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补充资本让中小银行“强身健体”

——2020年监管工作回眸之二

发布时间:2021-01-19 08:47:2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胡杨

中小银行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最接地气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中小银行,资产总额约占整个银行体系的1/4。可以说,中小银行的经营态势是否良好,风险防范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

持续夯实资本实力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由于规模小、经营基础相对薄弱,中小银行遭遇的挑战因而不断增加,需要得到着重关注。

为此,过去一年中,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定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

考虑到充足的资本能够提高中小银行的风险抵御水平,2020年,监管层继续拓宽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和方式。

例如,银保监会联合五部委下发的《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要求,支持地方政府继续通过多种市场化途径引进投资,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同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认购中小银行可转换债券等合格资本工具,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夯实发展基础。

龙江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蒋书彬表示,在宏观经济影响和自身发展诉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已迫在眉睫,银行自身首先要提高经营水平,保障资产质量,增厚营业利润,通过利润留存完成资本补给;监管层面也要完善制度创新,实现面向中小银行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多措并举之下,为中小银行稳健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花式”化解存量风险

针对少数中小银行历史上积累的内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等问题,银保监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行一策,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的战投等,加快改革重组。

此外,在全面脱贫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为引导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县域地区“三农”工作,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着力化解好村镇银行的相关风险。

在监管部门引导下,中小银行化解风险的手段也越发丰富。具体来说,部分中小银行选择“抱团”,有近30家中小银行在2020年参与到合并重组项目当中,涉及江苏、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等多个地域。另外,也有部分中小银行“花式”处置不良资产,通过挂牌转让、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ABS)以及定增“搭售”等方式出清存量不良。

实际上,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意义远不止于行业自身。在大连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周祥军看来,中小银行治理是金融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小银行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形成的过程也是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过程,是提升整个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健筋骨”专注主业

中小银行的稳健良性发展影响着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质量。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文辉分析指出,从现状来看,银行业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中小银行又具备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殊优势。具体来说,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匹配,比较适合为融资需求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由于多是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中小银行易与当地中小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搜集中小企业“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中小银行决策权集中且内部层级简单,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时能够采取较强的业务激励。

为引导中小银行坚守市场定位,银保监会也提出,督导中小银行切实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坚决扭转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引导深耕本地、下沉服务、不跨区域,严格限制通过贷款、投资、同业、非标等业务向外扩张。

中小银行应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对此,周祥军认为,中小银行要以本区域内民营和小微企业以及本地居民为主要客户群,做精做细传统优势业务,服务民生和地方经济,提高专业化水平。具体来说,要对本源业务进行创新,深入地方调研,开发和设计出更符合本地客户需要的信贷产品;也可以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拓展产品体系,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补充资本让中小银行“强身健体”

——2020年监管工作回眸之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19

□记者 胡杨

中小银行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最接地气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中小银行,资产总额约占整个银行体系的1/4。可以说,中小银行的经营态势是否良好,风险防范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

持续夯实资本实力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由于规模小、经营基础相对薄弱,中小银行遭遇的挑战因而不断增加,需要得到着重关注。

为此,过去一年中,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定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

考虑到充足的资本能够提高中小银行的风险抵御水平,2020年,监管层继续拓宽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和方式。

例如,银保监会联合五部委下发的《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要求,支持地方政府继续通过多种市场化途径引进投资,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同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认购中小银行可转换债券等合格资本工具,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夯实发展基础。

龙江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蒋书彬表示,在宏观经济影响和自身发展诉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已迫在眉睫,银行自身首先要提高经营水平,保障资产质量,增厚营业利润,通过利润留存完成资本补给;监管层面也要完善制度创新,实现面向中小银行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多措并举之下,为中小银行稳健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花式”化解存量风险

针对少数中小银行历史上积累的内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等问题,银保监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行一策,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的战投等,加快改革重组。

此外,在全面脱贫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为引导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县域地区“三农”工作,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着力化解好村镇银行的相关风险。

在监管部门引导下,中小银行化解风险的手段也越发丰富。具体来说,部分中小银行选择“抱团”,有近30家中小银行在2020年参与到合并重组项目当中,涉及江苏、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等多个地域。另外,也有部分中小银行“花式”处置不良资产,通过挂牌转让、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ABS)以及定增“搭售”等方式出清存量不良。

实际上,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意义远不止于行业自身。在大连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周祥军看来,中小银行治理是金融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小银行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形成的过程也是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过程,是提升整个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健筋骨”专注主业

中小银行的稳健良性发展影响着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质量。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文辉分析指出,从现状来看,银行业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中小银行又具备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殊优势。具体来说,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匹配,比较适合为融资需求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由于多是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中小银行易与当地中小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搜集中小企业“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中小银行决策权集中且内部层级简单,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时能够采取较强的业务激励。

为引导中小银行坚守市场定位,银保监会也提出,督导中小银行切实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坚决扭转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引导深耕本地、下沉服务、不跨区域,严格限制通过贷款、投资、同业、非标等业务向外扩张。

中小银行应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对此,周祥军认为,中小银行要以本区域内民营和小微企业以及本地居民为主要客户群,做精做细传统优势业务,服务民生和地方经济,提高专业化水平。具体来说,要对本源业务进行创新,深入地方调研,开发和设计出更符合本地客户需要的信贷产品;也可以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拓展产品体系,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