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年报观察之一

信贷投放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1-04-09 10:02:4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胡杨

银行的信贷结构关系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发现,过去一年,A股上市银行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将贷款投向了包括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制造业以及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造多样化的实体经济服务生态

2020年,银行业主动增加信贷投放,积极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从A股上市银行来看,新增贷款显著增加成为普遍现象。其中,农行、建行、中行的新增贷款额分别达到1.81万亿元、1.76万亿元、1.2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之所以能够提升,也得益于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渐成型。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各展所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大、网络覆盖广、综合实力强,是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有大行积极支持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并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等提供全面的金融保障。据工行介绍,过去一年,该行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信贷支持。投向制造业公司贷款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89亿元;其中,中长期公司贷款6245亿元,增加1887亿元。投向制造业公司贷款、中长期公司贷款的余额、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稳居同业首位。

在普惠金融业务方面,农商行具有在当地网点覆盖广、人员数量多等优势。以重庆农商行为例,在发挥上述优势的基础上,该行又强化了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业务,通过创新线上产品和服务渠道,优化办贷流程,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重庆农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4.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2.78亿元,增速20.37%,比全行各项贷款增速高3.76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重庆市第一的位置。

按照银保监会要求,城商行应积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转型战略,推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这种“守土有责”也体现为深耕和服务好本地实体经济。作为地方中小银行,郑州银行就围绕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制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致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创、科技、旅游等产业繁荣。截至2020年末,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891.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3.77亿元。

丰富乡村振兴的支持形式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此,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也是A股上市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方向之一。

农行在2020年年报中明确表示,该行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全力打造县域金融服务领军银行。2020年,聚焦粮食安全、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加大县域“三农”领域信贷投放,县域贷款增加7525亿元;线上农户贷款“惠农e贷”余额3534亿元。全面加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融服务,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334个深度贫困县、52个未摘帽贫困县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7.6%、21.5%和36%。与此同时,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贷款投放。截至2020年末,粮食安全领域法人贷款余额11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2亿元;生猪相关贷款余额5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0亿元;县域制造业贷款余额641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8亿元;县域城镇化贷款余额86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94亿元。

邮储银行在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末,该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带动服务贫困人口的贷款)1005.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0.65亿元;新增涉农贷款1496.76亿元,余额1.41万亿元。

得益于多元化、全牌照的优势,中行也向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中银集团旗下的中银富登已经在全国22个省份建立了126家村镇银行、180余家乡镇支行,其中65%的机构位于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是国内数量最多、地区分布最广的村镇银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我国已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农村和农户需要的不再只是小额的初期启动资金和流动性资金,大型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会使得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更大、更加集中。对此,商业银行可以依托供应链金融和产业政策,增加对优质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将绿色金融服务与自身发展相结合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尽管碳达峰、碳中和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就绿色金融业务而言,A股上市银行已耕耘多年。

作为首批打造绿色银行品牌的国内银行,兴业银行去年持续对“两高一剩”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风电设备、造船、造纸、煤化工等行业)实行行业限额管理以及差异化授信政策,主要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地位稳固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推进对绿色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据兴业银行介绍,2021年,该行将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深度参与并挖掘市场机遇,积极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符合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相关的行业领域,确保“两高一剩”行业的风险总体可控。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银行还应提升对绿色环保行业的认知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同时把握住自身的发展机遇。招行在最新年报中表示,将积极开展对绿色环保行业的研究。此外,将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绿色信贷政策》《节能环保行业信贷政策》等信贷政策,以及《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行业授信审查指引》《大气治理与设备行业授信审查指引》《生物质能发电授信审查指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授信审查指引》等授信审查指引,将信贷资源进一步向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业和企业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招行绿色贷款余额2071.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3.6亿元,已经占到该行公司贷款总额的11.78%。与此同时,招行的绿色贷款增幅为17.17%,高于其整体的公司贷款及垫款增速8.88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了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


