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从“勇为人先”到“网住世界”

——访全国第一个设立农村党支部的台城村

发布时间:2021-06-23 07:27:5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彬

从北京沿大广高速一路南行3个小时,就来到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

百年前,台城村有个叫弓仲韬的年轻人,1916年负笈北上就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按照要求于当年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台城特别支部。

从“平民夜校”到“金融夜校”

6月16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来到台城村瞻仰这个不平凡的小乡村。纪念馆讲解员袁献敏告诉记者,为了引导更多的贫苦农民走上革命道路,弓仲韬卖掉自家田地,出资创办“平民夜校”,动员村中50多个年轻农民到夜校学习。他开课时先出字谜:头戴绫罗宝盖,底下八字分开,见人躬身施礼,家里少米无柴。因为大家都是文盲,自然猜不出来这是个什么字。弓仲韬启发大家:这“绫罗宝盖”就是压在百姓头上的官府衙门,什么人“见人躬身、逢人施礼”?这样的人会有好日子过吗?!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大声说:“我猜出来了,这是个‘窮’字!”此人叫弓凤州,是弓仲韬在台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

弓仲韬先后有母亲、妻子、大女儿和唯一的儿子等4名亲人为党牺牲,自己被国民党特务残害至双目失明,临终前把仅有的1000元钱交了党费……自此,台城这个滹沱河流域的平原小村,以及她那“勇为人先、甘于奉献”的台城精神,一起汇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洪流,生死与共,风雨同舟。

台城烽火很快燃遍安平大地。1949年2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安平县有236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已占全县总人口5.3%,也就是说,每5个安平人中就有1个中共党员。和全国的所有农村一样,历经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开放,如今这个小村子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今年,台城村又办起了夜校——金融夜校。杨新杰是现任台城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台城“金融夜校”的站长,他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百年前,老书记弓仲韬教俺们台城人从认识‘穷’字开始闹革命。今天,我这个第23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在带领大家学‘富’字,学习如何运用金融知识发家、兴业、富村。”

从“联保贷款”到“整村授信”

其实,这个“金融夜校”是河北安平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平农商行”)落实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部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河北省联社”)在2016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内容之一,据河北省联社“双基”共建办公室主任张锡恒介绍,所谓“双基”共建,指的就是基层农村信用社和基层党组织双向挂职,共同参与农民入户调查、建立信用评级档案和核定贷款授信额度,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上的便利。“双基”共建解决的是长期困扰农民的贷款信用问题,目的在于优化农村的信用环境,从信用户开始,逐步建立信用村、信用乡,直至信用县。为了搞好“整村授信”,以便村民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识,需要村村建起“金融夜校”,村党支部书记要兼任“金融夜校”的站长。

杨新杰担任的就是安平农商行设在台城村的“金融夜校”站长。他表示,台城村大多以丝网为业,目前全村630户,个体、小企业有110户。

何为丝网?《中国银行保险报》参观安平县的丝网展览馆后十分震惊,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使用的负压救护车负压舱专用的滤毒网到安保人员使用的刺猬软甲防护衣,从高速公路的防护网到造纸用的纸浆过滤网,都算得上是丝网。安平的丝网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弘治元年。

无疑,安平县是个有历史、成规模和丝网产业非常发达的县域。杨新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过去这些丝网企业主要通过“联保贷款”来实现发展,想贷款的几户农民联合起来相互担保从银行贷出款来,找人替自己担保贷款不容易,相互担保凑成个“环儿”更不容易,且贷款周期长,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当“双基”共建如同一缕春风温暖安平时,嗅觉灵敏的安平人立即像前辈弓仲韬一样“勇为人先”,村民弓会者是弓仲韬的堂孙女,她嫁给了本村的弓艳涛,两口子兢兢业业,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拥有了一个年销售额500多万元的地暖专用网片厂,尽管企业发展不错,但两口子还从没有在银行贷过款。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发生,正值网片厂急需资金周转的时候,俩人急得团团转,恰巧村党支部通知到“金融夜校”学习,弓会者马上报名,一次听课不过瘾,连着又去了一次,她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俺们村里组织的肯定错不了。”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堂孙女,她始终相信“村里”。经过评级,他们家有50万元的授信额度,弓会者马上贷款2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从“勇为人先”到“网住世界”

