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关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

青海银保监局:“双基联动”让信用环境大为改观

发布时间:2021-04-23 08:53:3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许予朋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农牧民发展青稞种植和牛羊养殖,信贷资金需求大,但是由于产业基础、抗风险能力和信用意识薄弱,‘跟风欠贷’现象突出。”4月22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介绍,在“双基联动”模式下,基层银行与基层党组织共同进行入户调查、信用建档、等级评定,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为信用良好的农牧户提供贷款。如今,青海全省70%的农牧户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户不良率仅为0.26%,农牧区信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现在,有些农牧户嫁女儿,都要先看对方家庭信用。”倪金乾说。

所谓“双基联动”,即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银行在行政村联合建立信贷工作室,将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等优势对接整合,共同完成对农牧户的贷款发放、管理与收回等工作。这一模式发端于青海,目前已成为青海金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0年末,青海全省累放“双基联动”贷款584亿元,惠及69万户农牧民;建立信贷工作室3792个,覆盖91.5%的行政村;贷款余额较2015年末增长24倍,不良率仅0.3%。2015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27亿元,支付赔款21.56亿元,受益农户186.72万户次。

据倪金乾介绍,依托“双基联动”模式,农村金融改革渐入佳境,“银行+支部+农户”的农村金融模式推动信贷服务“进村入户”,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村两委派出挂职兼职干部4000余人,在参与信贷管理中赢得了信任和支持,组织带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青海答卷”。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达隆村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逾期贷款,经过‘双基联动+信用修复’‘双基联动+评级建档’等措施,200多户村民全部成为信用户,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倪金乾说。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不仅要依托“双基联动”激活资金、管理资金,还要想方设法留住资金。

然而,青海省部分县域金融资源极其有限,且当地银行所吸收的各类资金多数通过线上存款或异地贷款等方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资金外流现象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锚定青南藏区作为信贷补短‘核心区’,加大监管引导和政策指导,督促辖内银行机构每年选择存贷比排名后5位的县域机构,制订存贷比提升计划,明确信贷支持责任,实施重点监测、定向考核,督促其逐年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倪金乾介绍。

据了解,在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美称的曲麻莱县,根据监管部门的引导,农行曲麻莱县支行推广“惠农e贷”“虫草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农牧民虫草采挖、牛羊养殖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该行贷款余额从2015年末的784万元增长到2020年末的3.46亿元,实现了43倍的增幅,存量贷款中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占比达53%。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青南藏区县域存贷比从2015年末的19.82%提升到42.5%,增幅最大的玉树曲麻莱县从2015年末的4.25%提升到70.93%,增加了66.68个百分点。

为了破解县域发展资金瓶颈,引导资金回流农牧区,今年,青海银保监局还将综合考虑青海省县域存贷比平均水平、存贷比提升空间、存贷比监管指标、县域有效信贷需求等因素,在全省范围内选取存贷比低于50%的12个县和存贷比低于40%的42个基层银行开展“信贷补短”工程。

倪金乾表示,今年将继续打好“双基联动”、县域“信贷补短”和“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组合拳,把产业项目更多布局在县域,把就业机会更多留在农村,把产业增值效益更多分给农民。


关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

青海银保监局:“双基联动”让信用环境大为改观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23

□实习记者 许予朋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农牧民发展青稞种植和牛羊养殖,信贷资金需求大,但是由于产业基础、抗风险能力和信用意识薄弱,‘跟风欠贷’现象突出。”4月22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介绍,在“双基联动”模式下,基层银行与基层党组织共同进行入户调查、信用建档、等级评定,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为信用良好的农牧户提供贷款。如今,青海全省70%的农牧户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户不良率仅为0.26%,农牧区信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现在,有些农牧户嫁女儿,都要先看对方家庭信用。”倪金乾说。

所谓“双基联动”,即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银行在行政村联合建立信贷工作室,将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等优势对接整合,共同完成对农牧户的贷款发放、管理与收回等工作。这一模式发端于青海,目前已成为青海金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0年末,青海全省累放“双基联动”贷款584亿元,惠及69万户农牧民;建立信贷工作室3792个,覆盖91.5%的行政村;贷款余额较2015年末增长24倍,不良率仅0.3%。2015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27亿元,支付赔款21.56亿元,受益农户186.72万户次。

据倪金乾介绍,依托“双基联动”模式,农村金融改革渐入佳境,“银行+支部+农户”的农村金融模式推动信贷服务“进村入户”,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村两委派出挂职兼职干部4000余人,在参与信贷管理中赢得了信任和支持,组织带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青海答卷”。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达隆村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逾期贷款,经过‘双基联动+信用修复’‘双基联动+评级建档’等措施,200多户村民全部成为信用户,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倪金乾说。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不仅要依托“双基联动”激活资金、管理资金,还要想方设法留住资金。

然而,青海省部分县域金融资源极其有限,且当地银行所吸收的各类资金多数通过线上存款或异地贷款等方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资金外流现象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锚定青南藏区作为信贷补短‘核心区’,加大监管引导和政策指导,督促辖内银行机构每年选择存贷比排名后5位的县域机构,制订存贷比提升计划,明确信贷支持责任,实施重点监测、定向考核,督促其逐年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倪金乾介绍。

据了解,在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美称的曲麻莱县,根据监管部门的引导,农行曲麻莱县支行推广“惠农e贷”“虫草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农牧民虫草采挖、牛羊养殖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该行贷款余额从2015年末的784万元增长到2020年末的3.46亿元,实现了43倍的增幅,存量贷款中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占比达53%。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青南藏区县域存贷比从2015年末的19.82%提升到42.5%,增幅最大的玉树曲麻莱县从2015年末的4.25%提升到70.93%,增加了66.68个百分点。

为了破解县域发展资金瓶颈,引导资金回流农牧区,今年,青海银保监局还将综合考虑青海省县域存贷比平均水平、存贷比提升空间、存贷比监管指标、县域有效信贷需求等因素,在全省范围内选取存贷比低于50%的12个县和存贷比低于40%的42个基层银行开展“信贷补短”工程。

倪金乾表示,今年将继续打好“双基联动”、县域“信贷补短”和“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组合拳,把产业项目更多布局在县域,把就业机会更多留在农村,把产业增值效益更多分给农民。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