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两会聚焦】激活医疗数据

发布时间:2021-03-10 08:49:0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于晗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如何发掘和利用数据的价值,成为关乎民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大数据的使用、治理和保护依然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在两会的建议和提案中,代表委员提出,要进一步释放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加快行业间数据融合和共享,以赋能保险业的发展。

此外,也有代表委员指出,发挥数据价值,应坚持“以人为中心”。数字时代要“还数于民”,让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数据,通过相关部门优化梳理,帮助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激活医疗数据蕴藏价值

无论是投保、出险或是理赔,保险都需要被保险人的医疗数据支撑。可以说,保险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医疗大数据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商业保险机构获得医疗健康数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及区域医疗健康信息系统没有打通;出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担忧,客户及相关机构不愿向保险机构提供医疗健康数据;部分医疗机构意愿不强,内部流程较长,增加了保险机构获取医疗健康数据的难度。

“由于医疗行业与保险业融合不够,医疗数据难以获取,致使保险产品定价困难、赔付风险难以控制,制约了医疗保险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

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关于“激活医疗数据价值、促进医疗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指出,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大量的医疗健康数据还处于“休眠”“待开发”的状态,应尽快激活医疗数据所蕴藏的价值。

周延礼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应明确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主体责任;二是明晰医疗数据共享和开放、开发规则;三是从常态化解决医保、商保在医疗领域的支付问题着手,解决好保险公司利用医疗数据的痛点和难点;四是确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实现互联网医疗和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认为,激活数据价值,首先,要加速医疗数据标准化,建立医保数据与商业保险数据共享机制。“具体而言,可通过卫健委牵头、行业协作、设定标准、开源开放的方式来推进健康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制定疾病诊断、手术操作、药品等标准,为实现医疗数据的可信可换提供基础;由银保监会或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大数据系统,与社会医保数据库完成对接。”其次,要通过立法或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医疗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划定数据适用范围,对使用者进行资质审查和授权,防止数据盗用。最后,要通过顶层设计,打造“保险+健康”服务生态闭环。

建立全社会数据融合

实际上,医疗数据的获取和融合,不仅是单一行业的发展需要,更是全社会信息互联互通的客观需求。

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崔玉英看来,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进一步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既是全面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迫切需求,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健康的现实需要。

崔玉英认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不断融合应用,区域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建设面临“旧城改造”“推倒重来”等新问题,传统的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的长期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亟须建设一套涵盖规划、建设、应用、维护、评价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

如何实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广河建议,第一,要破除数据共享壁垒,成立国家层面的专职机构或工作小组,加快建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平台。第二,要提升数据共享质量,建立比较规范的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采集标准、统一,加强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保护。第三,要强化数据应用能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才积极聚集到社会治理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一批标准化、可复制、全国性的典型治理应用标杆。

身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所不在的网络和传感器自动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多是人机交互或纯粹由机器记录产生,与之相应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需要加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构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监管、公安机关打击、行业自律监管、公民个人自我保护都必不可少”。

数字时代要“还数于民”

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EO王晶提出数字时代中“人”的数字化问题,希望能“还数于民”,让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数据。

王晶说,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在健康领域,要做到“还数于民”,要把每一个老百姓在医院就诊的数据进行汇总,归集到每一个人不同的账户,相当于每一个人在数据银行有了账户,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数据用于医疗就诊。另外,相关部门也可以将这些健康大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帮助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民进中央也发出同样呼吁,在《关于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推动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的提案》中提到,医疗信息的归集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除了传染性疾病等涉及社会安全的医疗数据外,患者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共享。信息调用方面可设立分级账户体系,明确各级别账号对应的访问权限。加强访问者的权限控制和访问后的行为追溯,对访问行为实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

民进中央建议,应研究制定医疗数据安全相关条例,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医疗信息硬件和软件尽量国产化,并加强维护、监测,避免数据被窃取。研究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数据保护领域的应用,用先进的技术保护数据。

在王晶看来,国家应尽快法定明确健康大数据权属,在规范引导中加速省域试点进程,打造可复用模式;在公民可信数字身份基础设施之上,将公民健康大数据纳入数据治理升级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推动大数据采集应用与百姓衣食住行等相关行业及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共享。


