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鑫日谈

“碳中和”对银行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1-22 09:06:1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于晗

“碳中和”近来成为热词。从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中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更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碳中和是什么?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人为二氧化碳的移除量相抵消。也就是说,要实现碳排放的自我消化。专家们预计,如果中国及时采取有力的碳中和政策,就有望在2050年将碳排放从目前的水平降低70%左右,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碳中和的实现涉及两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大力度,减少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针对无法减少的碳排放,通过负排放技术等进行移除。对于我国而言,这意味着,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实体经济将进行一场持久且深入的“去碳化”转型。而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银行业在实体经济大规模向低碳、零碳转型的过程中,步伐必须跟上。

在碳中和目标下,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将面临调整。

首先,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支持的行业结构将发生变化,高碳排放产业将逐步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业务需要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可以看到,目前在银行的绿色信贷中,气候信贷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次,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投向。此前,银保监会曾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增加了气候融资统计,并包括气候变化减缓融资和气候变化适应融资。充分说明我国监管机构对气候变化的重视,随着气候投融资顶层设计文件以及官方统计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气候投融资发展。

再次,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加速,碳金融空间被逐渐打开。不久前,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正式成立。专家认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和潜力,这是一个可以为银行创造巨大盈利的蓝海市场。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要高度关注“去碳化”带来的转型风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曾撰文提到,“低碳转型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包括政策变化、技术突破或限制以及市场偏好和社会规范的转变等。如果金融机构依然向业务模式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公司提供贷款,那么就有可能会蒙受损失。”

鲁政委认为,对于可能的转型风险,商业银行要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和披露。一是降低高碳资产配置;二是银行逐渐建立全面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对于商业银行,不断加强自身碳足迹管理,提升自身气候表现,也有助于树立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鑫日谈

“碳中和”对银行业的启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22

□记者 于晗

“碳中和”近来成为热词。从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中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更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碳中和是什么?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人为二氧化碳的移除量相抵消。也就是说,要实现碳排放的自我消化。专家们预计,如果中国及时采取有力的碳中和政策,就有望在2050年将碳排放从目前的水平降低70%左右,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碳中和的实现涉及两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大力度,减少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针对无法减少的碳排放,通过负排放技术等进行移除。对于我国而言,这意味着,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实体经济将进行一场持久且深入的“去碳化”转型。而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银行业在实体经济大规模向低碳、零碳转型的过程中,步伐必须跟上。

在碳中和目标下,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将面临调整。

首先,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支持的行业结构将发生变化,高碳排放产业将逐步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业务需要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可以看到,目前在银行的绿色信贷中,气候信贷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次,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投向。此前,银保监会曾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增加了气候融资统计,并包括气候变化减缓融资和气候变化适应融资。充分说明我国监管机构对气候变化的重视,随着气候投融资顶层设计文件以及官方统计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气候投融资发展。

再次,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加速,碳金融空间被逐渐打开。不久前,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正式成立。专家认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和潜力,这是一个可以为银行创造巨大盈利的蓝海市场。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要高度关注“去碳化”带来的转型风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曾撰文提到,“低碳转型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包括政策变化、技术突破或限制以及市场偏好和社会规范的转变等。如果金融机构依然向业务模式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公司提供贷款,那么就有可能会蒙受损失。”

鲁政委认为,对于可能的转型风险,商业银行要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和披露。一是降低高碳资产配置;二是银行逐渐建立全面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对于商业银行,不断加强自身碳足迹管理,提升自身气候表现,也有助于树立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