杨新杰说,其实弓会者家的企业在村里不是最大的,台城村还有规模以上的企业两家,台城村仅有的6户贫困户早已通过公益岗位安置实现了脱贫,目前台城村全村人均收入两万元以上。

“我们可以告慰先辈,我们村现在的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下一步,我们将继承好台城精神,按照党建引领、红色文旅、丝网产业的三大方向加快发展。”杨新杰说。

台城村是安平县的一个缩影。据衡水银保监分局副局长纪恒建介绍,安平是世界闻名的“丝网之都”,全国丝网的85%出自安平,全世界丝网的60%来自安平。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安平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分别为341.58亿元和200.48亿元,安平人的融资意识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在金融机构支持下,今天的安平县,33万人中从事丝网产业的就有21万人,县内丝网工贸摊点1.6万余家,丝网产品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去年全县丝网业产值达600亿元,安平人参与制定我国丝网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就达37项。

安平农商行董事长李浩兵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截至2021年5月末,安平县“双基”共建的应建档户数为35360户,已建档33263户,建档比例94.07%;已评级33263户,评级比例100%;授信户数22007户,授信比例70.66%;用信户数8405户,用信比例26.98%;通过“双基”共建新增贷款较年初增长7556万元。

正如纪恒建所说,“双基”还可以加一个“基”——“数字基础”的“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用基础数据将会越来越重要,信用基础数据的建立将为下一步丝网产业迈向更高水平插上腾飞的翅膀。

离开台城村时,弓艳涛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我们安平的丝网无孔不入,台城人的丝网最应该走在前头,网住全世界!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村出来的人。”这位弓氏后裔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笑声和掌声。这笑声和掌声中,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从“勇为人先”到“网住世界”

——访全国第一个设立农村党支部的台城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23

□记者 李彬

从北京沿大广高速一路南行3个小时,就来到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

百年前,台城村有个叫弓仲韬的年轻人,1916年负笈北上就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按照要求于当年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台城特别支部。

从“平民夜校”到“金融夜校”

6月16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来到台城村瞻仰这个不平凡的小乡村。纪念馆讲解员袁献敏告诉记者,为了引导更多的贫苦农民走上革命道路,弓仲韬卖掉自家田地,出资创办“平民夜校”,动员村中50多个年轻农民到夜校学习。他开课时先出字谜:头戴绫罗宝盖,底下八字分开,见人躬身施礼,家里少米无柴。因为大家都是文盲,自然猜不出来这是个什么字。弓仲韬启发大家:这“绫罗宝盖”就是压在百姓头上的官府衙门,什么人“见人躬身、逢人施礼”?这样的人会有好日子过吗?!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大声说:“我猜出来了,这是个‘窮’字!”此人叫弓凤州,是弓仲韬在台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

弓仲韬先后有母亲、妻子、大女儿和唯一的儿子等4名亲人为党牺牲,自己被国民党特务残害至双目失明,临终前把仅有的1000元钱交了党费……自此,台城这个滹沱河流域的平原小村,以及她那“勇为人先、甘于奉献”的台城精神,一起汇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洪流,生死与共,风雨同舟。

台城烽火很快燃遍安平大地。1949年2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安平县有236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已占全县总人口5.3%,也就是说,每5个安平人中就有1个中共党员。和全国的所有农村一样,历经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开放,如今这个小村子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今年,台城村又办起了夜校——金融夜校。杨新杰是现任台城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台城“金融夜校”的站长,他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百年前,老书记弓仲韬教俺们台城人从认识‘穷’字开始闹革命。今天,我这个第23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在带领大家学‘富’字,学习如何运用金融知识发家、兴业、富村。”

