波动过程告诉我们,发展资产管理市场,可能是现实地解决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过低的中国路径。”李扬指出。

“众所周知,资产管理市场的本质,就是打开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将‘黑箱’中的负债和资产都放到市场上,利用市场手段,将它们进行结构化重组,变成可交易的证券。”李扬进一步解释,“在我国,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其次,要重视金融机构的作用。李扬介绍,中国40多年经济飞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本形成来支撑。根据传统理论,资本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显然没有发挥这一功能,相反,另一类金融组织,即商业银行,承担了中国资本形成的重任。长期大规模地提供中长期贷款,便是承载资本形成的主要工具。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资本,长期以来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这显然又是与教科书不一致的“中国特色”。据此,李扬认为,必须摒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非此即彼的“两分法”,认真探讨银行机构如何有效地参与资本形成,如何事实上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的机制。简言之,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色。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