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保监会、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推进会强调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金融力量

发布时间:2021-06-15 08:24:2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6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杭州召开“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浙江省副省长刘小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1.6万亿元,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药等20余个高环境风险行业。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伟武在会上介绍,工行近年来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绿色投融资增量创历史最高。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银保监会口径下绿色贷款首次超过2万亿元,绿色贷款支持项目二氧化碳减排9142万吨。绿色债券及非标投资合计3651亿元,较年初增长11%。前4个月承销发行10只绿色债券,合计133亿元。工行还和相关机构联合发布了中证180ESG指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ESG表现良好的低碳节能企业,工银瑞信还推出首只以该指数为标的的ETF基金。

保险业在风险保障方面也持续为绿色发展提供服务。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兼人保财险党委书记于泽在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人保财险太阳能光伏组件长期质量与功率保证险累计提供507亿元风险保障;风电设备产品质量保证险累计提供6746亿元风险保障;森林保险累计提供3.7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44.8亿元;巨灾保险累计提供2.34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近7亿元;贷款保证险为绿色企业增信,帮助企业累计获得融资5.9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提供605.5亿元风险保障;船舶污染责任险累计提供21.3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13.5亿元。

各地银保监局也通过制定区域性绿色金融监测指标体系、创设绿色信贷考评机制等,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各出各的“特色菜”,形成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

福建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勇介绍,福建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先后落地林票质押贷款、碳汇收益权远期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指数保险、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等多款特色产品,推动绿色金融纵深发展。江西银保监局副局长李青川表示,辖内银行机构相继推出绿色节能贷、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贷、绿色供应链集合资金信托等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等产品,相继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森林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

逐步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框架

会议强调,“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展望未来绿色金融发展,会议认为,首先要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

对此,张伟武表示,目前国际监管及各国监管关于绿色低碳的标准尚未协调统一,建议统一口径,明确界定投融资的绿色与棕色、高碳与低碳的标准,既要考虑到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现实情况,根据我国低碳转型的路径和节奏稳妥有序推进。保险方面,于泽建议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契机,凝聚保险行业共识,建立绿色保险标准,界定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夯实绿色保险数据统计的基础。

在完善监管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计量方法,把握好减污降碳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张伟武还建议加大政策激励。他认为,监管部门可通过宏观金融工具、风险权重、考核办法等方式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转型的激励,也可以考虑在部分地区适度放开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限制。

在创新产品服务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于泽进一步建议,需强化金融板块内的机制联动,将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等其他绿色金融产品联系起来,用市场化手段形成激励约束企业的合力。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强化风险管理,逐步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要加强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银保监会、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推进会强调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15

□记者 李林鸾

6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杭州召开“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浙江省副省长刘小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1.6万亿元,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药等20余个高环境风险行业。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伟武在会上介绍,工行近年来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绿色投融资增量创历史最高。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银保监会口径下绿色贷款首次超过2万亿元,绿色贷款支持项目二氧化碳减排9142万吨。绿色债券及非标投资合计3651亿元,较年初增长11%。前4个月承销发行10只绿色债券,合计133亿元。工行还和相关机构联合发布了中证180ESG指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ESG表现良好的低碳节能企业,工银瑞信还推出首只以该指数为标的的ETF基金。

保险业在风险保障方面也持续为绿色发展提供服务。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兼人保财险党委书记于泽在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人保财险太阳能光伏组件长期质量与功率保证险累计提供507亿元风险保障;风电设备产品质量保证险累计提供6746亿元风险保障;森林保险累计提供3.7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44.8亿元;巨灾保险累计提供2.34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近7亿元;贷款保证险为绿色企业增信,帮助企业累计获得融资5.9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提供605.5亿元风险保障;船舶污染责任险累计提供21.3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13.5亿元。

各地银保监局也通过制定区域性绿色金融监测指标体系、创设绿色信贷考评机制等,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各出各的“特色菜”,形成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

福建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勇介绍,福建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先后落地林票质押贷款、碳汇收益权远期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指数保险、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等多款特色产品,推动绿色金融纵深发展。江西银保监局副局长李青川表示,辖内银行机构相继推出绿色节能贷、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贷、绿色供应链集合资金信托等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等产品,相继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森林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

逐步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框架

会议强调,“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展望未来绿色金融发展,会议认为,首先要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

对此,张伟武表示,目前国际监管及各国监管关于绿色低碳的标准尚未协调统一,建议统一口径,明确界定投融资的绿色与棕色、高碳与低碳的标准,既要考虑到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现实情况,根据我国低碳转型的路径和节奏稳妥有序推进。保险方面,于泽建议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契机,凝聚保险行业共识,建立绿色保险标准,界定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夯实绿色保险数据统计的基础。

在完善监管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计量方法,把握好减污降碳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张伟武还建议加大政策激励。他认为,监管部门可通过宏观金融工具、风险权重、考核办法等方式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转型的激励,也可以考虑在部分地区适度放开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限制。

在创新产品服务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于泽进一步建议,需强化金融板块内的机制联动,将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等其他绿色金融产品联系起来,用市场化手段形成激励约束企业的合力。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强化风险管理,逐步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要加强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