从“联保贷款”到“整村授信”

其实,这个“金融夜校”是河北安平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平农商行”)落实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部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河北省联社”)在2016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内容之一,据河北省联社“双基”共建办公室主任张锡恒介绍,所谓“双基”共建,指的就是基层农村信用社和基层党组织双向挂职,共同参与农民入户调查、建立信用评级档案和核定贷款授信额度,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上的便利。“双基”共建解决的是长期困扰农民的贷款信用问题,目的在于优化农村的信用环境,从信用户开始,逐步建立信用村、信用乡,直至信用县。为了搞好“整村授信”,以便村民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识,需要村村建起“金融夜校”,村党支部书记要兼任“金融夜校”的站长。

杨新杰担任的就是安平农商行设在台城村的“金融夜校”站长。他表示,台城村大多以丝网为业,目前全村630户,个体、小企业有110户。

何为丝网?《中国银行保险报》参观安平县的丝网展览馆后十分震惊,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使用的负压救护车负压舱专用的滤毒网到安保人员使用的刺猬软甲防护衣,从高速公路的防护网到造纸用的纸浆过滤网,都算得上是丝网。安平的丝网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弘治元年。

无疑,安平县是个有历史、成规模和丝网产业非常发达的县域。杨新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过去这些丝网企业主要通过“联保贷款”来实现发展,想贷款的几户农民联合起来相互担保从银行贷出款来,找人替自己担保贷款不容易,相互担保凑成个“环儿”更不容易,且贷款周期长,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当“双基”共建如同一缕春风温暖安平时,嗅觉灵敏的安平人立即像前辈弓仲韬一样“勇为人先”,村民弓会者是弓仲韬的堂孙女,她嫁给了本村的弓艳涛,两口子兢兢业业,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拥有了一个年销售额500多万元的地暖专用网片厂,尽管企业发展不错,但两口子还从没有在银行贷过款。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发生,正值网片厂急需资金周转的时候,俩人急得团团转,恰巧村党支部通知到“金融夜校”学习,弓会者马上报名,一次听课不过瘾,连着又去了一次,她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俺们村里组织的肯定错不了。”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堂孙女,她始终相信“村里”。经过评级,他们家有50万元的授信额度,弓会者马上贷款2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从“勇为人先”到“网住世界”

杨新杰说,其实弓会者家的企业在村里不是最大的,台城村还有规模以上的企业两家,台城村仅有的6户贫困户早已通过公益岗位安置实现了脱贫,目前台城村全村人均收入两万元以上。

“我们可以告慰先辈,我们村现在的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下一步,我们将继承好台城精神,按照党建引领、红色文旅、丝网产业的三大方向加快发展。”杨新杰说。

台城村是安平县的一个缩影。据衡水银保监分局副局长纪恒建介绍,安平是世界闻名的“丝网之都”,全国丝网的85%出自安平,全世界丝网的60%来自安平。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安平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分别为341.58亿元和200.48亿元,安平人的融资意识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在金融机构支持下,今天的安平县,33万人中从事丝网产业的就有21万人,县内丝网工贸摊点1.6万余家,丝网产品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去年全县丝网业产值达600亿元,安平人参与制定我国丝网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就达37项。

安平农商行董事长李浩兵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截至2021年5月末,安平县“双基”共建的应建档户数为35360户,已建档33263户,建档比例94.07%;已评级33263户,评级比例100%;授信户数22007户,授信比例70.66%;用信户数8405户,用信比例26.98%;通过“双基”共建新增贷款较年初增长7556万元。

正如纪恒建所说,“双基”还可以加一个“基”——“数字基础”的“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用基础数据将会越来越重要,信用基础数据的建立将为下一步丝网产业迈向更高水平插上腾飞的翅膀。

离开台城村时,弓艳涛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我们安平的丝网无孔不入,台城人的丝网最应该走在前头,网住全世界!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村出来的人。”这位弓氏后裔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笑声和掌声。这笑声和掌声中,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