【两会聚焦】激活医疗数据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10

□记者 于晗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如何发掘和利用数据的价值,成为关乎民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大数据的使用、治理和保护依然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在两会的建议和提案中,代表委员提出,要进一步释放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加快行业间数据融合和共享,以赋能保险业的发展。

此外,也有代表委员指出,发挥数据价值,应坚持“以人为中心”。数字时代要“还数于民”,让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数据,通过相关部门优化梳理,帮助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激活医疗数据蕴藏价值

无论是投保、出险或是理赔,保险都需要被保险人的医疗数据支撑。可以说,保险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医疗大数据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商业保险机构获得医疗健康数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及区域医疗健康信息系统没有打通;出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担忧,客户及相关机构不愿向保险机构提供医疗健康数据;部分医疗机构意愿不强,内部流程较长,增加了保险机构获取医疗健康数据的难度。

“由于医疗行业与保险业融合不够,医疗数据难以获取,致使保险产品定价困难、赔付风险难以控制,制约了医疗保险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

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关于“激活医疗数据价值、促进医疗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指出,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大量的医疗健康数据还处于“休眠”“待开发”的状态,应尽快激活医疗数据所蕴藏的价值。

周延礼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应明确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主体责任;二是明晰医疗数据共享和开放、开发规则;三是从常态化解决医保、商保在医疗领域的支付问题着手,解决好保险公司利用医疗数据的痛点和难点;四是确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实现互联网医疗和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认为,激活数据价值,首先,要加速医疗数据标准化,建立医保数据与商业保险数据共享机制。“具体而言,可通过卫健委牵头、行业协作、设定标准、开源开放的方式来推进健康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制定疾病诊断、手术操作、药品等标准,为实现医疗数据的可信可换提供基础;由银保监会或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大数据系统,与社会医保数据库完成对接。”其次,要通过立法或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医疗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划定数据适用范围,对使用者进行资质审查和授权,防止数据盗用。最后,要通过顶层设计,打造“保险+健康”服务生态闭环。

建立全社会数据融合

实际上,医疗数据的获取和融合,不仅是单一行业的发展需要,更是全社会信息互联互通的客观需求。

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崔玉英看来,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进一步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既是全面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迫切需求,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健康的现实需要。

崔玉英认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不断融合应用,区域信息平台的标准化建设面临“旧城改造”“推倒重来”等新问题,传统的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的长期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亟须建设一套涵盖规划、建设、应用、维护、评价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

如何实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广河建议,第一,要破除数据共享壁垒,成立国家层面的专职机构或工作小组,加快建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平台。第二,要提升数据共享质量,建立比较规范的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采集标准、统一,加强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保护。第三,要强化数据应用能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才积极聚集到社会治理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一批标准化、可复制、全国性的典型治理应用标杆。

身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所不在的网络和传感器自动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多是人机交互或纯粹由机器记录产生,与之相应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需要加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构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监管、公安机关打击、行业自律监管、公民个人自我保护都必不可少”。

数字时代要“还数于民”

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EO王晶提出数字时代中“人”的数字化问题,希望能“还数于民”,让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数据。

王晶说,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在健康领域,要做到“还数于民”,要把每一个老百姓在医院就诊的数据进行汇总,归集到每一个人不同的账户,相当于每一个人在数据银行有了账户,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数据用于医疗就诊。另外,相关部门也可以将这些健康大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帮助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民进中央也发出同样呼吁,在《关于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推动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的提案》中提到,医疗信息的归集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除了传染性疾病等涉及社会安全的医疗数据外,患者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共享。信息调用方面可设立分级账户体系,明确各级别账号对应的访问权限。加强访问者的权限控制和访问后的行为追溯,对访问行为实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

民进中央建议,应研究制定医疗数据安全相关条例,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医疗信息硬件和软件尽量国产化,并加强维护、监测,避免数据被窃取。研究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数据保护领域的应用,用先进的技术保护数据。

在王晶看来,国家应尽快法定明确健康大数据权属,在规范引导中加速省域试点进程,打造可复用模式;在公民可信数字身份基础设施之上,将公民健康大数据纳入数据治理升级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推动大数据采集应用与百姓衣食住行等相关行业及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共享。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