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全国人大代表文爱华:系统性推进乡村金融要解决四个缺乏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01 17:25:1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仇兆燕】

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乡村服务,尤其是国有大行将重心下沉乡村,打造了乡村金融生态,带动了金融服务乡村,但是目前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仍缺乏系统性。因此,“十四五”及2035远景目标的规划《建议》强调: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建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认为,围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系统性推进乡村金融。这就需要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四方面缺乏的问题,即解决健全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适配的政策与机制;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文爱华认为,相比城市而言,乡村缺少完整的金融体系。首先,市场体系不完整,市场结构单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功能均不完善,监管体系尚未适应乡村金融的需求;其次,组织体系不完整,服务主体单一。除农商行、邮储银行,以及农行、建行等大型银行外,保险、信托、证券、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不深;再者,产品体系不完整,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单一、功能不全。

其次,乡村缺乏适配的政策与机制。一是乡村金融迫切需要适配的监管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投资融资、保险、债券、担保等全面跟进;二是“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任务,迫切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支持,需要金融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并撬动社会资本下乡;三是乡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推进存在瓶颈,迫切需要各方助力,打通金融服务中的堵点。

再次,乡村缺乏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一是金融服务与产品单一,仍以存款、贷款、传统支付结算为主,金融科技和现代金融产品运用较少;二是金融资源流失严重,有些涉农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城市及发达地区,没有反哺乡村;三是涉农企业征信以及有效抵押不足,加上担保、抵押政策不适配,以及监管政策限制,涉农信贷支持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仍是突出问题。

最后,乡村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乡村信用体系缺乏,加上金融知识缺乏和信用意识缺失,金融生态需要重新构建,环境亟待优化。

就此,文爱华建议,在系统性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按四部委《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需加快建立完善金融服务的完整体系,包括组织、市场、监管、产品体系等。组织体系:形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负责监管与政策支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协调组织,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协同、共享的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完善匹配乡村金融的监管体系。优化相关监管政策,探索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形成适合乡村的金融监管体系。产品体系:丰富金融服务与产品,全面满足乡村政府、企业、村民的需求,满足乡村振兴释放的巨量消费和投资需求。

在系统性优化乡村金融政策与机制方面,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推进乡村金融也要改革创新,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大政策与机制支持。首先,在宏观层面上破除瓶颈,深化乡村改革。针对土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联合农业、林业、国土等部门,加快完成农村财产确权、评估、登记、颁证等工作,搭建全国统一的查询平台和抵质押登记平台;建立土地经营权、宅基地、农机、农产品、农资等资产公开透明、交易活跃、规范顺畅的流转市场。其次,在监管政策上差别对待,制定适配政策。央行给予货币政策支持;银保监提供差异化监管,优化制定适配乡村的监管政策,比如,提高助农服务点取现、转账额度,区别制度乡村信贷政策,提高不良资产的容忍度,优化保险、担保政策等;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等。第三,优化金融政策,清除堵点难点。银行业优化信贷、授信、审批等政策,完善金融资源回流机制。同时,拓宽农村抵质押范围,完善配套机制,增强普惠性;保险、担保等非银机构创新保险和担保政策,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拓宽担保物范围,加大担保力度;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

在系统性推进乡村金融赋能,解决部分突出问题方面,一是助力乡村改革。重点推进乡村三资监管、产权交易等平台的运用,促进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二是助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产业数据平台,充分挖掘“三农”数据价值,加快构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三是重点解决乡村融资问题。丰富金融产品,尤其是信贷产品,通过行业协同共担,解决抵质押缺乏等“老大难”问题,促进资金融通。着重推进“数字化经营+供应链金融”,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并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制,精准对接和满足各类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同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探索在重大项目上采取投融联动模式,高质量推进乡村重大工程建设。四是加大科技主导,加强金融科技的运用,结合数字乡村、信用乡村建设,搭建乡村金融服务平台,并系统性推进平台赋能。

在系统性推进金融合作互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文爱华建议,系统性推进金融行业合作,现有涉农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物理网点、助农服务点的服务,其他金融机构延伸服务,健全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银行、担保、信托协同,提供信贷、投资理财、结算、信托、债券等服务与产品,多种途径综合施策。形成银行、担保、抵押、保险、信托、证券各司其责、合作互补,共同服务乡村的金融格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文爱华:系统性推进乡村金融要解决四个缺乏问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01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仇兆燕】