银行年报观察之一

信贷投放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09

□记者 胡杨

银行的信贷结构关系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发现,过去一年,A股上市银行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将贷款投向了包括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制造业以及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造多样化的实体经济服务生态

2020年,银行业主动增加信贷投放,积极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从A股上市银行来看,新增贷款显著增加成为普遍现象。其中,农行、建行、中行的新增贷款额分别达到1.81万亿元、1.76万亿元、1.2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之所以能够提升,也得益于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渐成型。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各展所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大、网络覆盖广、综合实力强,是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有大行积极支持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并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等提供全面的金融保障。据工行介绍,过去一年,该行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信贷支持。投向制造业公司贷款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89亿元;其中,中长期公司贷款6245亿元,增加1887亿元。投向制造业公司贷款、中长期公司贷款的余额、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稳居同业首位。

在普惠金融业务方面,农商行具有在当地网点覆盖广、人员数量多等优势。以重庆农商行为例,在发挥上述优势的基础上,该行又强化了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业务,通过创新线上产品和服务渠道,优化办贷流程,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重庆农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4.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2.78亿元,增速20.37%,比全行各项贷款增速高3.76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重庆市第一的位置。

按照银保监会要求,城商行应积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转型战略,推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这种“守土有责”也体现为深耕和服务好本地实体经济。作为地方中小银行,郑州银行就围绕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制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致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创、科技、旅游等产业繁荣。截至2020年末,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891.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3.77亿元。

丰富乡村振兴的支持形式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此,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也是A股上市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方向之一。

农行在2020年年报中明确表示,该行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全力打造县域金融服务领军银行。2020年,聚焦粮食安全、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加大县域“三农”领域信贷投放,县域贷款增加7525亿元;线上农户贷款“惠农e贷”余额3534亿元。全面加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融服务,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334个深度贫困县、52个未摘帽贫困县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7.6%、21.5%和36%。与此同时,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贷款投放。截至2020年末,粮食安全领域法人贷款余额11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2亿元;生猪相关贷款余额5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0亿元;县域制造业贷款余额641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8亿元;县域城镇化贷款余额86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94亿元。

邮储银行在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末,该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带动服务贫困人口的贷款)1005.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0.65亿元;新增涉农贷款1496.76亿元,余额1.41万亿元。

得益于多元化、全牌照的优势,中行也向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中银集团旗下的中银富登已经在全国22个省份建立了126家村镇银行、180余家乡镇支行,其中65%的机构位于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是国内数量最多、地区分布最广的村镇银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我国已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农村和农户需要的不再只是小额的初期启动资金和流动性资金,大型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会使得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更大、更加集中。对此,商业银行可以依托供应链金融和产业政策,增加对优质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将绿色金融服务与自身发展相结合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尽管碳达峰、碳中和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就绿色金融业务而言,A股上市银行已耕耘多年。

作为首批打造绿色银行品牌的国内银行,兴业银行去年持续对“两高一剩”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风电设备、造船、造纸、煤化工等行业)实行行业限额管理以及差异化授信政策,主要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地位稳固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推进对绿色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据兴业银行介绍,2021年,该行将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深度参与并挖掘市场机遇,积极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符合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相关的行业领域,确保“两高一剩”行业的风险总体可控。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银行还应提升对绿色环保行业的认知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同时把握住自身的发展机遇。招行在最新年报中表示,将积极开展对绿色环保行业的研究。此外,将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绿色信贷政策》《节能环保行业信贷政策》等信贷政策,以及《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行业授信审查指引》《大气治理与设备行业授信审查指引》《生物质能发电授信审查指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授信审查指引》等授信审查指引,将信贷资源进一步向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业和企业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招行绿色贷款余额2071.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3.6亿元,已经占到该行公司贷款总额的11.78%。与此同时,招行的绿色贷款增幅为17.17%,高于其整体的公司贷款及垫款增速8.88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了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