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消灭普惠金融服务“空白地带”

发布时间:2021-07-09 09:02:0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许予朋

7月8日,在“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着重围绕信贷“提质”等方面,介绍了普惠金融部为群众办实事的着力点。今年,银保监会致力于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填补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首贷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空白”。

2020年,银行普惠口径信贷供给实现了“增量、扩面、降本、提质”的多维度平衡。但是从市场主体感受来看,依然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在“提质”方面还有优化的空间。

将发展“首贷户”纳入绩效指标

“‘首贷难’一直是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灭‘空白地带’,我们今年对发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提出目标任务。”在介绍小微企业信贷“提质”工作时,丁晓芳特别强调。可见,消灭金融服务“死角”是今年“提质”工作的重要抓手。

据介绍,银保监会要求大型银行将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指标,督促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力争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

在地方层面,北京、广西等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贷款服务中心,实现小微企业开办、企业融资等“一站式”办理。江西、福建、青岛等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充分挖掘运用内部账户开立、结算流水、存款理财和外部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信用信息,缓解“缺信息”难题;广泛对接专业市场、商圈、供应链企业上下游解决“获客难”。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17.8万户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首贷发放金额5623.8亿元。

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小本经营的金融支持,也是“提质”的关键一环。丁晓芳表示,银保监会将银行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的考核目标体系,督促信贷投放;在资本监管中,对个体工商户贷款执行比一般企业贷款更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要求银行对个体工商户贷款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未取得工商执照,但持有市场摊位证、电商注册证明等有效经营活动证明的个体经营者,如小摊贩、网店店主等,参照个体工商户纳入授信管理,落实金融支持。

截至5月末,全国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元,增速达到27.6%。

打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堵点

目前,农村金融领域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其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

为此,丁晓芳介绍,银保监会系统组织银行机构主动进村上门,为有需求的农户和当前融资难反映较为突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鼓励将进城农民一并纳入范围。

“建档评级的内容既包括衡量其还款能力的‘硬指标’,如财务、对外担保等,也包括衡量其还款意愿的‘软信息’,如诚信记录、勤俭作风、遵纪守法等。”丁晓芳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据丁晓芳介绍,银保监会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鼓励银行机构开展系统化、智能化、批量化的建档评级工作。其中,安徽银保监局配合省委组织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组织金融机构人员配合基层党员干部,通过人工采集信息、平台归集信息以及乡风文明评议情况等多维度收集信息,对涉农主体进行信用评级。目前,选点地区涉农主体获贷率明显提升,获贷主体数量大幅增长。

而对于符合授信条件的涉农主体,丁晓芳提出,鼓励银行开通“绿色通道”,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信息,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

例如,浙江银保监局推动银行机构与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成立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联合推进小组,创新“无感授信”模式,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目前,浙江省符合条件农户授信覆盖率达到99.91%,授信总额达1.44万亿元。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消灭普惠金融服务“空白地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09

□实习记者 许予朋

7月8日,在“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着重围绕信贷“提质”等方面,介绍了普惠金融部为群众办实事的着力点。今年,银保监会致力于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填补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首贷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空白”。

2020年,银行普惠口径信贷供给实现了“增量、扩面、降本、提质”的多维度平衡。但是从市场主体感受来看,依然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在“提质”方面还有优化的空间。

将发展“首贷户”纳入绩效指标

“‘首贷难’一直是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灭‘空白地带’,我们今年对发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提出目标任务。”在介绍小微企业信贷“提质”工作时,丁晓芳特别强调。可见,消灭金融服务“死角”是今年“提质”工作的重要抓手。

据介绍,银保监会要求大型银行将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指标,督促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力争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

在地方层面,北京、广西等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贷款服务中心,实现小微企业开办、企业融资等“一站式”办理。江西、福建、青岛等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充分挖掘运用内部账户开立、结算流水、存款理财和外部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信用信息,缓解“缺信息”难题;广泛对接专业市场、商圈、供应链企业上下游解决“获客难”。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17.8万户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首贷发放金额5623.8亿元。

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小本经营的金融支持,也是“提质”的关键一环。丁晓芳表示,银保监会将银行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的考核目标体系,督促信贷投放;在资本监管中,对个体工商户贷款执行比一般企业贷款更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要求银行对个体工商户贷款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未取得工商执照,但持有市场摊位证、电商注册证明等有效经营活动证明的个体经营者,如小摊贩、网店店主等,参照个体工商户纳入授信管理,落实金融支持。

截至5月末,全国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元,增速达到27.6%。

打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堵点

目前,农村金融领域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其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

为此,丁晓芳介绍,银保监会系统组织银行机构主动进村上门,为有需求的农户和当前融资难反映较为突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鼓励将进城农民一并纳入范围。

“建档评级的内容既包括衡量其还款能力的‘硬指标’,如财务、对外担保等,也包括衡量其还款意愿的‘软信息’,如诚信记录、勤俭作风、遵纪守法等。”丁晓芳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据丁晓芳介绍,银保监会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鼓励银行机构开展系统化、智能化、批量化的建档评级工作。其中,安徽银保监局配合省委组织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组织金融机构人员配合基层党员干部,通过人工采集信息、平台归集信息以及乡风文明评议情况等多维度收集信息,对涉农主体进行信用评级。目前,选点地区涉农主体获贷率明显提升,获贷主体数量大幅增长。

而对于符合授信条件的涉农主体,丁晓芳提出,鼓励银行开通“绿色通道”,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信息,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

例如,浙江银保监局推动银行机构与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成立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联合推进小组,创新“无感授信”模式,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目前,浙江省符合条件农户授信覆盖率达到99.91%,授信总额达1.44万亿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