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为什么“以量补价”不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1-05-21 09:45:3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纵观2020年,为应对息差下行压力,上市银行“以量补价”的逻辑贯穿全年。

从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可以看出,不少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做大生息资产规模,用“以量补价”的业务逻辑补缺,才让2020年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没表现出较大的下行压力。例如,建行、工行、浦发2020年贷款投放同比增速都超过11%。

但这并不长远。银行一线信贷部门员工都知道,“以量补价”逻辑实际上是“人海战术”。有业内人士称这是一种笨办法,虽然可以补上息差收窄的差价,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非常消耗资本。

“以量补价”在增加“生息资产”的同时也增加了“加权风险资产”,进而可能拉低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率。随着工、农、中、建四大行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关政策渐行渐近,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达标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量补价”对资本紧张的银行恐怕难以为继。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7%。据记者统计,在A股上市的39家银行中,有29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水平,20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

因此,想要实现“以量补价”,银行必须要加快补充资本金,特别是中小型银行,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这不仅仅是促进银行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更是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必然之举。

另外,有研究机构预计,在信贷拉动的趋势下,今年的生息资产规模将呈现稳健增长,而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向好,信贷和规模增速将比逆周期调节力度大的去年有所放缓。随着社融增速触顶并开始回落,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可能略有放缓,今年整个生息资产的规模同比增速较去年会有下降,生息资产增速预计较2020年下降1.5个基点至2.5个基点,这会导致银行净息差出现小幅下行。

基于以上原因,在监管对资本的强约束之下,对资本吃紧的银行来说,想要在今年继续使用“以量补价”这招来应对未来不可避免的息差下行压力,恐怕会难以为继。不过,好在今年一季度多家银行息差开始走阔,给银行留出了更多寻找应对之策的时间。


记者观察:为什么“以量补价”不可持续?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21

□记者 李林鸾

纵观2020年,为应对息差下行压力,上市银行“以量补价”的逻辑贯穿全年。

从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可以看出,不少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做大生息资产规模,用“以量补价”的业务逻辑补缺,才让2020年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没表现出较大的下行压力。例如,建行、工行、浦发2020年贷款投放同比增速都超过11%。

但这并不长远。银行一线信贷部门员工都知道,“以量补价”逻辑实际上是“人海战术”。有业内人士称这是一种笨办法,虽然可以补上息差收窄的差价,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非常消耗资本。

“以量补价”在增加“生息资产”的同时也增加了“加权风险资产”,进而可能拉低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率。随着工、农、中、建四大行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关政策渐行渐近,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达标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量补价”对资本紧张的银行恐怕难以为继。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7%。据记者统计,在A股上市的39家银行中,有29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水平,20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

因此,想要实现“以量补价”,银行必须要加快补充资本金,特别是中小型银行,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这不仅仅是促进银行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更是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必然之举。

另外,有研究机构预计,在信贷拉动的趋势下,今年的生息资产规模将呈现稳健增长,而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向好,信贷和规模增速将比逆周期调节力度大的去年有所放缓。随着社融增速触顶并开始回落,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可能略有放缓,今年整个生息资产的规模同比增速较去年会有下降,生息资产增速预计较2020年下降1.5个基点至2.5个基点,这会导致银行净息差出现小幅下行。

基于以上原因,在监管对资本的强约束之下,对资本吃紧的银行来说,想要在今年继续使用“以量补价”这招来应对未来不可避免的息差下行压力,恐怕会难以为继。不过,好在今年一季度多家银行息差开始走阔,给银行留出了更多寻找应对之策的时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