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乡村服务,尤其是国有大行将重心下沉乡村,打造了乡村金融生态,带动了金融服务乡村,但是目前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仍缺乏系统性。因此,“十四五”及2035远景目标的规划《建议》强调: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建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认为,围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系统性推进乡村金融。这就需要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四方面缺乏的问题,即解决健全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适配的政策与机制;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文爱华认为,相比城市而言,乡村缺少完整的金融体系。首先,市场体系不完整,市场结构单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功能均不完善,监管体系尚未适应乡村金融的需求;其次,组织体系不完整,服务主体单一。除农商行、邮储银行,以及农行、建行等大型银行外,保险、信托、证券、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不深;再者,产品体系不完整,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单一、功能不全。

其次,乡村缺乏适配的政策与机制。一是乡村金融迫切需要适配的监管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投资融资、保险、债券、担保等全面跟进;二是“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任务,迫切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支持,需要金融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并撬动社会资本下乡;三是乡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推进存在瓶颈,迫切需要各方助力,打通金融服务中的堵点。

再次,乡村缺乏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一是金融服务与产品单一,仍以存款、贷款、传统支付结算为主,金融科技和现代金融产品运用较少;二是金融资源流失严重,有些涉农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城市及发达地区,没有反哺乡村;三是涉农企业征信以及有效抵押不足,加上担保、抵押政策不适配,以及监管政策限制,涉农信贷支持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仍是突出问题。

最后,乡村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乡村信用体系缺乏,加上金融知识缺乏和信用意识缺失,金融生态需要重新构建,环境亟待优化。

就此,文爱华建议,在系统性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按四部委《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需加快建立完善金融服务的完整体系,包括组织、市场、监管、产品体系等。组织体系:形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负责监管与政策支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协调组织,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协同、共享的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完善匹配乡村金融的监管体系。优化相关监管政策,探索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形成适合乡村的金融监管体系。产品体系:丰富金融服务与产品,全面满足乡村政府、企业、村民的需求,满足乡村振兴释放的巨量消费和投资需求。

在系统性优化乡村金融政策与机制方面,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推进乡村金融也要改革创新,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大政策与机制支持。首先,在宏观层面上破除瓶颈,深化乡村改革。针对土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联合农业、林业、国土等部门,加快完成农村财产确权、评估、登记、颁证等工作,搭建全国统一的查询平台和抵质押登记平台;建立土地经营权、宅基地、农机、农产品、农资等资产公开透明、交易活跃、规范顺畅的流转市场。其次,在监管政策上差别对待,制定适配政策。央行给予货币政策支持;银保监提供差异化监管,优化制定适配乡村的监管政策,比如,提高助农服务点取现、转账额度,区别制度乡村信贷政策,提高不良资产的容忍度,优化保险、担保政策等;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等。第三,优化金融政策,清除堵点难点。银行业优化信贷、授信、审批等政策,完善金融资源回流机制。同时,拓宽农村抵质押范围,完善配套机制,增强普惠性;保险、担保等非银机构创新保险和担保政策,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拓宽担保物范围,加大担保力度;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

在系统性推进乡村金融赋能,解决部分突出问题方面,一是助力乡村改革。重点推进乡村三资监管、产权交易等平台的运用,促进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二是助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产业数据平台,充分挖掘“三农”数据价值,加快构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三是重点解决乡村融资问题。丰富金融产品,尤其是信贷产品,通过行业协同共担,解决抵质押缺乏等“老大难”问题,促进资金融通。着重推进“数字化经营+供应链金融”,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并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制,精准对接和满足各类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同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探索在重大项目上采取投融联动模式,高质量推进乡村重大工程建设。四是加大科技主导,加强金融科技的运用,结合数字乡村、信用乡村建设,搭建乡村金融服务平台,并系统性推进平台赋能。

在系统性推进金融合作互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文爱华建议,系统性推进金融行业合作,现有涉农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物理网点、助农服务点的服务,其他金融机构延伸服务,健全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银行、担保、信托协同,提供信贷、投资理财、结算、信托、债券等服务与产品,多种途径综合施策。形成银行、担保、抵押、保险、信托、证券各司其责、合作互补,共同服务乡村的金融格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